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apratigha。又作不嗔、不嗔恚。爲“嗔”之對稱。心所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逢違緣而心不嗔恨之謂。即于有情非情無恚害之意,爲能對治嗔煩惱之精神作用。其恒與諸善心相應,故說一切有部立其爲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識家攝之于十一種善心所。以其能生善法,故與無貪、無癡共稱叁善根。又四無量心中之慈無量心以無嗔爲體。[成唯識論卷六、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二、俱舍論卷二十九、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參閱“叁善根”622)
(術語)叁善根之一。遭違緣而心無嗔恨也。唯識論六曰:“雲何無嗔?于苦苦具無恚爲性,對治嗔恚作善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