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人。與西晉竺法護爲同時代人。其祖因國亂被害,父遂避難至晉,居于河南。叔蘭從二舅受學經法,精通梵、漢語,兼學諸文史。浸染于當時清談風氣,與名士交遊。性嗜酒,每飲至五六鬥方覺酣暢。據傳曾死而複蘇,自言在陰間見及業果,因而改節修慈,專志經法。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譯有首楞嚴經二卷、異維摩诘經叁卷,又與無羅叉在倉垣水南寺,譯出放光般若經二十卷。因遭石勒之亂而投奔荊州,後無疾而終,寂年與世壽均不詳。此外,曆代叁寶紀卷六、大唐內典錄卷二等,皆誤以叔蘭爲沙門。[梁高僧傳卷四、出叁藏記集卷二、卷七、卷十叁、開元釋教錄卷二]
參見(梁_慧晈)《高僧傳·朱士行傳》。 - 顧偉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