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5-2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5-2

  (第13、14观)

  第十三观(杂观):杂想观

  南无阿弥陀佛!

  最后几观,第13、14、15、16观。第13观叫杂观,不是直接观察西方极乐世界,是观我们人间的佛像,此娑婆世界的佛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就是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至心,就是至诚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具备三心: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至诚心其实就是十八愿,深心就是十九愿,回向发愿心就是二十愿。为什么这样说呢?至诚心其实就是善根,就是经上所说“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不是一般之善,不是人天福报之善,是成佛之善根。成佛的善根叫至善,世间人天福报的善根叫“善”,就是一个善而已,是从意识中出来的善。从佛心里出来的至善,是绝对的善,没有彼和此的分别心,没有自和他,没有因果的相对,没有理事之障碍。“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叫“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呢?就是分别的善根、福德、因缘。从自己分别心出来的善根都叫少善根,只要是在十法界里面出来的善根,都叫做少善根。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萨,自然知道:小善具备大善。《华严经》里讲,到八地菩萨以后亲证了就知道,微浅之善与须弥山之善无二无别,就是在地上拿起一根草,同须弥山的功德是不二的。大乘经典告诉我们,凡夫不能亲证,但以信而摄取,就是说,我们不能够亲证到小善与大善无二,但可以信,佛陀怎么说我就怎么信,相信我们现前的这个功德和诸佛的功德是无二的。“闻说阿弥陀佛,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至心就是绝对的心,跟佛无二的心,是佛陀的善根,落在你心田之中,与你的善根合二为一,这种善根叫至善。如果你把你的善根与佛陀的善根隔开来了,就叫小善。以自己修福灭罪的念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能不能往生?是不能往生的,因为这个善根不叫“至善”,也就不叫“善男子”,这种善根是人天之福报,还是从我们意识里面显现出来的,不是完全接受佛的心。应该放弃我执,把佛陀的善根与我现前的善根合二为一,佛的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与我们现前的善根合一。不可以说佛大,不可以说你小,有大和小都叫分别心,就是一生补处菩萨,分别的善根也为小善根。把你九法界的心全部舍掉,全部接受佛的心,把全部的心落在佛的心上面,这叫做大善根。这时叫做“善男子”,叫至诚心。是以此至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福德是什么呢?就是你了解阿弥陀佛的功德就在眼前的那一刹那,叫大福德。再大再大的福德,也没有佛的福德大。即使你把须弥山放在手上,把三千大千世界放在手上,还不如一念完全接受佛的功德。了知现前当下这一念就是佛的这种心,叫福德心。佛一切福德来自于功德,而一切功德皆为一体。所有众生都因为心量很小,而分别获得了一部分小功德,在分别中生起的功德,都是因为自己的分别心在作怪。对你现前所有善都生起佛的善根的信心的时候,这种福德是最大的福德。顺从佛意,佛陀所讲的现前的善法,像山河大地,也可以说是你的善根。你遇到山河大地,也可以说是你的福德。福德来自于功德,功德宝藏是宇宙本原,因为众生有大小不同的执着,有程度不同的妄想、分别,所以生起的功德就有大和小。有的在须弥山,有的在天堂,有的在人道,有的在阿修罗道,也有的在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也有的在菩萨道,也有的在佛的境界。十法界都安住在功德体上,因为各自的分别心不同,功德在你心中显现出来就不一样。其实功德是一,因为分别心故,生起了种种差别。但是呢,你超越自己的分别心,放弃你的分别心,就是十法界所有众生的心量都要放弃,直接相信这是阿弥陀佛的功德的时候,比你现生做观世音菩萨、做释迦牟尼佛还大。为什么呢?这叫大福德。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十法界就是十法界的分别心,而这一切分别心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有信阿弥陀佛心,这叫大福德。所谓的大福德,就是无分别心;所谓的小福德,就是有分别心。分别跟无分别的差别就是这样的。有分别就是我们的心,就是十法界的心;无分别就是阿弥陀佛的心,信阿弥陀佛就是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就叫大福德,每个众生具足了,因为分别与不分别,只是众生的一念而已。你相信阿弥陀佛,也是你那一念。一切众生皆有信分,每个人都可以信阿弥陀佛,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不信阿弥陀佛,信十法界,信观音菩萨,信释迦牟尼佛,信阿罗汉,都可以信,那就是你的分别心。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十法界心。但是呢,你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十法界,直接信阿弥陀佛的体就是无分别心。所以,每个众生都有往生之份,十法界任何一个众生都有机缘信阿弥陀佛,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没有机会了。十法界的众生都有往生的可能,每个众生都有信的可能,一信即达。所以大福德是无分别,并不是我念阿弥陀佛念多少才能往生,是你有没有一个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的心。善根、福德,都是一样的。善根叫无量寿,福德叫无量光。你认识到至诚心,就是生命,每个众生的生命都是叫善根体。每个众生的福德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体。

  什么叫大因缘?就是阿弥陀佛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没有漏掉一个众生。善根的回向,福德的回向,二十愿本身的回向。十八愿叫善根的回向,十九愿叫功德的回向,二十愿是他本来的回向,回向心。如果没有二十愿回向,阿弥陀佛成佛不起作用啊,善根不能回向于众生,功德不能回向于众生。如果善根不能回向于众生,众生的善根就落在十法界里面;如果他的功德不能回向于众生,那众生就落在分别的功德之中,永远不能脱离十法界,众生的善根也不能离开十法界的善根。要不就是十法界的善根,要不就是在阿弥陀佛的善根里面。没有阿弥陀佛的成就,就没有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成就。没有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就没有今天众生闻到阿弥陀佛一刹那无分别的善根成就。没有阿弥陀佛的二十愿回向成就,十八愿、十九愿都不能成就。回向太重要了。所以,十八愿是名号愿,十九愿是功德愿,二十愿回向愿,就是善根愿、福德愿、回向愿,叫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而这三个心就是阿弥陀佛回向到众生心中,所以众生就具备了善根、福德、因缘的体。十方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具备了,没有哪个众生不具备的。众生就是缺少一念信,一信就趣入。净土法门叫难信之法,一信即入。信了,中间没有任何距离。这个信,是善根的信、福德的信、因缘的信。因为阿弥陀佛回向的成就,大悲心回向众生;他的功德成就,就是成就众生的福德;名号成就,善根成就,而这个善根每个众生具足,当下就具足了。无分别的善根,无分别的福德,大家现在就已经具足了。所以,一信即达,究竟处唯信独达,究竟的地方是唯信独达的。所以,阿弥陀佛名号,实在跟每个众生都是相应的。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层,信阿弥陀佛的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这是讲欲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另一层,也有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那就必然有你自己十法界的心,阿弥陀佛也会满你的愿望,或者到他方国土,或者成就福田,你想做佛菩萨、做普贤菩萨、想做阿罗汉,或者想人天福报,生尊贵家,升官发财,要女得女,要男得男,他都会满足于你的。你想下辈子出家,他也会满足你的。像我过去世也是念佛的人,为什么不能往生成佛呢?就因为我想这辈子出家嘛,阿弥陀佛也满我的愿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于成佛,常修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是在他方国土所建立的。还有很多菩萨不想成佛的,第四十一愿至四十八愿都在他方国土所建立的。有的众生不想往生,阿弥陀佛都会满你的愿望。而“欲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去的!可以这样说。你如果你放弃自己所有的愿力,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去的。

  前面讲到的,从九观到十二观,是观佛菩萨。讲果,就是阿弥陀佛的身相和十方诸佛的身相。讲因,就是观音菩萨身相,大势至菩萨的身相。这是讲的因和果的关系。前面讲到观音菩萨摄取无量众生,大势至菩萨摄取无量世界,我们应该感受到诸佛现前三昧的体,就是讲无量寿佛,观音菩萨的大悲体摄取无量众生,我们都应该感受到,大势至菩萨摄取无量国土,我们也应该感受到了,但是我们众生心里面还有疑惑。我们每天到庙里来拜佛啊,上早晚殿啊,这些东西算什么呢?是不是坐在那个地方观观世音菩萨就可以了呢?这里面直接告诉我们,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像,应当观察丈六金身。菩萨像过去在印度是没有的,佛教传到我们中国以后才有啊。印度没有,所以叫我们观,其实我们现在就在观。因为印度没有菩萨像,唯独就是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给他母亲讲法,三个月没有回来,当时那个国王非常想念佛陀,就请雕匠用非常好的木头雕了一尊像,对佛像天天拜,这是第一尊佛像出现的因缘。释迦牟尼佛回来以后看到了就赞美佛像的功德。后来很多阿罗汉圆寂以后,就出现了阿罗汉的像。佛法传到中国以后才有了菩萨像。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空中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那是不可思议境界,凡夫见不到的,只有那些大菩萨才见得到。所以后来经典上讲有很多菩萨很多菩萨。中国大乘佛教比较兴旺,所以经上讲,佛教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一看就信了,因为中国人有大乘的根性啊。后来就雕出很多像,这些像我们睁开眼睛就可以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5-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