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
颇邦喀大师造颂
昂旺朗吉堪布讲授
法尊法师译隆莲法师笔记
听讲本文的前方便,先要思维人身难得。如菩提道次第摄颂所说,人身加牟尼宝珠,在生死中,最奇希有。于六道中,得人身难;既得人身,生南洲难;虽生南洲、遇佛法难。得能修行之身、生能修行之处真是极难的事。这种难得的机会我们从无始生死以来,也曾遇过若干次,可惜都空过了。空过的原因,就因为不知道人身的重要。我们看宝贵的人身还不如一两金子。如果我们有了一两金子,谁也不肯自白的把他丢掉,可是白丢掉的人身不知有若干。要说人身的宝贵不但一两金子比不上,就是十万两黄金也比不上,充满南赡部洲的如意宝珠也比不上。因为如意室珠不能令人成佛了生死、不堕恶趣。一个人死了,把他的头上、腿上都摆上如意宝珠,让如意宝珠将他的棺材塞满,也不会叫他不堕恶趣。就是有转轮王一样的财富也不中用。惟有人身有成佛了生死的能力,就是帝释梵王之身,也下能比。因为小乘证果、大乘菩萨发心,都必须以人身为所依。真扎米的乘颂里说,除人身外,余趣不能发强有力的菩提心。小乘证果须要依戒定慧三学。三学以别解脱戒为基础。别解脱戒要人身才能受,如意宝珠也下会教你修三学,所以人身是最可宝贵的。人身虽如此宝贵,还是要利用人身来修行才会不堕恶趣。若不能利用,就像海里龙王,虽有宝珠,只是当一个守宝的奴。有宝贵的人身,不但要有此事实,还要能认识。不能认识,如贫人有宝藏,自己下知道,仍然受穷。我们无量劫来,就是因为不知人身宝贵,把多世的人身空过了。
既然知道人身宝贵,得了人身,就要修行。修行,不是身体出一点力,或是口头说一说,就算修行,主要在使心与法相应。要使心与法相应就要如理思惟。现在的人,有多少不如理的妄想。有的人想,我今生享乐,来生得了人身再修行。不知今生得了人身,来生能否再得自己是不能作主的。要有修持的人,方能作主,不然只有此念头实无把握。龙树菩萨说的盲龟浮木之喻,大家想来知道。人身何以如此难得呢?因为人身不是无因而得的。生善趣的因,以戒为主,布施忍辱等为助,还要有清净的善愿。我们现在大布施固然不易作到,做到了也未必是为出生死、证涅槃、度众生,总有人我见、名利心,夹杂其间。说到持戒能防护十恶,也是很难的事。这三种因缘一种尚难成就,何况要三者都具足。因为因难得,果也就难得了。这样难得的人身得了,又把他不当一回事,就象一个乞丐拾着一块金子,又把他丢掉,再想发财的机会就难了。寂天菩萨的「入行论」说,如人得了人身,不作善法,没有再比这人更愚蒙的了。
还有另一种人,希望过几年,我的事做完了,或子女长大了,再来修行。这也是错误。因为事情下会全如你的计划,可是人命无常,决定要死,死时又没有一定。过去的佛菩萨,大声闻弟子,大祖师,现在一个我们也见不到。那些有大修证的人,尚且示现涅槃,何况我等。若说:「所有的人,固然都要死完,可是我是不死的。」不是妄想吗?有大权位的人要死,有大财富的人也要死。哪年死呢?阎王也下给送信。有人说病人才死,我没病总不会死。可是身体很健康的人,也有突然中风死的。有说老人才死,我年轻不会就死。可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不死,才出胎的婴儿,也有死的。有人说,凡是早死的人,都是顺缘不具,我顺缘具足,那里会就死呢?可是大富大贵的人,也有早死的,乞丐又冷又饿,偏不会死,死的降临,那里有一定的标准呢?
至于死了以后,今世所有的一切,那样可以带走呢?假使满南赡部洲的金子,全是你的,一个沙子也带不走,所有的眷属,一个也带不走。连与自己最亲密的,自投生以来没有离过一刻的这个身子也带不走。走到那里去呢?要想死了,就入涅槃,除非你已经证了阿罗汉,不然总有一个生处。生处也许善,也许不善。有人想死了就往生极乐或者想来世作个公子哥儿,可是受生是随业下随心的。如果堕在恶趣里,那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各人去看「念住经」、「俱舍论」、「瑜伽师地论」、「菩提道次第广论」好了。恶趣的痛苦我们不容易知道。但是可以比例推测。我们试把自己的手,放在烧红的火炭上一会,就知道热地狱的苦我们是否受得了。我们一天不吃,肚子就会叫起来,要打上一个饿七,更不得了。饿鬼寿命极长,历劫不闻浆水之名,这样的苦,我们是否能受。说到畜生,不要说真是去做猪狗,叫他是猪,叫他是狗,准也会生气的。生恶趣的痛苦既如此,能不生恶趣,又要看善恶的强弱为转移。我们的善恶业那一样强些呢?多是善业力薄,恶业力强。我们自以为曾经持戒、念诵、修定,就有很多的善业,是没有仔细观察。试同别解脱戒是否能背诵!下至五戒十善条数,粗细持犯,知不知道?不知道就敢说持戒清净,其谁信之?说到修行,第一个条件要心不散乱,一心专注。无论是念大悲咒,或念佛,有十分钟不散乱否?有时冲一个盹,睁开眼来,灯也燃完,只是摇一阵铃鼓,一座如法修行也作下到。「入行论」说:念诵苦行等,若以散乱心,不能得大义。说到念诵,必须具足加行、正行、结行三支,加行时要有菩提心,正行时要有达空慧,结行时要有清净愿。就是未修之前,要以为利众生的心为动机,正修时要通达一切如幻如化,修后要回向我与人生悉皆成佛。可是这三点我们都不易作到。如果是去骂人,那却很容易作到的。譬如我要去骂一个所痛恨的人,未去之先就打定主意,见了面我怎样怎样骂他,正骂之时,骂得惟恐不刻毒。既骂之后,自己心里非常痛快。加行正行结行,都很圆满。说到修善法呢?下但别人作不圆满,就是法师自己也作不圆满。贪心嗔心,倒恰似念珠样一个挨一个,相续不断。得人身尚且如此,未得人身所作的恶就可想了。既然是恶多善少,依俱舍第九品说的业力随重,如果善恶轻重相等,就随最近所作的受报,如果远近也相等,就随串习力强的受报。我们堕恶趣是有十分把握的,以后再不要自己哄自己侥幸生善趣。我们既造的恶业多,热地狱与我们的距离,经上虽说有三万二千逾缮那,实在相隔只有一口气。一息不来,真能往生极乐倒好了,万一生在边地下贱极可怖畏之处怎么办呢?能救护我们不堕恶趣的,惟有三宝,所以应当一心皈依,如法修行。
每天当如此思惟改正自己的思想。
皈依三宝之后,三宝能显示正因果,依正因果修行,决能生善趣。但不应以此为足,因为生死边际毕竟是苦,今生在梵天,来生可以就堕热地狱。生忉利天食甘露的人,忽然堕人恶趣就食不净,或食烊铜铁丸。 天上以天子天女力眷属,在恶趣就为狰狞的狱卒所围绕。境的转变元常,不可凭信,有如此者。我们无始至今,所受过的快乐固多,所受过的痛苦亦多。所饮的烊铜积聚起来,多于四大海水,所食的不净,亦有这样多。被怨家仇人杀害,所断的头,堆积起来,高如梵天。若不出生死,以后所受的苦,比以前所受的还要多,三界没有一处,不以苦为性。人趣中有八苦六苦三苦,广说起来,无量无边,天人,五衰相现,不免死苦。未死之时,与修罗战斗,有割截身体的苦。劣天遇威力较大的天,有逼迫怖畏的苦。究竟堕落,有为有漏业系缚之苦。修罗嫉妒炽盛看见天人的受用,自己没有,便生热恼,要想受天人的乐,便与天人斗争。因此引生种种痛苦。色无色界天身常在定中,似无痛苦,又享长寿,如无想天寿五百大劫,非想非非想天寿八万大劫,该很好了。实际上,定中虽然经过很长的时间与极短的时间一样。譬如我们冬天夜里,睡着了不作梦,很长的一夜,也像一刹那就过了。尤其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如果依出世间定来修还有一条出路。果是修世间定,到了此处就已经到了三界最高处,何日命尽,决定只有向下堕落的。所以,就是无色界的天人,也是为行苦所随逐,不得自在。集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在这个以苦为性的三界中,应当求一个永久的解脱。
既能观三界苦,发出离心,还要观三界的因,以何为主。三界的主因就是烦恼。阿罗汉的业虽未尽,因为没有烦恼就不受生死。所以烦恼与业比较,烦恼的过患更重大,烦恼根本就是我执,亦名无明,亦即实执。实执断则烦恼断,烦恼断则业断,业断则生死断。无明遍于一切烦恼、如身根之遍于一切身分。故要想出生死,必须断实执。实执能不能断呢?决定能断。因为实执是错误心,好像打妄语骗人,人知道他是欺诳就不会受骗了。能断实执的,就是通达一切法皆无自性的空慧。引生空慧,要依大般若、中论和各家的注解,月称的入中论和注解、宗喀巴大师的大疏,依师如法学习。还要平时有定力方能亲证。定力又须以持戒为基础。故戒定慧三学力解脱生死的必由之道。譬如要砍一颗树,要有锋利的斧子,持斧的手要有力量,长这双手的身体还要强健圆满。久习的实执,譬如一颗树。空慧是斧,定是持斧手,圆满具足的戒,就是强健的身体。现在已具足有暇圆满之身,又值遇三学圆满的佛法,如法修三学,决能得解脱,是释迦以下一切师长所共许的。所以决定要尽力学三学。如是发心,便是中士道的发心。
但是依中士道修行,自利方面,下能得到佛的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利他事业当然更差得远。所以说这是化城井非究竟。既非究竟要到证果以后,等诸佛来激励发心,何如从初直入大乘呢?.所以应当发大乘心,行大乘行。
趣入大乘应如此思惟:我要求解脱,亦要令他解脱。这并不是管闲事,因为众生都是我的父母。尊扎果米说:不管父母的苦乐,下等人尚不应该,何况菩萨?何以一切众生都是父母呢?因为众生的生死,前前无际,大地的微尘,大海的水可量,而无始以来所受的生死不可量,生死无量,故父母亦无量。不但一切众生皆是父母,且每一众生都各各…
《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昂旺朗吉堪布讲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