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遇叁界法王大宗喀巴聖教願文講記
頗邦喀大師造頌
昂旺朗吉堪布講授
法尊法師譯隆蓮法師筆記
聽講本文的前方便,先要思維人身難得。如菩提道次第攝頌所說,人身加牟尼寶珠,在生死中,最奇希有。于六道中,得人身難;既得人身,生南洲難;雖生南洲、遇佛法難。得能修行之身、生能修行之處真是極難的事。這種難得的機會我們從無始生死以來,也曾遇過若幹次,可惜都空過了。空過的原因,就因爲不知道人身的重要。我們看寶貴的人身還不如一兩金子。如果我們有了一兩金子,誰也不肯自白的把他丟掉,可是白丟掉的人身不知有若幹。要說人身的寶貴不但一兩金子比不上,就是十萬兩黃金也比不上,充滿南贍部洲的如意寶珠也比不上。因爲如意室珠不能令人成佛了生死、不墮惡趣。一個人死了,把他的頭上、腿上都擺上如意寶珠,讓如意寶珠將他的棺材塞滿,也不會叫他不墮惡趣。就是有轉輪王一樣的財富也不中用。惟有人身有成佛了生死的能力,就是帝釋梵王之身,也下能比。因爲小乘證果、大乘菩薩發心,都必須以人身爲所依。真紮米的乘頌裏說,除人身外,余趣不能發強有力的菩提心。小乘證果須要依戒定慧叁學。叁學以別解脫戒爲基礎。別解脫戒要人身才能受,如意寶珠也下會教你修叁學,所以人身是最可寶貴的。人身雖如此寶貴,還是要利用人身來修行才會不墮惡趣。若不能利用,就像海裏龍王,雖有寶珠,只是當一個守寶的奴。有寶貴的人身,不但要有此事實,還要能認識。不能認識,如貧人有寶藏,自己下知道,仍然受窮。我們無量劫來,就是因爲不知人身寶貴,把多世的人身空過了。
既然知道人身寶貴,得了人身,就要修行。修行,不是身體出一點力,或是口頭說一說,就算修行,主要在使心與法相應。要使心與法相應就要如理思惟。現在的人,有多少不如理的妄想。有的人想,我今生享樂,來生得了人身再修行。不知今生得了人身,來生能否再得自己是不能作主的。要有修持的人,方能作主,不然只有此念頭實無把握。龍樹菩薩說的盲龜浮木之喻,大家想來知道。人身何以如此難得呢?因爲人身不是無因而得的。生善趣的因,以戒爲主,布施忍辱等爲助,還要有清淨的善願。我們現在大布施固然不易作到,做到了也未必是爲出生死、證涅槃、度衆生,總有人我見、名利心,夾雜其間。說到持戒能防護十惡,也是很難的事。這叁種因緣一種尚難成就,何況要叁者都具足。因爲因難得,果也就難得了。這樣難得的人身得了,又把他不當一回事,就象一個乞丐拾著一塊金子,又把他丟掉,再想發財的機會就難了。寂天菩薩的「入行論」說,如人得了人身,不作善法,沒有再比這人更愚蒙的了。
還有另一種人,希望過幾年,我的事做完了,或子女長大了,再來修行。這也是錯誤。因爲事情下會全如你的計劃,可是人命無常,決定要死,死時又沒有一定。過去的佛菩薩,大聲聞弟子,大祖師,現在一個我們也見不到。那些有大修證的人,尚且示現涅槃,何況我等。若說:「所有的人,固然都要死完,可是我是不死的。」不是妄想嗎?有大權位的人要死,有大財富的人也要死。哪年死呢?閻王也下給送信。有人說病人才死,我沒病總不會死。可是身體很健康的人,也有突然中風死的。有說老人才死,我年輕不會就死。可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不死,才出胎的嬰兒,也有死的。有人說,凡是早死的人,都是順緣不具,我順緣具足,那裏會就死呢?可是大富大貴的人,也有早死的,乞丐又冷又餓,偏不會死,死的降臨,那裏有一定的標准呢?
至于死了以後,今世所有的一切,那樣可以帶走呢?假使滿南贍部洲的金子,全是你的,一個沙子也帶不走,所有的眷屬,一個也帶不走。連與自己最親密的,自投生以來沒有離過一刻的這個身子也帶不走。走到那裏去呢?要想死了,就入涅槃,除非你已經證了阿羅漢,不然總有一個生處。生處也許善,也許不善。有人想死了就往生極樂或者想來世作個公子哥兒,可是受生是隨業下隨心的。如果墮在惡趣裏,那是怎樣的情形呢!請各人去看「念住經」、「俱舍論」、「瑜伽師地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好了。惡趣的痛苦我們不容易知道。但是可以比例推測。我們試把自己的手,放在燒紅的火炭上一會,就知道熱地獄的苦我們是否受得了。我們一天不吃,肚子就會叫起來,要打上一個餓七,更不得了。餓鬼壽命極長,曆劫不聞漿水之名,這樣的苦,我們是否能受。說到畜生,不要說真是去做豬狗,叫他是豬,叫他是狗,准也會生氣的。生惡趣的痛苦既如此,能不生惡趣,又要看善惡的強弱爲轉移。我們的善惡業那一樣強些呢?多是善業力薄,惡業力強。我們自以爲曾經持戒、念誦、修定,就有很多的善業,是沒有仔細觀察。試同別解脫戒是否能背誦!下至五戒十善條數,粗細持犯,知不知道?不知道就敢說持戒清淨,其誰信之?說到修行,第一個條件要心不散亂,一心專注。無論是念大悲咒,或念佛,有十分鍾不散亂否?有時沖一個盹,睜開眼來,燈也燃完,只是搖一陣鈴鼓,一座如法修行也作下到。「入行論」說:念誦苦行等,若以散亂心,不能得大義。說到念誦,必須具足加行、正行、結行叁支,加行時要有菩提心,正行時要有達空慧,結行時要有清淨願。就是未修之前,要以爲利衆生的心爲動機,正修時要通達一切如幻如化,修後要回向我與人生悉皆成佛。可是這叁點我們都不易作到。如果是去罵人,那卻很容易作到的。譬如我要去罵一個所痛恨的人,未去之先就打定主意,見了面我怎樣怎樣罵他,正罵之時,罵得惟恐不刻毒。既罵之後,自己心裏非常痛快。加行正行結行,都很圓滿。說到修善法呢?下但別人作不圓滿,就是法師自己也作不圓滿。貪心嗔心,倒恰似念珠樣一個挨一個,相續不斷。得人身尚且如此,未得人身所作的惡就可想了。既然是惡多善少,依俱舍第九品說的業力隨重,如果善惡輕重相等,就隨最近所作的受報,如果遠近也相等,就隨串習力強的受報。我們墮惡趣是有十分把握的,以後再不要自己哄自己僥幸生善趣。我們既造的惡業多,熱地獄與我們的距離,經上雖說有叁萬二千逾繕那,實在相隔只有一口氣。一息不來,真能往生極樂倒好了,萬一生在邊地下賤極可怖畏之處怎麼辦呢?能救護我們不墮惡趣的,惟有叁寶,所以應當一心皈依,如法修行。
每天當如此思惟改正自己的思想。
皈依叁寶之後,叁寶能顯示正因果,依正因果修行,決能生善趣。但不應以此爲足,因爲生死邊際畢竟是苦,今生在梵天,來生可以就墮熱地獄。生忉利天食甘露的人,忽然墮人惡趣就食不淨,或食烊銅鐵丸。 天上以天子天女力眷屬,在惡趣就爲猙獰的獄卒所圍繞。境的轉變元常,不可憑信,有如此者。我們無始至今,所受過的快樂固多,所受過的痛苦亦多。所飲的烊銅積聚起來,多于四大海水,所食的不淨,亦有這樣多。被怨家仇人殺害,所斷的頭,堆積起來,高如梵天。若不出生死,以後所受的苦,比以前所受的還要多,叁界沒有一處,不以苦爲性。人趣中有八苦六苦叁苦,廣說起來,無量無邊,天人,五衰相現,不免死苦。未死之時,與修羅戰鬥,有割截身體的苦。劣天遇威力較大的天,有逼迫怖畏的苦。究竟墮落,有爲有漏業系縛之苦。修羅嫉妒熾盛看見天人的受用,自己沒有,便生熱惱,要想受天人的樂,便與天人鬥爭。因此引生種種痛苦。色無色界天身常在定中,似無痛苦,又享長壽,如無想天壽五百大劫,非想非非想天壽八萬大劫,該很好了。實際上,定中雖然經過很長的時間與極短的時間一樣。譬如我們冬天夜裏,睡著了不作夢,很長的一夜,也像一刹那就過了。尤其是非想非非想處天,如果依出世間定來修還有一條出路。果是修世間定,到了此處就已經到了叁界最高處,何日命盡,決定只有向下墮落的。所以,就是無色界的天人,也是爲行苦所隨逐,不得自在。集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鹹歸死。在這個以苦爲性的叁界中,應當求一個永久的解脫。
既能觀叁界苦,發出離心,還要觀叁界的因,以何爲主。叁界的主因就是煩惱。阿羅漢的業雖未盡,因爲沒有煩惱就不受生死。所以煩惱與業比較,煩惱的過患更重大,煩惱根本就是我執,亦名無明,亦即實執。實執斷則煩惱斷,煩惱斷則業斷,業斷則生死斷。無明遍于一切煩惱、如身根之遍于一切身分。故要想出生死,必須斷實執。實執能不能斷呢?決定能斷。因爲實執是錯誤心,好像打妄語騙人,人知道他是欺诳就不會受騙了。能斷實執的,就是通達一切法皆無自性的空慧。引生空慧,要依大般若、中論和各家的注解,月稱的入中論和注解、宗喀巴大師的大疏,依師如法學習。還要平時有定力方能親證。定力又須以持戒爲基礎。故戒定慧叁學力解脫生死的必由之道。譬如要砍一顆樹,要有鋒利的斧子,持斧的手要有力量,長這雙手的身體還要強健圓滿。久習的實執,譬如一顆樹。空慧是斧,定是持斧手,圓滿具足的戒,就是強健的身體。現在已具足有暇圓滿之身,又值遇叁學圓滿的佛法,如法修叁學,決能得解脫,是釋迦以下一切師長所共許的。所以決定要盡力學叁學。如是發心,便是中士道的發心。
但是依中士道修行,自利方面,下能得到佛的十力、四無畏等無量功德。利他事業當然更差得遠。所以說這是化城井非究竟。既非究竟要到證果以後,等諸佛來激勵發心,何如從初直入大乘呢?.所以應當發大乘心,行大乘行。
趣入大乘應如此思惟:我要求解脫,亦要令他解脫。這並不是管閑事,因爲衆生都是我的父母。尊紮果米說:不管父母的苦樂,下等人尚不應該,何況菩薩?何以一切衆生都是父母呢?因爲衆生的生死,前前無際,大地的微塵,大海的水可量,而無始以來所受的生死不可量,生死無量,故父母亦無量。不但一切衆生皆是父母,且每一衆生都各各…
《值遇叁界法王大宗喀巴聖教願文講記(昂旺朗吉堪布講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