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

  智金同学慧鉴:

  来信和照片收到,知您善根甚厚,在学佛道路上前程无量!知已经 某师灌顶授以心中心密法,因缘不可思议。此法原出《大藏经》,属于无相密法,如果根机相当,做到离相无住,便是《金刚经》所说的无相境界——佛境。每座坚持二小时,只管口持咒,手结印,意则一切不管,妄念来时,随来随扫,随扫随空,扫至无可再扫,自然便证入三昧——正定。又此法上座时死心踏地以修定,下座时,便借座上所得之定力,启发智慧,处处回光返照,妄念来,只是“不取不舍”——不理,妄念便无处著落,特别要时时与自己脾气奋斗,常常与自己逆,便能进功。现在将所问各点,答复如下:

  一、双修问题:佛的弟子,有在家、出家二众,故在家一样可学道成佛。但因与出家人地位、身份、环境不同,故出家人要断正淫,而在家只戒邪淫(不乱搞男女关系),此外,有些地方,也要比出家人方便。但是因处身尘俗,烦恼较多,而磨炼的机会也较多,故古人曾说:在家人修行,比出家人得力多二十倍(宋大慧禅师说),所以不在烦恼多少,而在方法要对头,所谓“智者除心不除境,愚者除境不除心。”在家学佛、工作、生活、夫妇相处一切照样,但是一切过而不留,不固执、不粘滞,经过一番磨炼,定慧并修,自可逐步进入圆明自在境界。又所谓“双修”是指最好能夫妻同修,一起发菩提心,一起学佛,如此不至发生矛盾,而且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如果没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只要能选择秉性温和、善良、厚道的人,也可为将来同修打好基础。(目前能逐步培养其办道志趣,自能生根发芽)。

  二、素食问题:佛从同体大悲出发,要人戒杀放生,并不一定要人素食,故在条件不许可、环境不许可时,不吃素并不妨碍学佛,佛曾指示学人“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而杀),六祖也曾吃肉边菜,这些都是善巧方便,可以参考办理。应知食肉断大悲种,且腥浊不堪,并不卫生,在条件许可时,逐步断腥,目前且随缘应付,不必执著。学佛要领,在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五祖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并非以吃素、不吃素作为是学佛、不学佛的标准。目前可以多吃肉边菜,少吃、不吃大荤腥为宜。以培养自己大悲心。

  三、翻习气问题:吾人无量劫来,第八识中含藏无量习气种子,修法得力,各种习气便翻腾而出,此乃好事,不必怕。只要专心修法,习气烦恼,便可由翻动而清净,这是必然的过程。

  四、修法过程中,应注意健康,一般来说修法后,心定、神宁、气旺,便会增进健康。身体不支时,应注意休息,既不懈怠,也不苦行,使能随缘进道。妄心横飞,人人如此,故可以修心中心法为主,念观音圣号为辅,主次分明,并不妨碍,妄想习气,若不以种种法对治,欲使安于一处,甚难甚难。既念圣号能治,兼念并无不可。佛法都是方便法门。

  余不一一,祝吉祥、精进!附上愚讲经时所摄照片一份,请收。

  恒志手启

  12月15日

  

  智金同学:

  2月2日、2月12日二信均收悉。仁者虽有夙根,但因被无始妄想、业习所纠缠,故痛苦甚深,不得解脱,实际上一切妄想烦恼,都由虚妄分别、执著所引起,而分别执著又是因不明自性本空,以致外被境转,内被习牵,遂致妄想颠倒,不能自拔。故学佛之人,应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为要领,否则纵有修持,难以究竟。一切佛法种种方便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息妄心、显真性,真性既显,于一切事物、一切境界,过而不留,接而不染,定慧圆明,便能获得自在解脱和真实受用。

  由于各人根性不同,故修法也不一,或从有念入无念,或从有相入无相。“心中心”法是直入无相门的微妙大法,仁者既已有缘受持,宜排除困难,专心实修一个时期,此法上座时,以咒印加持,念起随来随扫,甚至翻动甚烈,但不必顾虑,这正是打扫过去无始劫来所含藏的一切种子,故翻动越烈,则去泥越多,功夫到家,便能寂然清净,获得无粘无缚的解脱。又此法上座时是修“定”,下座时便处处觉照,妄想来时,不取不舍,只是观照,这是修慧,久之定慧合一,便得寂照现前了。

  此外,应注意下列各点:

  一、不必到处趋求。明师、大德虽应亲近,但与我之烦恼何涉!妄从心而起,还须从心而灭,师与大德只能指点方便,不能代我消烦恼,故得法之后,一心依法修持,切勿再到处攀缘,心外取法,作茧自缚。

  二、大仙、巫婆等人更不可亲近,此辈人自心未明,著相取境入于迷信颠倒,以盲引盲,随而学之,无有不苦上加苦者。当知修心以无住、无相、无念为总要领,《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皆阐此旨,宜引起注意。《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要领,通过智慧观照,证知身心都是因缘所生,条件组合,并无自性,空而不著,自然能解脱一切苦厄。您今日种种苦恼,正是心念不空之故,所以古德说:“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什么“冷气”、请天地、说是菩萨转世等等,切勿轻信,徒增痛苦,真正圣贤无不谦虚谨慎,自强不息)。

  三、通过定慧双修,时时观空,时时无住无著,由勉强到自然,由散乱入安定,久之虽接万境,自能心无所染,能不离世法(工作、学习、生活、结婚一切照旧)而证佛法,不离佛法而行世法。总之,定慧力强,自能自在无碍了。

  四、做佛事,种善根,固是好事,但无钱何必勉强,一切福乐,都出自本人心地,心地狂乱,求佛何益?不能存钱等说,更是荒谬无智,当知各人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命运,但“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故应知命、安命,更应“立命”,立命之要,更在学佛法,明心地——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五祖告六祖语)祈慧察。复颂解脱。

  愚徐恒志手书

  1992年02月16日

  

  智金同学:

  函收,兹复如下:

  一、修法时能盘坐固好,不能盘坐,就改为散盘,也无妨。

  1、因修此法时间较长,故不必勉强。

  2、因有手印摄持,同样得力,不必拘泥。

  3、趺坐只是一时借用之法,用于一时,待定力逐步增加后,要行、住、坐、卧都能观照,才是正修。

  二、一般规定,每印修8座,不如法的可再补一座,六印便圆满。以后再修四印六次,二印一次(每周)。修二印觉痛,可结印后,尽量注意手指放松,使气血流通,便可减痛。

  三、身体摇晃或抖动,是修法中生理变化的正常现象,久之定力增加便能安定,所采取不理不睬办法很好。早晨修法比晚上修为宜。

  四、如有时间和精力,每天可修二座,以四天修完一印,完全可以。但勿勉强。

  五、梦遗是青年人常有现象,有生理和心理二方面因素,一般青年每月遗1-2次应属正常,多则易成虚损,能用内力吸住(或用观想某一事物,即转念方法)使不泄精,可以练习运用,但平时多作男女根身不净观(九窍都流出不净)及增进定力,则是较为根本办法。婚后虽也可用此法,但总以观不净及节欲为主,使逐步转浓厚为平淡。(平时多用“观”字,临时多用“化”字,如用吸回法,用力小,当不至有损于对方)淫欲本为学道人一大病,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但此病是无始业习,当用种种方便逐步对治之。

  六、座后能“反观自心”很好很要,能观即“慧”,与修法生“定”相合,久则定慧交融,处事时,专心工作,工作后,便一切皆扫,过而不留,便能修持、工作二不妨碍;以后功夫成熟,便能即体即用,念而无住,用而不著了。修持中,或心思格外乱,或身体反感不适,都是正常,甚至正是进步时庚,埋头苦干,自有到达彼岸之一日。复颂安健!

  恒志手启

  3月19日

  

  智金同学:

  4月29日函收。知近来心境波动,妄想起伏,以至“身心迷闷”,此都由于身、口、意三业放纵失守所致,故学道人必须念念收摄自心,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总之,“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时时警觉,由有入空,久之妄想消落,定慧现前,便能离苦得乐矣。仁者既能自觉自责,说明正是善根淳厚,故切宜“坚毅奋发,自强不息”不被烦恼制伏;但烦恼本来是空,只要知其本空,不取不舍,自然归于澄寂。如能一面坚修“心中心”法,一面常与习气奋斗,(修心中心法,有时习气翻腾而出,是好事,不是坏事),必有“明慧静寂”之一日。至于女友,如确是今后作佳对象,必欲断之,除之,也不现实,但能时时凛觉,接而不染,无粘无滞可矣。故修心除妄乃大丈夫事业。

  欲知研读经书方法,兹附上《般若花》一册,最后有一篇《怎样研究佛教书籍》可作参考。即颂奋发向上。

  愚恒志手启

  5月7日

  

  智金仁者 :

  6月5日函悉。知已完婚,顺贺! 

  1、今后如能伉俪同修,这是人生之幸福,你能逐步引爱人入佛,很好。皈依问题,是学佛的第一步,皈依后就成为三宝弟子。保定师资不多,能由某老居士介绍皈依净慧法师,那很好,法师编辑《法音月刊》、《禅》杂志等,智德超群。皈依后,可随时通信请教问难,对明悟心性,必有好处。上海虽有明晹法师等,但法师也很忙,席不暇暖。不如就近皈依为好。 

  2、佛法修持以恭敬为主,印光法师说:“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拜佛时天气酷热,可穿短袖衬衫,(不穿汗衫)至少要穿上汗衫和单薄长裤,(出汗也无妨)不宜只穿汗背心和衬里短裤,(穿外出时之短裤则可),免生轻慢之罪。此虽事相,也是理性,理事本来不二。(修“心中心”法时也如此,其实汗衫比背心仅多二只上臂部分)。 

  3、打雷、打闪、下雨与修持无关,不必忌讳,佛法…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