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纂续藏经第 53 册 No. 0856 因明入正理论解
No. 856-A 因明入正理论解题辞
诸法本因。曰正理。彻诸法本因。曰正智。理由智显。宗假因明。因智为能入。正理为所入。菩萨证真现量真比量。故有真能立真能破。以智照理。以自悟他。故曰因明入正理。如立真如则入真如正理。立唯识则入唯识正理。立无常则入无常正理。苟非证真之人。则一开口而三十三过随之立量。岂易乎哉。譬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则诸候拱手听命。而天下治。自诸候大夫出。则四夷交侵。民无所措其手足矣。故阅此论者。如客儿阅帝王世谱。虽知昭穆次序。而不能冒神明之胄。又如尽识三千律条。而身非刑官。遂欲加之有罪。其谁服之。然则学者所急。务在证真哉。务在证真哉。此解界公集诸家之说所成。读此以览广文。有如引镜自照其面。遂不敢秘。而寿之梓。以公诸有志证真者。
万历己丑五月二十一日秀水真实居士冯梦祯题
No. 856-B 因明入正理论科将释此论科文分(四)初明题目(因明)次辨撰人(南迦)三明译者(唐三)四解本文(分三)初立门总摄(能立)次依门别释(分八)初真能立(分二)初总标能立(分二)初略释能立(此中)二广明能立(分三)初释宗(此中)二释因(分二)初标数征列(因有)二双征别释(分三)初释同相(云何)二释异相(异品)三释遍相(此中)三释喻(分二)初举数标列(喻有)二依标别释(分二)初释同喻(同法)二释异喻(异法)二总结能立(已说)二似能立(分三)初明宗过(分三)初标宗列过(虽乐)二依标别释(分二)初释相违(此中)二释不成(能别)三结过归宗(如是)二明因过(分二)初蹑前标后(已说)二依标分释(分三)初释不成(分二)初总举列数(不成)二别释过义(如成)二释不定(分二)初总举列数(不定)二别释过义(此中)三释相违(分二)初标数列名(相违)二依标别释(此中)三明喻过(分二)初蹑前标后(已说)二依标别释(分二)初释同法(分二)初别明同过(能立)后牒结同法(如是)二释异法(分二)初别明异过(似异)后总结似立(如是)三真现量(分二)初总标二量(复次)二别释现量(此中)四真比量(分二)初别释比量(言比)二总结二量(于二)五似现量(有分)六似比量(若似)七真能破(复次)八似能破(若不)三结略指广(已宣)
因明入正理论科
No. 856
因明入正理论解
槜李沙门 真界 集解
科文分四。
△初明题目。
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者。此六字为一论之题目。论之一字是能诠文。上五字是所诠义。谓因明正义由论彰显。是则义由论显。论逐义名。文义双彰。能所合目。故曰因明入正理论。就上五字中。上二字是能入因智。下二字是所入正理。入通能所。斯由因智真故。得入正理也。故清凉云。因者即万法生起之因。明者即观法本因之智。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无碍。又楞严云。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乃至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斯皆以智照明万法本因。故曰因明。永明云。正理者诸法本真之体义。谓若迷性觉隐晦灵明。不达诸法正因。故致情宗纠辙。今绝狂愚之妄说。杜邪倒之疑心。则入诸法本真。斯即自悟入正理也。又因明入正理者。谓因乃立者三支中因。以宗因喻不相离故。明即敌者所生之智。以闻立者理引发故。故起信记云。一真如性是有法。定能随缘故为宗。因云是有为法平等所依故。同喻如虚空。又下论云。声是有法。定无常故为宗。因云所作性故。同喻如瓶。又瑜伽云。云何名因明处。谓于观察义中诸所有事故。释曰。所建立法。名观察义。能随顺法。名诸所有事。诸所有事即是因明。斯皆由因照明所建立法。令诸闻者。于所比义。有正智生。了无常等。斯即悟他入正理也。故云由宗因喻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问夫立论量。三支圆满。果明不举。独唱因明。答因为量主故。故大钞云。就比量中。有许未许。为成未许。必有能成。即能成是因。所成是果。宗由因显。义得分明。故唱因明。理无违妨。又此论者。谓征析邪宗。审明正理。故云因明入正理论。然论有宗释。此即宗论。宗复有二。一者谓宗。诸部立破等义。由宗诸义。得成斯论。故慈恩云。元唯佛说。散在众经。束此成故。二者宗人。谓劫目世亲定三支故。故永明云。劫初足目创标真似。爰及世亲。再陈轨式。虽纪纲已列。而幽致未分。有陈那为妙吉祥菩萨警谕。乃重造因明。此虽宗人。义亦具矣。问立破等义已备众经。况复多论。何因缘故制斯论耶。答为欲曲被时机。乐略文者。能易入故。故龙树因明论云。为欲简持能立能破义中真实。故造斯论。
△次辩撰人。
商迦罗主菩萨造
商迦罗主。此云天主。以后序中言天主故。或云羯罗。梵音楚夏耳。菩萨之义。诸疏既广。此不繁云。造作也。
△三明译者。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师翻译时事。备于后序。
△四解本文分三。初立门总摄。
能立与能破 及似唯悟他 现量与比量
及似唯自悟
如是总摄诸论要义。
此立八门。以总摄诸论要义也。八门者。谓真具四门。似含四门也。一真能立。谓对敌申量。三分圆明。开晓于宾故。二真能破。谓斥量非圆。弹支有谬。示悟于主故。三似能立。谓对敌申量。三分阙谬。非晓于宾故。四似能破。谓妄斥非圆。弹支有谬。不悟于主故。五真现量。谓于色等义。有正智生。自相处转故。六真比量。谓藉众相。而观于义。相应智起故。七似现量。谓有分别智。于义异转。了瓶衣等故。八似比量。谓以似因智。于所比义。相违解起故。悟他者。由能立破。皆能启他未了之义故。自悟者。由现比量。能引真似有无分别二智故。此上皆引清凉疏钞义释。如是下即指八门二益。能总摄诸论立破等义也。
△次依门别释分八。初真能立分二。初总标能立分二。初略释能立。
此中宗等多言。名为能立。由宗因喻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
此中者。即简持论中也。等者。等余因喻。即宗因喻多言名能立也。由宗下略释。谓由宗因喻多言。开他所未了义。故名能立。然能立有二。一三支为能立。以宗因喻多言。名能立故。二因喻为能立。以因即宗家之因。喻乃因中所摄。由因与喻。成其宗法。故为能立。此即以宗为所立也。今观论文。能立通三。
△二广明能立分三。初释宗。
此中宗者。谓极成有法。极成能别。差别性故。随自乐为所成立性。是名为宗。如有成立声是无常。
此中者。真能立宗中也。宗者。崇也主也。谓己所崇义。以为其主。形于言表。能启悟他。名为宗也。故杂集论云。谓以所应成自所许义。宣示于他。令彼解了故。名为宗等。极成有法极成能别者。有法即前陈。谓色等法也。以色等有法与宗为依。亦名宗依。对能别宗。此即所别也。能别即后陈。谓所立宗体也。以依体之上。悉离诸过。故云极成有法极成能别也。差别性故者。释成上义。谓宗唯是一。而言有法能别者。以依体性差别故。又解。释成宗义。谓此真能立宗。有法能别二俱极成。由与似能立中性差别故。名真能立宗也。随自下结成宗义也。谓将前陈后陈和合一处。随其立者自意乐许所成立性。则名为宗。故龙树云。是中唯随自意乐为所成立。说名宗。问能别与宗体何异。答奘师云。虽能别为宗。立者即许。敌者未诤。犹是宗依。未名宗体。若前陈后陈和合为宗了。立者即许。敌者不许。立敌共诤。名为宗体。若立敌未诤。犹是宗依。故起信记云。依有能别所别。即斯义也。如有下举例立宗也。如云声是有法(此即极成有法)定无常为宗(即极成能别)。若三支具足。应云所作性故。同喻如瓶。异喻如空。此则立者定许无常以为宗体。若准瑜伽破坏他宗之意。此宗正破敌者声常之论。敌者量云。声是有法定常为宗(此犯能别不极成过)。因云所作性故(此犯法自相相违过)。喻如虚空(此犯能立法不成过)。此敌者意许常为宗体。以敌立者无常之论。敌者不知虚空是非所作。则于因上不转。引喻不齐。声常之论不成矣。
△二释因分二。初标数征列。
因有三相。何等为三。谓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
因者。即所由所以。顺益待藉之义相也。谓于所立宗。说其自体及其相貌。是名为因。故大钞云。为由有此所由。所以显宗法性。宗果方明。由此即显与所立宗。一向一味。能建立宗。名为因也。三相者。谓同异遍也。遍相是总。同异为别。何等下征列三相。遍是宗法性者。谓能立因。全是宗法。如所作因。全是无常。以是宗法故。则因遍宗法。名决定因。若纤毫不是。即犹豫因矣。同品定有性者。谓因与宗齐。则宗由因有。故龙树论云。宗无因不有。少有不齐。则非定有矣。如无常以所作为因方得定有。异品遍无性者。谓于立处全无同品所立。若丝毫有。则不遍无矣。如立常以非所作为因。方得遍无。故龙树云。此中唯有二种名因。谓同品一切遍有。异品一切遍无也。嗟夫同异之说。纷然久矣。而惑者竟以异法遣同。良由不知立同异意也。盖立法于因喻。必须同异者。其意有三。一恐所立法有所混滥故。以同不假异。恐滥异。则不能定有。异不假同。恐滥同。则不能遍无。既彼此相滥。而所立法不极成矣。二立异。盖为成同。是以同品定有则成。异品遍无则遣。遣即是无。非以异法遣同也。故异品遍无。则同品极成矣。如说常为成无常。非欲显常也。三同异。若立三支无过。则于自所立法极成。能破他宗。他宗不能坏也。
△二双征别释分三。初释同相。
云何名为同品异品。谓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如立无常。瓶等无常。故名同品。
云何下双征。谓所下别释。…
《因明入正理论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