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比丘?五比丘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英漢對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比丘”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比丘”的解釋

  梵語pan~ca  bhiks!avah!,巴利語pan~ca-vaggiya^  bhikkhu^。又作五群比丘。乃釋尊成道後,初轉法輪所度化之五位比丘。悉達多太子踰城出家,其父淨飯王大驚,乃遣使追還,然因太子發心堅固,王乃從王師中選出憍陳如等五人,伴隨侍奉太子學道,此五人遂與太子共修苦行。太子以六年苦行,未能達到

解脫,故放棄苦行,于尼連禅河沐浴,並接受牧羊女乳粥之供養,憍陳如等五人以爲太子退失道心,遂離開太子,赴鹿野苑苦行林繼續苦修。釋尊成道後,因念此五人,當先度脫,故至鹿野苑爲說四聖谛、八正道、布施、持戒、生天等法,令得法眼淨。五人之中,憍陳如與阿說示爲釋尊母系之親屬,余叁人爲釋尊父系之親屬。今印度加爾各答博物館尚藏刻有釋尊初轉法輪教化五比丘之石板。五比丘之譯名,諸經所舉互有出入,列舉如上表。

  此外,法華玄義釋簽卷六之二列爲頞鞞、跋提、俱利、釋摩男、十力迦葉,以摩男與俱利爲不同之二人、摩男爲陳如之異名,皆誤謬之論。又有以摩男爲跋提之異名者,亦誤。因摩男爲摩诃那摩之略稱,意爲大名,乃拘利太子之尊稱,其爲釋氏,故亦稱釋摩男。[中阿含卷五十六、增一阿含卷叁、卷十四、過去現在因果經卷叁、佛本行集經卷叁十四、五分律卷十五、四分律卷十四、卷叁十二、毗奈耶破僧事卷六、法華文句卷一上、法華經玄贊卷四、佛祖統紀卷二、法苑珠林卷十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比丘”的解釋

  (雜名)佛最初所度之五個比丘。皆爲佛之姻戚。一、憍陳如,二、額鞞,叁、跋提,四、十力迦葉,五、摩男俱利。是爲文句四之叁之說,而諸經論諸家之義皆同。然列爲一、陳如(又拘鄰),二、頞鞞(又濕鞞阿說示馬勝),叁、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葉,五、俱利太子。又玄義釋簽六之二列爲:一、頞鞞,二、跋提,叁、俱利,四、釋摩男,五、十力迦葉。是摩男于俱利爲別人,一摩男爲跋提之異名(文句),一摩男爲陳如之異名。除陳如之名而以釋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誤也。摩男爲摩诃那摩之略,大名之義,拘利太子之尊稱也。是爲釋氏,故亦雲釋摩男。非別人。

【英漢對照詞典】對“什麼是五比丘”的解釋

Five  Bhikshus  ==  五比丘

The  first  five  of  Buddha”s  converts:  Ajnata-Kaundinya,  Asvajit,  Bhadrika,  Dasabala-Kasyapa,  and  Mahanama-Kulika.  They  were  the  first  five  disciples  that  Shakyamuni  preached  when  he  became  Buddha.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五比丘”的解釋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陳如、額鞞、跋提、十力迦葉、摩诃俱男。 - 陳義孝編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五比丘”的解釋

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五位成一群的比丘(直譯爲「五群比丘」)」,爲佛陀初轉法輪時受教誡的五位、佛教僧團的最初成員、最初的比丘,至于是哪五位,各部經律的記載不同。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比丘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