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遍常論?四遍常論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遍常論”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遍常論”的解釋

  乃古代印度外道所執六十二種錯誤見解中之四種“常見”。又作遍常論、四遍常見論。此類外道依據過去及現在之事實而執于“我爲常住”之見解。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記載四遍常論:(一)以禅定之故,能憶念過去二十成壞劫之事,彼便執著我與世間皆爲常住不壞。(二)以禅定之故,能憶念過去四十成壞劫之事,彼便執著我與世間皆爲常住不壞。(叁)以禅定之故,能憶念過去八十成壞劫之事,彼便執著我與世間皆爲常住不壞。(四)由天眼之故,能見諸有情之死時、生時諸蘊之相續流轉,然不能如實了知諸行之刹那生滅,彼遂執著我與世間皆爲常住不壞。[瑜伽師地論卷六、大乘義章卷六](參閱“六十二見”1241)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四遍常論”的解釋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九卷十二頁雲:前際分別見中,四遍常論者:一、由能憶一壞成劫、或二、或叁、乃至八十;彼便執我世間俱常。問:彼何故作是執?答:彼計轉變或隱顯故或轉變論者作如是執。乳變爲酪,種變爲芽,薪變爲灰,如是等類,若續彼而有者;皆是彼所轉變。非彼法滅,有此法生。故一切法,自性常住。隱顯論者、作如是執:諸法自性,或隱或顯。彼見此處,先有如是形顯分量大地洲渚妙高山王余山大海諸樹等壞,後于此處,複有如是形顯分量大地等成。便作是念;彼于中間不可見者;非性壞滅。然壞劫時,彼性潛隱。至成劫位,彼性複顯。又七士身,常無動轉,互不相觸,命不可害。故作是念:我及所憶,二俱是常。由斯便見我及世間,俱是常住。二、由能憶一生、或二、或叁、乃至百千生事;彼便執我世間俱常。由計轉變或隱顯故。彼若能憶外器壞成;由見此處,先有如是形顯分量大地洲渚如前,乃至命不可害。若不能憶外器壞成;執世間常,理不待說。故作是念:我及所憶,二俱是常。由斯便見我及世間,俱是常住。問:此與第一義有何異?答:前雖憶多;而于能憶諸生無間,未得自在。今雖憶少;而于能憶諸生無間,已得自在。叁、由天眼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諸蘊相續。謂見死有諸蘊無間,中有現前。複見中有諸蘊無間,生有現前。又見生有諸蘊無間,本有現前。本有諸蘊,分位相續,乃至死有。譬如水流燈焰相續。由不覺知微細生滅;于諸蘊中,遂起常想。故便執我世間俱常。由計轉變或隱顯故;如刀于鞘,蛇于其穴,人于暗室,入出隱顯。故作是念:我及所見,二俱是常。由斯便見我及世間,俱是常住。四、由尋伺,不如實知。謂我世間俱是常住。彼作是念:有法常有,無法恒無。無不可生,有不可滅。彼執因果,從無始來,性唯是一,無滅無起;故是前際分別見攝。彼若執色以爲我者;由見顯形恒相似故;便執爲常。若執心等以爲我者;由心等法,無間生故;相似生故;恒時生故;不能了知細生滅故;能憶往昔所更事故;前後事業,互相似故;他不礙故;便執爲常。彼由如是虛妄尋伺,執我世間,俱是常住。如是四種前際分別執遍常論,由劫及生死生尋伺四事而起。 - 朱芾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遍常論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