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六、诤答有无出世末那

  【论文】

  五.三二 此中有义:末那唯有烦恼障俱,圣教皆言:三位无故。

  

  

  

  【疏翼】

  第一正解本文伏断分位中,第二广诤答。于中二师诤体无或义无︰一、安慧等师净意体无﹝德光、地亲各自《大乘五蕴论释》均谓:阿罗汉位,染污意断﹞,二、护法等唯染义无。初中分三︰一、引《杂集》证,二、引《显扬》证,三、引《摄论》证。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二十九】

  

  下、明「三位无」义,为体、为义,余[1]如《枢要》[2]。

  

  下、更诤也。

  

  安慧等[3]云︰三位体无,此识俱时,唯有人执,无有法执。《对法》[4]等说三位无故[5]。若此俱有法执,应言三位有。准此师计,即成佛时无第七识,余七识有。

  

  

  

  【疏翼】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一云︰

  

  若此染污意于善、染、无记位中,无差别生起者,应无舍时。若无舍时,何有解脱?既无解脱,云何不成?

  

  实则不成。如是颂曰︰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论曰︰阿罗汉者,谓诸烦恼无余永断故,染污意亦无。此意如有顶地修所断烦恼,于得阿罗汉时由无间道断。谓此于阿罗汉位,如余烦恼亦无。

  

  不还果由已离无所有处欲贪,得入灭尽定,亦由道力得入灭尽定故,于灭尽定位当亦如道而灭。灭尽定出已,复从阿赖耶识而生。

  

  出世间道亦无,言「出世间」者,为简别世间故。唯于世间道位,染污意生起,观见无我,由能对治我见等故,于出世间道,此不能生,由能治及所治二分不俱起故,此意于出世间道中灭。从此出时,复由阿赖耶识而生。如是已释所说「次第二能变」言,亦即总结。

  

  但安慧《大乘庄严经论释》﹝德格丹珠, sems tsam, mi (即唯识部第mi函), 113B.4﹞却说︰

  

  染污意若清净者,则成为平等性智。

  

  

  

  【论文】

  

  五‧三三 又说:四惑恒相应故。

  

  

  

  【疏翼】

  第一安慧等师意体无中,第二引《显扬》证。

  

  【述记‧卷二十九】

  

  《显扬》第一说四惑俱,故无法执,不言净位有此识故[6]。

  

  然今此论不依《佛地》[7]、无性《摄论》[8]为证义文。本《经》[9]、本《论》[10]不言有,净亦通无漏故[11]。

  

  

  

  【论文】

  五‧三四 又说:为识杂染依故。

  

  

  

  【疏翼】

  第一安慧等师意体无中,第三引《摄论》证。

  

  

  

  

  

  

  

  【述记‧卷二十九】

  

  《摄论》第一论本,不言为净依[12],故无净第七,法执第七。灭定、圣道、无学三位无第七体也。

  

  

  

  【疏翼】

  

  以上第二广诤答中,第一安慧等师净意体无讫。

  

  

  

  【论文】

  五‧三五 有义:彼说教理相违。出世末那,经说有故。

  

  

  

  【疏翼】

  第二广诤答中,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即非净体无。

  

  《枢要》卷下云︰

  

  下明末那通法执文。

  

  护法立末那法执,诤中有十︰一、违经失,二、违量失,三、违《瑜伽》失,四、违《显扬》失,五、七八相例失,六、四智不齐失,七、第八无依失,八、二执不均失,九、五六不同失,十、总结会。

  

  或总分三︰一、立理引证,二、总结,三、会违。初中有九,即前九是。「是故定有」下,结。「言彼无者」下,会违。

  

  【述记‧卷二十九】

  

  护法等释︰三位无染义,非体亦无。

  

  六十三云︰问︰若彼末那于一切,时思量而转[13],如世尊说「出世末那[14]」云何建[15]立[16]?

  

  准此《大论》及此处文,称「经说有」。准下证有此识,即是《解脱经》[17]。

  

  六十三中有二解︰一、名假,不如义,即「出世末那」实不思量故。二、远离颠倒思量,能正思量,故通于净。

  

  此违教[18]。

  

  

  

  【论文】

  五‧三六 无染意识,如有染时,定有俱生不共依故。

  

  

  

  【疏翼】

  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中,第二违量失。

  

  

  

  【述记‧卷二十九】

  

  次、违理。

  

  彼言:有学出世道现前及无学位,有漏、无漏第六意识皆无第七依者,此等无染意定有俱生、不共所依,次第逆简第八及无间缘、种子等;宗也[19]。是意识故[20]。「如有染时」意识[21]。论缺因也。下六证中,自具作量,故此言略,至下当知。

  

  

  

  【论文】

  五‧三七 《论》说:藏识决定恒与一识俱转,所谓末那;意识起时,则二俱转,所谓意识及与末那;若五识中随起一识,则三俱转,乃至或时顿起五识,则七俱转。

  

  

  

  【疏翼】

  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中,第三违《瑜伽》失。于中分三︰一、引《瑜伽》文,二、藏识无识俱失,三、圣道无二俱失。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九】

  

  第五十一[22],及《解深密》,当七十六[23]。

  

  

  

  【论文】

  五‧三八 若住灭定,无第七识,尔时,藏识应无识俱,便非恒定一识俱转。

  

  

  

  【疏翼】

  第三违《瑜伽》失中,第二藏识无识俱失。

  

  

  

  【述记‧卷二十九】

  

  此难前说灭定之中二乘无法执,大乘位中无净第七者。

  

  论说「恒与一识俱」言,既非是「恒」,亦非是「定」,此位无故。前师说云︰此据多分[24],若不尔者,非定恒俱故。

  

  

  

  【论文】

  五‧三九 住圣道时,若无第七,尔时,藏识应一识俱,如何可言「若起意识,尔时,藏识定二俱转」?

  

  

  

  【疏翼】

  第三违《瑜伽》失中,第三圣道无二俱失。

  

  

  

  【述记‧卷二十九】

  

  此、难圣道随法执及净第七无者,第六意起,唯一识俱,如何可言「二识俱转」?

  

  

  

  【疏翼】

  

  以上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中,第三违《瑜伽》失讫。

  

  【论文】

  五‧四○ 《显扬论》说:末那恒与四烦恼相应,或翻彼相应,恃举为行,或平等行,故知此意通染不染。

  

  

  

  【疏翼】

  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中,第四违《显扬》失。

  

  

  

  【述记‧卷二十九】

  

  前师若云据多时语,彼[25]第一说复云何通?

  

  「翻彼相应」,「平等行」故。烦恼相应,恃举行故。 

  然所引识起多少中,有无学五识起唯六识俱,非七俱难。文意[26]似为有[27]藏识之言[28],故不说之,无学无藏识[29]故。

  

  

  

  【论文】

  五‧四一 若由论说阿罗汉位无染意故,便无第七,应由论说阿罗汉位舍赖耶故,便无第八!彼既不尔,此云何然?

  

  

  

  【疏翼】

  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中,第五七八相例失。

  

  

  

  【述记‧卷二十九】

  

  若由《大论》六十三说:阿罗汉位无有意[30]故,便无第七,则无学身应无第八!以圣说[31]故。何爱第八,而便许有;憎第七,而言无?言无染意,以俱许故。彼第八既不唯在染位中有尔,此第七识云何言然,唯染位有?

  

  

  

  【论文】

  五‧四二 又诸论言:转第七识得平等智,彼如余智,定有所依相应净识。此识无者,彼智应无,非离所依有能依故。

  

  

  

  【疏翼】

  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中,第六四智不齐失。中分为二︰一、智无依失,二、依六识失。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九】

  

  《庄严论》[32]、《摄论》[33]第九:转第七得平等智[34]。平等智定有所依识,故有第七净也。

  

  量云︰平等性智定有别所依识。说转得故。如余三智。第七若无,即平等智亦应非有。非离所依心,有能依智故。

  

  

  

  【论文】

  五‧四三 不可说彼依六转识,许佛恒行如镜智故。

  

  

  

  【疏翼】

  

  第六四智不齐失中,第二依六识失。

  

  

  

  【述记‧卷二十九】

  

  又彼若言:经言平等智非第八俱,第八俱者名镜智故,即依第六,此中唯取第六识也。又六识中,随依一识之能依智者,不然。《佛地经》中,说此智品,佛位恒行[35],即汝共许。许佛恒无转易行,如镜智故,非六识智,六识智有转易、不恒故。又间断,名不行,此非间断,名「恒行」,如下第十平等智处说[36]。

  

  

  

  【疏翼】

  

  以上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中,第六四智不齐失讫。

  

  

  

  【论文】

  五‧四四 又无学位若无第七识,彼第八识应无俱有依,然必有此依,如余识性故。

  

  

  

  【疏翼】

  

  第二护法等唯染义无中,第七第八无依失。

  

  

  

  【述记‧卷二十九】

  

  无学无此识,第八应无依!若许八无依,违比量过。汝…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六、诤答有无出世末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