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經典與論書等之主要旨趣,與宗、宗趣、宗要、宗體、玄旨、旨歸等語之意義相同。佛教一般于解釋經論時,多稱旨趣爲宗旨或宗趣。如關于法華經之宗旨,嘉祥之法華玄論卷二第四辨經宗旨一項中所載,關于法華宗旨,有十叁家之說。于禅宗,則稱禅之要旨爲宗旨,亦稱宗風、宗趣、宗乘。又禅家與教家(禅宗以外之教派)有別,禅家稱爲禅門或宗門,教家則稱爲教門。宗門之宗不依經教,以心傳心爲佛法之本旨;對教門之教而言,此宗之本旨,即稱爲宗旨。(參閱“宗”3143)
(術語)諸經所說主要之旨趣也。光宅法華疏一曰:“諸經宗旨,要略有叁。”行事鈔上之一曰:“尋討者不識宗旨。”證道歌曰:“建法幢,立宗旨。”神僧傳曰:“佛圖澄妙解深經,旁通世論。講說之日,正標宗旨,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按此晉唐間語。有作宗致。見劉義慶世說。載荀粲語。宗致不同。有作宗指。見章懷太子馮衍傳注。維綱,猶宗指也。又所信所屬之宗派也。
指經典與論書等的主要旨趣,與宗、宗趣、宗要、宗體、要旨、旨歸等語之意義相同。佛教一般于解釋經論時,多稱旨趣爲宗旨或宗趣。如嘉祥之《法華玄論·辨經宗旨》所載,關于法華宗旨,有十叁家之說。于禅宗,則稱禅之要旨爲宗旨,亦稱宗風、宗趣、宗乘。《引事抄》卷上:“尋討者不識宗旨。”又如《神僧轉》“佛圖澄何解深經,旁通世論,講說之日,正標宗旨,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後多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圖。如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序》:“凡爲文章,略知宗旨,最嗜吟詠,而所得亦不出流輩。”又如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們服務。(文賢)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