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34、居士的学修要和出家人一样吗?

  34、居士的学修要和出家人一样吗?

  (一)居士不必生搬硬套出家人的方法。

  佛法是一种应机教化的方便法,把佛教的修持理解为几种狭隘的固定模式或者教条主义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佛教的修行原则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净化心灵,彻底清除贪、嗔、痴、慢、邪见等心灵污染,达到人格的真、善、美和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佛。修行的方法有千万种,其目的只有追求幸福快乐的人身和成佛两条。智者可以从目的上选择一种最佳修持方法,居士(在家的学佛者)不必生搬硬套出家人的方法,这要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环境和家庭等情况决定。有的人可以从阅读经书,加强思想修养入手;有的可以静坐,修定,修慧,走开悟之路;有的可以专心诵经、念佛、念咒;无论什么方法,修哪种法,都要有合格师长的指导和清净的法脉传承。不能凭书本自学,不能相信不符合佛教经典教义的乱传乱说,更不能相信那些打著佛教旗号的邪门歪道、巫婆神汉、以及形形色色的装神弄鬼、自称“佛菩萨”行骗的伪气功师之流。

  (二)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160,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 ”(《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古今来有很多颂扬亲恩的诗歌,真是至情流露,真挚动人。现在选录二首在下面:

  《亲恩歌》

  虞汝明

  十月怀胎儿欲生,牙关紧闭眼睛昏。直从剪下胞衣后,再过三朝才是人。

  撒得浑身尿屎来,爷娘忙把破衣揩。略无半点憎嫌意,洗涤勤劳日几回。

  听但嫡儿哭一声,翻身就把手来擎。只愁伸缩惊儿觉,自己何曾睡得成。

  幸得儿生两岁零,扶墙摸壁自能行。只愁跌破头和面,挂肚牵肠不放心。

  六七龄时要读书,经营修脯费踌躇。现成茶饭朝朝奉,道是吾儿辛苦初。

  孩提转眼已成人,食爱肥甘衣爱新。但愿吾儿知爱好,自身粗草也甘心。

  如何容易得成人,费尽爷娘万苦辛。娶妇入门看习惯,暗添白发数茎新。

  《亲恩歌》

  孙念劬

  岂不深知父母恩,世间那有铁心人。只因看得妻儿重,没得工夫到老亲!

  漫把钱财米谷论,此身亦是欠娘身。如何毫发能私得,你是双亲什么人?

  兄弟原同一树栽,专心供养莫相推。譬如孤孑无兄弟,更向何人推卸来?

  纵然牲鼎祭吾亲,不及生前菽水真。打骂来时陪笑面,庭帏欢喜一家春。

  莫怪双亲说话烦,但须忍耐博亲欢。老人总为儿孙计,我到衰年也一般。

  可晓双亲手内贫,要穿要用懒求人?莫因亲未分明说,做哑装聋不作声。

  要一分时讨一分,谁人常有许多心。劝君六饭三茶外,还要供亲几两银。

  戏彩承欢自古闻,但求父母意欢欣。纵然体贴能周到,犹恐芳樽对夕曛。

  谁人不具好心肠?贫苦人家孝益彰。但得吾亲能饱暖,自身冻饿又何妨。

  不识亲恩看养儿,千辛万苦不推辞。试将受养亲儿意,爱养双亲到老时。

  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佛法,虽为出世间法,实在世间法中做出。见三编复周伯遒书。】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法,先须克己慎独,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谓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恶,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何异先服毒药,后服良药。欲其身轻体健,年延寿永者,其可得乎。”(《(正)与丁福保书》)

  (三)孝顺父母的方法是什么?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161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才是最无上的至孝。所以,克尽孝道,应该注意下列三点:

  (1)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2)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约有五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悦亲。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悦亲是养亲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总应该克制感情以悦亲为主。于“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这是孝父母应该有的态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儿女们更应当推父母的爱敬,而敬佛学佛,这才是好儿女啊!

  故印光大师教导我们:“汝已娶妻,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续)复周法利书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咸淡得宜,生熟中节,不敢潦草,然后敬奉,略有好食,先进父母;至于自己,粗粝俱不计较。要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虚薄,饮食难得消化,进的食物,须要炖得热的,软烂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腻坚实难化之物不可与食。食不可过饱。这饮食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欢喜,就是尽心。大约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弱,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冬月衣服内棉花,每年要换新的,去旧的。薄棉袄要做两件,秋冬来渐渐加添,春暖时渐渐减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气轻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温暖。至于晚间,宜将热水袋,放于被内。再如夏月夏衣,须要凉爽;凡有汗者,频频换洗。这衣服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为子女者,须要加意调摄小心扶持,请名医专家用药。病中煎制汤药,进奉饮食,切不可生一个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时候,有了疾病,为父母的,不知替你调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尽心的理!父母有病,万一弄污床褥,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换,切不可生一个嫌恶的心。只想你在怀抱中,便溺粪污,为父母的,不知替你洁净了多少,你今日岂可有嫌恶的理!这疾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稳自在,快活过日,就是尽心了。这起居调理,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3)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

  世尊162在《无量寿经》里,恳切地告诉我们:“人在世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又说:“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又说:“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又说:“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经》里又说:“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寿以尽,舍故当受新。各追所作行,无际如车轮” 。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们念佛,使我们到达极乐世界,解决这人生的缺憾。我们应该劝父母念佛,把父母从苦海里度到净土,这才是真正彻底的报恩啊!

  我们只要记著: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女孝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父母。

  (四)孝顺父母的果报是什么?

  (1)现世流布大名称:孝顺父母的人不但孝名远播,而且因为具有下列特点,所以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赞誉:

  能进德修业:孝顺父母的人为免父母担忧,必定行事正派,操守严谨。

  能治理家庭:所谓“言教不如身教” ,在家中能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堪为子孙亲眷的榜样,家庭自然充满和敬的气氛。

  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对于父母能感恩图报的人,往往能进一步以笃实诚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能尽忠职守:孝顺父母的人深恐事业无成,让父母蒙羞饥馁,所以做任何事都会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实践孝亲感恩的人不但能获得善名美誉,连诸天163也都会为之感动,经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 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人、天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2)未来福报转无量:种好因,自然得善果。《涅槃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164、八十种好165,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祗劫166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所以今世才会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可见孝行感果之殊胜,辗转无有穷尽。

  孝顺父母,不但今世常为人天之所爱敬,更可为来生种下圆满佛道之因,所…

《34、居士的学修要和出家人一样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