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梵字字母五十字而各別論其義門。五十字包括母音十六字,子音叁十四字,系印度童蒙最初所學習之字音。爲使童蒙學習、谙誦之故,印度乃設立種種方法,其一即選出一語之頭字有字母或語中含有字母之語,依此語說明其字母之意義,以便學習。例如:欲說明 a(阿)字時,則選阿字頭之語 anutpa^da(不生之義);說明 ba(婆),則選bala(力);說明 n%a(仰),則選an%ga(支分)等。主要用意系藉聯想方法,令其便于記憶。又有依字之形者,如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八之五十字門中以脿(t!a)爲半月,綂(t!ha)爲滿月。
佛教經典中,頗偏重于字義,特以密教加以深秘之解釋,直顯絕待究竟之理,乃至說明五十字門悉爲法爾之法曼荼羅,叁世十方常恒不變。諸經論敘說五十字門者甚多,但多少有差異。[方廣大莊嚴經卷四示書品、大日經疏卷七,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西方學法條](參閱“悉昙”4564)
(術語)見悉昙章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