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無盡藏?無盡藏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俗語佛源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無盡藏”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無盡藏”的解釋

(一)意謂含藏無窮之德。又作無盡藏海、無盡法藏。即真如法性之理海廣闊無邊,包藏一切萬象。(參閱“無盡”5133)

  (二)寺院將信徒奉獻之財物或剩余之財物貸與他人,以所得之利息充作伽藍之修繕、維持等費用。又稱無盡財、長生錢、庫質錢。釋氏要覽卷下寺院長生錢條(大五四·叁○四中):“律雲無盡財,蓋子母展轉無盡故。”

  此風源自印度,據有部毗奈耶卷二十二出納求利學處之記載,比丘爲修補伽藍而接受無盡施物,然因佛陀曾禁止比丘轉售施物,遂將受施之物置于房庫中,後施主發現寺院未作修繕,即有所責難,比丘將此事禀告佛陀,佛陀遂指示:若爲修補伽藍,可將無盡施物輾轉生利。

  我國在南北朝時代,信衆基于福田思想亦行無盡藏法。隋代之叁階教徒盛倡無盡藏法,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信義在長安化度寺設置“無盡藏院”,以統一經營無盡藏。太宗貞觀年間(627~649),無盡藏院集蓄錦帛金玉等無盡財,提供天下諸寺院修繕之用。貞觀二十叁年(649),無盡藏院舉行無盡藏施,普施供養全國僧俗。則天武後如意元年(692),又于大福先寺行無盡藏施。長安年間(701~704)、景龍二年(708)及四年,化度寺分別舉行無遮大會。然唐玄宗于開元元年(713)敕命破壞化度寺之無盡藏院,十叁年,禁斷叁階教。

  初時,借貸無盡藏之手續十分簡便,不須文件限製,僅要求在約定之日期歸還。然至宋代,諸大寺院或經濟富裕之寺院,爭相設置長生庫(無盡藏院)以圖利,形成高利貸。[摩诃僧祇律卷叁十叁、宋高僧傳卷十五、卷二十、松屋筆記卷六十七、禅林象器箋錢財門](參閱“長生庫”3591)

  (叁)唐代比丘尼。韶州(廣東)曹侯村人,俗姓劉。生卒年不詳。師常誦大涅槃經,時值六祖欲往黃梅參谒五祖弘忍而途經韶州,聽師誦經,遂爲解說。師乃執經卷問字,以爲若不識字,即無法會義,六祖則謂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師極感驚異,乃遍告裏中耆宿大德,推崇六祖爲有道之士,宜供養之。其時寶林古寺因隋末之兵火戰亂,已頹圮不堪,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請六祖居之,說法弘化,未久複成寶坊。[釋氏稽古略卷叁六祖慧能大士尊者傳、傳法正宗記卷六震旦叁十叁祖慧能尊者傳、增訂佛祖道影卷四(虛雲)]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無盡藏”的解釋

  (術語)謂德廣無窮爲無盡,包含無盡之德曰藏。大乘義章十四曰:“德廣難窮,名爲無盡,無盡之德包含曰藏。”探玄記十九曰:“出生業用無窮,故曰無盡藏。”維摩經佛道品曰:“以佑利衆生,諸有貧窮者,現作無盡藏。”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無盡藏”的解釋

  謂含藏無窮盡的功德。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無盡藏”的解釋

  “無盡”就是源源不斷,沒有窮盡。《維摩诘經·菩薩品》認爲,“無盡”是不生不滅的“無爲法”。又佛性廣大無窮、妙用無邊,謂之“無盡藏”。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十四說:“德廣難窮,名爲無盡;無盡之德,包念曰藏。”此外,華嚴宗認爲,生滅無常的現象世界(有爲法)也是“無盡”的,叫做“無盡緣起”,如衆生無盡、世間無盡、虛空界無盡等。佛法廣大,要求修行者發願無盡、布施無盡、持戒無盡乃至博聞無盡。《維摩诘經·菩薩品》用“無盡燈”比喻菩薩化導無量衆生,“有法門名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後亦以“無盡藏”泛指事物之無窮盡者。如宋·蘇轼《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無盡藏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