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一心之中同時證得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等叁智之果。又作叁智一心、不思議叁智。天臺宗謂修習空、假、中叁觀,即可得叁智;若依別教之次第叁觀,則依序可得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但圓教之不次第叁觀,則可于一心之中同得叁智,稱爲一心叁智。摩诃止觀卷五上(大四六·五五中):“若因緣所生一切法者,即方便隨情道種權智。若一切法一法,我說即是空,即隨智一切智。若非一非一切,亦名中道義者,即非權非實一切種智。例上一權一切權、一實一切實、一切非權非實,遍曆一切,是不思議叁智也。”大智度論卷二十七(大二五·二六○中):“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昔北齊之慧文讀此文,豁然悟圓理之極致,以之授慧思,慧思以之傳智顗,智顗乃依之證得一心叁觀、一境叁谛等之圓理,遂成天臺一宗之核心教義。[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卷二、佛祖統紀卷六]
(術語)叁智于一心之上同時發得也。蓋在別教,修空觀得一切智,修假觀得道種智,修中道觀得一切種智,由如是次第之叁觀,次第發得叁智。而在天臺圓教,則叁觀融于一心,故即所發之叁智,亦同時于一心證得,無前後並別雲。原出大智度論二十七,彼文自爲問答曰:“一心中得一切智,一切種智,斷一切煩惱習,今雲何言以一切智具足得一切種智,以一切種智斷煩惱習?答曰:實一切智一時得,此中爲令人信般若波羅蜜故,次第差別品說,欲令衆生得清淨心,是故如是說。”即是也。昔北齊之慧文,讀此文,豁然悟圓理之極致,以之授慧思,慧思以之傳智顗,智顗依之證得一心叁觀一境叁谛等之圓理,遂爲開立天臺一宗之基。此所以同宗以龍樹爲高祖師也。
謂人如果在一心之中同時修習空假中叁觀,就可以在一心之中同時證得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等叁種智。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