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讲记 边地疑城 第四十

  边地疑城第四十

  弥勒菩萨见到西方世界,有人住胎者。为什么会有“胎生”?世尊在此为作说明,“胎”是形容词,不是真的。这一类往生的人,因为对于净土法门的“事”或“理”有疑惑。当然疑惑不是很重,很重的疑惑怎能往生。轻微的疑惑,虽往生,也产生障碍,不能到达西方世界见佛闻法,所以比喻为“胎生”。就实际的状况来说,这些人还是莲华化生,决无胎生的事实。为什么会有障碍?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些疑惑。如果有这些疑惑,将来往生,还是有障碍。虽然有障碍也不怕,因为障碍是有期限的,不是无限期的。因此,边地疑城往生也非常殊胜,也很了不起。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世尊为弥勒菩萨说明此事。因为“疑惑心”所致,不能说他不信,否则怎么会念佛。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缺少一个,都不能往生。生到边地的人,他们“信、愿、行”三个条件都比我们殊胜,我们这三个条件恐怕都不如他们。因为“信”不纯才有疑惑,假如真的不信,他就不会念佛。此处讲“修诸功德”,“功德”就是信、愿、行。他怎么可能修?“愿生彼国”,可见他有愿力,只是怀疑。佛常讲,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决不是不信有西方;他真的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

  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是第一类往生边地疑城的业因。他们对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没有真正的了解而有疑惑。这是那一类人?是知识分子。怀疑是决定免不了的,因为如来果地上究竟智慧谁能清楚?等觉菩萨也没搞清楚。因其善根深厚,对佛完全敬仰没有怀疑。

  有一类知识分子,怀疑经典中所讲的佛智慧。譬如,佛家常赞佛有圆满的大智,万德万能。不但一般知识分子听了不相信,甚至佛弟子也以为这是对佛恭敬赞叹的话,不是真的,佛也有所不能。他们说得振振有词,也似乎有道理。这样的人如果念佛往生,就可能会生到边地疑城。他不知道佛的能力是究竟圆满的。即使教下的一些大德,对经典的这些话,也有不能接受的。出家的大法师,古今都有,何况一般人!这是第一类的因业。

  “不了佛智”这一句是总说。“佛智”就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下四句就是“四智”。

  第一、“不思议智”,即是“成所作智”。佛有大智慧,能成就一切圆满的誓愿,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无所不能。“成所作智”就是无所不能。世出世间一切法中,没有一样是佛不能的,是佛做不到的。

  第二、“不可称智”,就是“妙观察智”。这种智慧即是无所不知。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完全没有障碍,这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第三、“大乘广智”,即是唯识里所讲的“平等性智”。佛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

  第四、“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个智慧没有与他相等的。“伦”是同类。没有与佛同类的,是至高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唯识经论里称为“大圆镜智”。

  这四种智慧,确实有许多知识分子听了疑惑;反而善根深厚的老公公、老婆婆不疑惑。不疑惑的人得力于善根深厚,他们一听说是佛菩萨说的,就完全接受,完全肯定,不起一念疑情。唯独知识分子自以为聪明,才有这些疑惑。这是对佛的智慧德能怀疑,但是他还能相信西方,信有极乐世界,也信经典里所说的,念佛可以往生。他也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一点疑情障碍了他。

  这是讲他“疑惑不信”,但信罪福。什么是罪?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是罪。什么是福?往生西方世界不退成佛是福。因此,他能“修习善本”,就是本宗所讲的正、助双修。正修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或者《阿弥陀经》教我们的“一心称念,相续不断”。助修是断恶修善。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现前的恶业,一定要知道。若不知道,如何忏悔?必要读经,必要持戒念佛。

  印光大师将《感应篇》、《阴骘文》、《了凡四训》传授给我们,教我们把这些书当作戒律,每天看一遍,对照自己身、口、意三业。这样自己的恶业就被检查出来,要认真彻底改过,丝毫不能留情。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之处。古今大德都告诉我们,“带业往生”不是带现前造的业,是带罪业的种子,不能带现行;现在造作的不行。千万不能把经典和祖师的意思错会,以为带业往生没关系,天天造业,将来还能往生,这个观念就错了。

  念佛法门与其他法门不一样。其他法门必须罪业消除,也就是业障要真正断除,才能证果。小乘初果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若是断不了,就证不了初果。然后再将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要是不能断得干干净净,就不能成阿罗汉,也不能出三界。这是佛法修行证果最低的限度。

  净宗法门不必断惑,烦恼未断,就是“带业往生”,只需要“伏烦恼”。烦恼虽没断,但要能伏得住;伏不住不能成功,所以要有能力把烦恼伏住才行。烦恼伏不住,就常常起现行。因此,正、助双修非常重要。正修就是正念。正念著重在“念佛三昧”,也就是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

  我们念佛很勤奋,为什么没得到“功夫成片”?毛病出在那里?出在烦恼时时刻刻起现行,扰乱正念,念佛的功夫不得力。要想念佛功夫得力,还是要借重“持戒”,也就是要“断恶修善”,帮助我们念佛,才能达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往生的最起码条件,要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凡圣同居土”。第一类人在修行功夫上是如法的,所以能往生;但是疑惑没有断除,故生到边地。他们对佛的智慧、德能怀疑。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是第二类生到边地的业因。这一类人对佛的智慧、德能没有怀疑,崇敬到了极处。怎么也会生到边地?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己造的业太重,能往生吗?虽然每天念佛发愿,却常常有此疑惑,对自己怀疑,未能肯定自己。因为念佛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法门,不是普通的法门,所以他的疑虑就更深。这些都是好人,因为有惭愧心。

  我初学佛时,有一位同事,他的太太很好,已经过世很多年。她生前曾告诉我,佛的大殿,她不敢进。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罪业太重,不敢见佛。”佛又不在,佛的形像在,她都能生惭愧心,不好意思见佛,这是好人、善人。真正明白道理,学佛都能成就,只可惜缘不具足,身体多病,不能念佛、拜佛。当然她对自己没有信心,比经上说的还严重,所以不能往生。

  虽然对自己没有信心,还不算太严重,还是可以试试看,能往生更好,不能往生就算了。自己业障很重,也不怪佛菩萨,不怨天,不尤人,他也非常用功。因为他修集的善根,使他临终念佛往生;但是他对自己信心不足,所以生到边地疑城。

  “积集善根”,则“信、愿、行”三资粮都具足。“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经文是略说,也就是如来果地上的五种“圆满智慧”都具足。他相信成佛后,智慧、德能就会究竟圆满。学佛的目的都想成佛,这个法门是一生成佛。所以,诸位修学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要有清净的信心,不能有丝毫怀疑,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在本经里的教诲很多,虽然“善恶”不是说得很详细,但是纲领都说出来了。

  我们看《阿弥陀经》、《观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所讲的善恶,没有本经讲得多,也没有这部经讲得具体。应当常常读诵,工作繁忙的人,不能每天将全经读诵一遍的,我劝大家早晨念第六品,晚上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主要的意思是检点自己的修行。佛讲的善恶标准,我们有没有违犯,目的在此。每天检点,每天改过,真正照这教训去改,三年就不得了。认真改,一天改一样,三年之后,你在这个世间,不是大圣人,也是大贤人,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凡是不能往生,都是疏忽自己的过失,没有认真改过,这是不能往生的原因。

  “于自善根,不能生信”,认为自己罪业很重,没有资格参与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的法会,过失就在此。所以他“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此乃对于净宗的修学与果德,时信时疑,信心不坚定,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我们仔细观察现在的念佛人,持这样态度的人很多,时时处处都会见到。

  我们自己要反省,有没有这些疑惑。假如有,怎么办,信心怎么建立?要依靠大乘经论,有疑一定要断疑生信。这部经中都是提纲挈领,只说其当然;其所以然的道理说得不够透彻。因为经文太少,说得不够透彻,你的疑惑就没有办法断除。这是我们过去世的善根、福德还不够。真正善根深厚的人,虽然不明了,也是不怀疑。还有疑惑的念头,皆是过去修的善根、福德不够,要靠教理来辅助。

  大乘经典中,特别是《华严》、《法华》、《楞严》、《般若》、《涅槃经》等,要是不多下功夫,善恶因果所以然的道理,就搞不清楚。对自己的信心能增长,能生起,正如经上所说的,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是很难产生清净坚定信心的。

  曾经有人说,“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还有不少人查《大藏经》,查不到“带业往生”四个字,引起修净土的人很大的震撼。当时周宣德老居士还在世,他就恐慌得不得了,在洛杉矶遇见我说:“法师,怎么办?我念佛念了这么多年,不能带业往生,一切都完了。”净宗许多念佛人惶惶不安,这都是自己善根福德不够,被…

《无量寿经讲记 边地疑城 第四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