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身心依存之所。
(二)梵語bhu^my-a^s/rava。與“依身”相對。指有情衆生生起智慧與善根或修觀時所依止之定境(即精神統一之狀態);以地比喻之,故稱依地。各種修行階段所依之地有種種差別,如俱舍論卷二十二謂,修不淨觀時(大二九·一一七下):“依十地謂四靜慮及四近分、中間、欲界。”持息念時(大二九·一一八上):“依五地,謂初二叁靜慮近分、中間、欲界。”又同論卷二十五說無學之依地有九種,即未至定、中間定、四禅定、叁無色定;有學之依地僅有六種,即未至定、中間定、四禅定。此外,俱舍論另有十智之依地、叁重等持之依地等之記載。[阿毗昙心論經卷四、俱舍論卷二十叁、卷二十六、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論卷四]
(術語)對于依身所依之定也。以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