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

  梵志品第十二:(有二十经,后十经属第四诵。)(第三念诵)

  雨势歌逻数瞿默象迹喻闻德何苦欲郁瘦阿摄惒

  (雨势经、伤歌逻经、算数目揵连经、瞿默目揵连经、象迹喻经、闻德经、何苦经、何欲经、郁瘦歌逻经、阿摄惒经)

  一四二、雨势经第一

  大意:本经叙述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欲攻打跋耆国,曾派遣雨势大臣,去请教佛陀。佛陀告诉他:跋耆国有七不衰法,使其知难而退。佛陀并集合诸比丘,说七种不衰法,和六种慰劳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鹫岩山(灵鹫山)中。

  那时,摩竭陀王未生怨(阿阇世王),鞞陀提子(韦提希夫人之子,也就是频婆沙罗王之子),曾和跋耆国(中印度北部的种族,以毘舍离城为中心,十六大国之一)有相憎恨之事,因此,常在于其眷属(臣民)当中,数(屡次)作如是之说:「跋耆国之人,听说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我都不相信),我当会断灭跋耆国的人种,破坏跋者国,使跋耆国的人,都遭无量的灾厄。」

  于是,摩竭陀王未生怨(阿阇世王),鞞陀提子(韦提希夫人之子),听闻世尊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鹫岩山中,便告诉大臣雨势(禹舍,为首相)而说:「我听说:沙门瞿昙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鹫岩山中。雨势!你往至沙门瞿昙之处,你持我的名,代我去问讯其圣体安快无病,气力如常与否?而当作如是之言:『瞿昙!摩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之子,问讯圣体安快无病,气力如常与否?瞿昙!摩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之子,和跋者国相怨憎,在眷属之前,数次(每次)作如是之言:听说跋耆国的人民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然而我当会断灭跋耆的人种,会破坏跋耆国,使跋耆国的人民遭无量的灾厄。沙门瞿昙您是否有甚么话要交代呢?(是否可以去攻其城与否?)』雨势!如果沙门瞿昙有所说(有甚么话交代下来)的话,你就善于受持(谨记在心),为甚么呢?因为如是之人,终究不会妄说之故(不会打妄语,会如实而说)。」

  大臣雨势受王的教敕后,就乘好的乘物(马车等交通的要具),和随从五百乘,一齐出王舍城,即便往昔鹫岩山中。登鹫岩山时,乃下车而步进,往诣于佛所,就和世尊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说:「瞿昙!摩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之子,叫我代他问讯瞿昙您的圣体安快无病,气力如常与否?瞿昙!他说:摩竭陀王未生怨,鞞陀提之子,和跋耆国相憎恨,常在于大众当中,屡次作如是之言:『跋耆国的人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我当会断灭跋耆的人种,破坏跋耆国,使跋耆国的人民都遭无量之厄。』沙门瞿昙当何所说?(有甚么教言吗?)」

  世尊听后,告诉他说:「雨势!我在于往昔之时,曾经游行而到过跋耆国,那个国家有一寺,名叫遮惒逻(遮波罗支提)。雨势!在那个时侯,我曾经为跋者国人讲说过七不衰之法(下文详)。跋耆国的人,则受持而行七不衰之法。雨势!如果跋耆国的人,行七不衰之法,而不犯此法的话,跋耆国必定会获得胜利,必定不会衰灭的。」大臣雨势白世尊说:「沙门瞿昙略说此事,而不广于分别解释,我们不能得解其内中的意义,愿沙门瞿昙广为分别解说,当使我们能得知其内中的意义。」

  世尊告诉他说:「雨势!你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广说其义。」.大臣雨势,乃受教而听。

  这时,尊者阿难正在执拂尘而奉侍于佛,世尊就顾而问说:「(1)阿难!你是否听过跋者国乃数数(常常)集会,多次集聚之事吗?」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我曾经听过跋耆国的人,都数数集会,多次的集聚之事!」

  世尊就告诉大臣雨势说:「如那个跋耆国,都常常集会,都多次的聚集的话,则跋耆国必定会得到胜利,必定会不衰灭。」

  世尊又问尊者阿难说:「(2)你是否听过跋耆国的人共俱集会,共俱作跋耆国之事,共俱而起之事吗?」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我曾经听闻过跋耆国的人都共俱集会,都共俱作跋耆国之事,都共俱而起之事!」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说:「如果那个跋耆国的人民,都共俱集会,都共俱而作跋耆国之事,都共俱而起的话,则跋耆国必定会得胜,则为不会衰灭。」

  世尊又问尊者阿难说:「(3)你是否听过跋耆国,对于未施设的法,并不更施设,本来所施设的法,则不改易,旧的跋耆国之法,都善于奉行吗?」(不会三申五令,朝立暮改,使人难以遵循。)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我曾听闻过跋耆国对于未施设之法,并不更施设,对于本来所施设的,并不改易,旧的跋耆国之法,都善于奉行!」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说:「如果那跋耆国对于未施设的法,并不更施设,本来所施设的法,则不改易,旧跋耆之法都善于奉行的话,则跋耆国必定会胜利,则不会衰灭。」

  世尊告诉尊者阿难说:「(4)你是否听过跋耆国不用力势去侵犯他人之妇人,也不去侵犯他人之童女的事吗?」尊者阿难白佛而说:「世尊!我曾经听过跋耆国并不用势力去侵犯他人的妇人,也不去侵犯他人的童女的!」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说:「如果那个跋耆国不用力势去侵犯他人的妇人,也不去侵犯他人的童女的话,则跋耆国必定会胜利,则不会衰灭。」

  世尊又问尊者阿难说:「(5)你是否听到跋耆国如有名德可尊重的人的话,跋耆国的人都会去宗敬、恭奉、供养,在这些人之处去闻教而信受的事吗?」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我曾经听说跋耆国如有名德可尊重的人的话,跋耆国的人都会去宗敬、恭奉、供养,去听其教训而则于信受的。」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说:「如果那跋耆国有名德可尊重的人的话,跋耆国的人都会去宗敬、恭奉、供养,去听其教训,而则于信受的话,跋耆国必定会胜利,则不会衰灭。」

  世尊又问尊者阿难说:「(6)你是否听过跋耆国所有的旧寺,跋耆国的人都会统共去修饰,会去遵奉、供养、礼事,本来之所施的,都常作不废,本来之所为的,都不减损之事吗?」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我曾经听过跋耆国所有的旧寺,跋耆国的人都悉共去修饰,去遵奉、供养、礼事,本来所施的,都作不废,本来之所为,都不减损啊!」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说:「如果那跋耆国所有的旧寺,跋耆国的人都悉共去修饰,去遵奉、供养、礼事,本来之所施的,都常作不废,本来之所为的,都不减损的话,跋耆国必定会得胜,则不会衰灭的。」

  世尊又问尊者阿难说:「(7)你是否听过跋耆国的人民都皆拥护诸阿罗诃(阿罗汉),都极大的爱敬,都常愿未曾来过的阿罗诃,欲令其来到,既已来过的阿罗诃,则乐其恒久的住下来,而常使其不

  缺乏衣被、饮食、床榻(卧具)、汤药(医药)等诸生活必需之具吗?」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我曾经听过跋耆国的人民都皆拥护诸阿罗诃,都极大的爱敬,常愿未曾来过的阿罗诃,而欲使其来到,既已来过的阿罗诃,乐其恒久的住下来,常使其不缺乏衣服、饮食、床榻(卧具)、汤药(医药)等诸生活必需之具!」

  世尊又告诉大臣雨势说:「如果那跋耆国的人民,都悉拥护阿罗诃,都极大的爱敬,都常愿未曾来过的阿罗诃,欲使其来到,既已来过的,则乐其恒久的住下来,而会常使其不缺乏衣被、饮食、床榻、汤药等诸生活必需之具(所谓四事供养)的话,则跋耆国必定会得胜利,则为不会衰灭。雨势!跋耆国如果实行此七种不衰灭之法,都受持此七不衰法的话,跋耆国必定会得胜利,则为不会衰灭。」

  于是,雨势大臣,就从其座位站起,偏袒着衣(一般人都一样的如披袈裟之相),叉手向佛,而白佛说:「瞿昙!假如那跋耆国能成就一种不衰灭之法的话,则摩竭陀王未生怨(阿阇世),鞞陀提子(韦提希夫人之子),就已不能降伏他(不能战胜其国),更何况又具备七种不衰灭之法呢?(具一不衰法,不能攻破,七不衰法都具备,则如铁城,绝对不能攻破)。瞿昙!我国还有很多事待

  辨,我要请退还归去了。」

  世尊对他说:「欲去随意!」(可以回去了)。于是,大臣雨势,听佛所说,乃善于受持,起而绕世尊的身边三匝后,而去。

  大臣雨势离开后不久之时,于是,世尊乃顾阿难而告诉他说:「阿难!如果有比丘,依在于鹫岩山的处处(各处)而住的话,就宣令他们的一切,统统尽集到于讲堂来。等一切都聚集后,便来告诉我。」

  阿难尊者即受佛的教言而说:「唯然!世尊!」这时,阿难尊者便行宣令:如有比丘,依住在于鹫岩山的各处而住的话,现在就请你们统统尽集到讲堂来。等一切都集聚完毕后,就还诣佛所,稽首作礼,然后退住在于一边,而白佛说:「世尊!我已宣令,如有比丘依于鹫岩山的各处而住的话,就统统令其一切都皆聚集于讲堂。现在统统聚集完毕,唯愿世尊,自知其时!」

  于是,世尊就率阿难尊者,往诣讲堂,在于比丘众的前面,敷座而坐,而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要为你们讲说七种不衰之法,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它。」这时,诸比丘们白佛说:「唯然!」

  佛陀说:「那七种呢?(1)如比丘数数(常常)集会,多聚集的话,则比丘必定会得胜法,则对于

  法不会衰灭。(2)如比丘共齐集会,俱作众事,共俱起的话,则比丘必定会得胜法,对于法就不会衰灭。(3)如果比丘对于未施设之事,不更加施设,本来所施设之事,而不加以改易,都依我所说的戒,善于奉行的话,则这位比丘必定得胜法,对于法,则不会衰灭。(4)如果比丘对于未来的有爱喜欲都共俱的,以及对于爱乐之彼彼有所起之事,都不去随顺的话(不被生起后有之渴爱所指使),则这位比丘必定会得胜法,对于法,则不会衰灭。(5)如果比丘,对于长老上尊,是俱学梵行的人,比丘…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