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濁?五濁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法門名義集、法相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濁”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濁”的解釋

  梵語pan~ca  kas!a^ya^h!。又作五滓。指減劫(人類壽命次第減短之時代)中所起之五種滓濁。據悲華經卷五、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之說,五濁即指:(一)劫濁(梵kalpa  -kas!a^ya  ),減劫中,人壽減至叁十歲時饑馑災起,減至二十歲時疾疫災起,減至十歲時刀兵災起,世界衆生無不被害。(二)見濁(梵dr!s!t!i  -kas!a^ya  ),正法已滅,像法漸起,邪法轉生,邪見增盛,使人不修善道。(叁)煩惱濁(梵kles/a  -kas!a^ya  ),衆生多諸愛欲,悭貪鬥诤,谄曲虛诳,攝受邪法而惱亂心神。(四)衆生濁(梵sattva  -kas!a^ya  ),又作有情濁。衆生多諸弊惡,不孝敬父母尊長,不畏惡業果報,不作功德,不修慧施、齋法,不持禁戒等。(五)命濁(梵a^yu  -kas!a^ya  ),又作壽濁。往古之世,人壽八萬歲,今時以惡業增加,人壽轉減,故壽命短促,百歲者稀。五濁之中,以劫濁爲總,以其余四濁爲別。四濁中又以見濁、煩惱濁二者爲濁之自體,而成衆生濁與命濁二者。

  據法華文句卷四下載,劫濁無別體,劫是長時,刹那是短時,總約四濁而立此假名。衆生濁亦無別體,攬見慢果報上而立此假名。煩惱濁以五鈍使爲體,見濁以五利使爲體,命濁以連持色心爲體。其中見濁、煩惱濁是因濁,命濁是果報濁,衆生濁則是行因得果之人濁。另據悲華經之說,人壽自八萬歲漸次減至二萬歲後,爲五濁生起之時,其時,現實世界充滿煩惱痛苦,稱爲五濁惡世,又作濁惡世、濁世。五濁之始較輕微,漸次則隨時代之變化而五濁熾烈,稱爲五濁增時。

  又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載,佛界與九界相織而産生五種之渾濁,稱爲五濁。即:  (一)劫濁,謂見虛空遍于十方界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而相織妄成,稱爲劫濁。(二)見濁,謂身以四大爲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以地、水、火、風四大旋令覺知,相織妄成,稱爲見濁。(叁)煩惱濁,謂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而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而相織妄成,稱爲煩惱濁。(四)衆生濁,謂人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于世間,業運每常遷于國土,于此而相織妄成,稱爲衆生濁。(五)命濁,謂人之見聞原無異性,以衆塵隔越,故無狀異生,雖性中相知,然用中相背,同異失准而相織妄成,稱爲命濁。

  楞嚴經義疏注經卷八將五濁配于大乘起信論所說之叁細六粗,即以劫濁配于叁細中之業相轉相,見濁配于現相,煩惱濁配于六粗中之前四相,衆生濁配于造業相,命濁配于業系苦相。此系關于五濁之轉釋,而非爲減劫中所起之五種濁亂相之說。又毗尼母經卷一除去見濁,加上業濁爲五濁。另十地經論卷一舉出六濁之說,即:不欲濁、威儀濁、蓋濁、異想濁、不足功德濁、癡濁等六者。另據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卷二舉出十二濁,即:(一)示現劫濁,(二)示現時濁,(叁)示現衆生濁,(四)示現煩惱濁,(五)示現命濁,(六)示現叁乘差別濁,(七)示現不淨佛國土濁,(八)示現難化衆生濁,(九)示現說種種煩惱濁,(十)示現外道亂濁,(十一)示現魔濁,(十二)示現魔業濁。

  于法華經玄贊卷四中,舉出十二濁與五濁之關系,謂諸佛國土具足清淨莊嚴,爲利益衆生,乃方便示現諸濁。此十二濁唯大乘具有,即隨佛所化土之勝、劣二法,而示現立之。五濁則僅據穢土之相而立論,故通于大、小二乘。其中,十二濁之劫濁、時濁即五濁之劫濁;衆生濁、難化衆生濁即衆生濁;煩惱濁、說種種煩惱濁即煩惱濁;命濁即命濁;外道亂濁即見濁。其余叁乘差別濁、不淨佛國土濁、魔濁、魔業濁等四種,則非爲五濁所攝。[雜阿含經卷叁十二、阿彌陀經、悲華經卷二、大方等大集經卷二十一、文殊師利問經卷下、順正理論卷叁十二、俱舍論卷十二、注維摩诘經卷叁、法華經義記卷叁、菩薩地持經卷七、華嚴經孔目章卷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濁”的解釋

  (名數)又名五滓,五渾等。住劫中人壽二萬劫已後,而有渾濁不淨之法五種:一、劫濁,謂至二萬歲已後見等之四濁起時也。二、見濁,身見邊見等之見惑也,劫濁時之衆生盛起之。叁、煩惱濁,貪嗔癡等一切修惑之煩惱,劫濁時之衆生盛起之。四、衆生濁,劫濁時之衆生爲見濁煩惱濁之結果,人間之果報漸衰,心鈍體弱,苦多福少也。五、命濁,此亦爲前二濁之結果,壽命漸縮少,乃至十歲也,此中以劫濁爲總,以他四濁爲別。劫濁中有四濁,以四濁之故爲劫濁也,又四濁中以見濁,煩惱濁,二者爲濁之自體,此二者成衆生濁與命濁之二者也。文句四下曰:“劫濁無別體,劫是長時,刹那是短時,但約四濁立此假名。衆生濁亦無別體,攬見慢果報上立此假名。煩惱濁指五鈍使爲體,見濁指五利使爲體,命濁指連持色心爲體。”同文句記曰:“准悲華經,八萬至叁萬亦不有濁,至二萬歲爲五濁始。”行事鈔資持記上一之叁曰:“言五濁者:一劫濁,劫濁無別體,但四濁聚于此時。悲華雲:從滅劫人壽二萬歲時爲劫濁。二見濁,五利使。叁煩惱濁,五鈍使。四衆生濁,亦無別體,攬前利鈍果報立此假名。五命濁,連持色心,摧年促壽。”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出于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衆生濁、見濁、命濁。”阿彌陀經曰:“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五濁”的解釋

  [出法苑珠林]  一衆生濁謂衆生多諸弊惡。不孝敬父母尊長。不畏惡業果報。不作功德。不修齋法。是名衆生濁。二見濁謂正法已滅。像法漸起。邪法轉生。邪見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見濁。叁煩惱濁謂衆生多諸愛欲。悭貪鬭诤。谄曲虛诳。攝受邪法。惱亂心神。是名煩惱濁。四命濁謂往古世時。人壽八萬四千歲。今時人壽轉減。百歲者稀。以惡業增故。壽數短促。是名命濁。五劫濁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謂減動中。人壽減至叁十歲時。饑馑災起。減至二十歲時。疾疫災起。減至一十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五濁”的解釋

  命濁、衆生濁、煩惱濁、見濁、劫濁。命濁是衆生因煩惱叢集,心身交瘁,壽命短促;衆生濁是世人每多弊惡,心身不淨,不達義理;煩惱濁是世人貪于愛欲,嗔怒诤鬥,虛诳不已;見濁是世人知見不正,不奉正道,異說紛纭,莫衷一是;劫濁是生當末世,饑馑疾疫刀兵等相繼而起,生 - 陳義孝編

【法門名義集】對“什麼是五濁”的解釋

一命濁。二衆生濁。叁煩惱濁。四見濁。五劫濁。壽命短促名曰命濁。衆生造惡名衆生濁。貪嗔癡長名煩惱濁。邪見轉生名爲見濁。饑馑疫病刀興等起是名劫濁 - 唐·李師政 撰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五濁”的解釋

瑜伽四十四卷十八頁雲:言五濁者:一者、壽濁。二者、有情濁。叁者、煩惱濁。四者、見濁。五者、劫濁。如于今時,人壽短促;極長壽者,不過百年。昔時不爾。是名壽濁。如于今時,有情多分,不識父母,不識沙門、若婆羅門,不識家長、可尊敬者,作義利者,作所作者;于今世罪,及後世罪,不見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業,不受齋法,不受淨戒。昔時不爾。是名有情濁。如于今時,有情多分習非法貪,不平等貪,執持刀劍,執持器仗,鬥訟诤競,多行谄诳詐僞妄語,攝受邪法,有無量種惡不善法,現可了知。昔時不爾。是名煩惱濁。如于今時,有情多分,爲壞正法,爲滅正法,造立衆多像似正法;虛妄推求邪法邪義以爲先故。昔時不爾。是名見濁。如于今時,漸次趣入饑馑中劫。現有衆多饑馑可得。漸次趣入疫病中劫。現有衆多疫病可得。漸次趣入刀兵中劫。現有衆多互相殘害刀兵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劫濁。
二解  俱舍論十二卷八頁雲:言五濁者:一、壽濁。二、劫濁。叁、煩惱濁。四、見濁。五、有情濁。劫減將末,壽等鄙下;如滓穢故,說名爲濁。由前二濁,如其次第,壽命、資具、極被衰損。由次二濁,善品、衰損。以耽欲樂自苦行故。或損在家出家善故。由後一濁,衰損自身。謂壞自身身量色力念智勤勇及無病故。 - 朱芾煌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五濁”的解釋

命濁、衆生濁、煩惱濁、見濁、劫濁。

  命濁——是衆生煩惱叢集,心身交瘁,壽命短促;

  衆生濁——是世人每多弊惡,心身不淨,不達義理;

  煩惱濁——是世人貪於愛欲、瞋怒诤鬥,虛诳不已;

  見濁——是世人知見不正,不奉正道,異說紛纭,莫衷一是。

  劫濁——是生當末世,饑謹疾疫刀兵等相繼而起,生靈塗炭,永無甯日。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濁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