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事师法五十颂释

  事师法五十颂释

  马鸣菩萨 造颂

  宗喀巴大师 造释

  汤芗铭 等译

  敬礼妙音菩萨

  本为诸佛父,孺童佛子身,

  妙语慰有情,恐怖诸魔部。

  常住一切上,亦作有情仆,

  妙音希事业,惟愿恒护持。

  如理依止普善积,赐予喜乐独一门,

  依善知识五十法,如力所能我当释。

  如《幻化网续王》第一品云:「诸有最初悉地者,皆由能随轨范行,若或无有轨范师,即便不能得悉地,轨范师相今当说。」谓胜悉地及共悉地所有根本,皆赖如理依止正善知识故。显示如理依止善知识法之五十颂,名为《事师法五十颂》,今当释说。

  今释此颂有三:一、释起始所作,二、释正安立处,三、释最后所作。

  初复有二:一、供赞别言,二、造颂所宗。

  一、供赞 第一颂上半颂

  得具贵胜金刚萨埵上位因

  上师足莲如实恭敬为作礼

  此以敬礼为引。何者为其敬礼处耶?谓于上师足下所敷莲花。摄持其身,最极卑下,上品恭敬,而为作礼。言「如实恭敬为作礼」者,即是如法恭敬作礼。谓于上师,如经所说敬礼之法,如实恭敬而为作礼。何等上师为所礼耶?谓是已得具足「贵胜金刚萨埵上位之因」者。《喜金刚》第一品第七章云:「言贵胜者,即无二智。」如其所说,是谓已得具足无二智贵胜自体金刚萨埵上位因中根本。言「金刚萨埵」者,如《金刚顶》第十六萨埵中释云:「金刚萨埵何故名?谓于最胜菩提智,决定称之为金刚,从智金刚所出生,金刚萨埵如是名。」是谓三菩提中最极殊胜,与真实性无别而住,即是法身,其法身智,即是金刚,又即从此所出色身,名为萨埵,如是说为金刚萨埵。

  二、造颂所宗 第一颂下半颂

  既敬礼已,当何所作?

  清净续说依止彼,今总集说其敬听。

  谓于所谓「依止彼」,类此所说依止上师之法,非是徒尚文言辞句,应极恭敬而听受之。是名启发诸听闻者。此中远离由自撰造。问:若于依止上师之法,唯是由汝意乐之所建立,不应认为堪凭信处,今汝所说,当何似耶?答:是从众多「清净续」中所说,而于此中为建立之,故可凭信。从何续说,于后当明。问:若尔,但能晓了彼一切续,岂非已足,汝今所造,岂非无义?答:诸续虽有依上师法,至极繁广。有其前后间错之处,有其种种离散之处,「今总集」已,整其间错,而为「说」之,非无义利。故若以此五十颂文,及与诸续,反复校已,当离何用造颂疑惑。

  二、释正安立处,有三:一、依止上师之法,二、为其宣说依止法之时,三、既宣说已,云何令作相应之器。

  初复有三:一、总示依止之法,二、特开许处,三、依止法之要义。

  初复有二:一、正义,二、附义。

  初复有二:一、略示依止之法,二、广说依止之法。

  初复有三:一、所应恭敬上师之理证,二、修恭敬之法,三、观察所恭敬境,及能依者。

  一、所应恭敬上师之理证 第二颂

  已能获得胜灌顶,如是金刚轨范师,

  十方所住诸如来,三时现前为作礼。

  灌顶之法,有其三种:一、作成熟因之灌顶,二、作解脱道之灌顶,三、解脱果之灌顶。今兹所说,属于初者,谓已获得作成熟因灌顶之轨范师,是为弟子应敬事处故。所言「胜」者,即极清净。谓如续部所说而授灌顶,名极清净。此得胜灌金刚轨范,如《教诫穗》第五穗云:「言金刚者,谓菩提心。」从其自性所表世间出世间行,即金刚轨范师,亦名上师。此轨范师,尚为住于十方,如如来去于真如中一切如来,日初分时、日中分时、日后分时三次来临,为其作礼,况复所余一切弟子,是名显示应起恭所因缘。《密聚》第十七章总摄其义云:「善男子,以要言之,所有十方世界中间安住存养,诸佛如来诸菩萨众,彼等一切三时来集,于轨范师,以其供养一切如来诸种供养,正供养巳,各自还趣彼此佛土,而复共以语金刚字作如是言:是名我等一切如来之父,是名我等一切如来之母,是名我等一切如来之导师。」《幻化网》第十品中亦如是说。月称,哲鲁巴,贤帝巴,无垢密等众多智者所造疏中,亦复如是建立释说。显与所造五十颂义,二者相同。今于此中,随诸义行,谓诸如来,尚复能于轨范师所,广作敬事,况复所余一切弟子,故应合为起大恭敬因缘。《时轮大疏》释胜灌顶,有了义不了义二说。释如来名,亦有别义。此胜灌顶,及如来名,文虽相同,位则有异。应合初业弟子,于求灌顶轨范师所,起大恭敬因缘,今依前说。若于如来,作别种释,于此因缘,不相应故。以要言之,续中各各金刚文句,虽其训释,显多不同,然不相违。莫作是说:「于相圆满诸上师所,诸佛如来为彼作礼,为不应理。」如《胜义近事品》云:「具足功德子,能摧坏轮回,其身普示现,梵天世间处。此即贵胜师,非是所余师,无量佛如来,恒为彼作供,十方佛菩萨,恒为彼作礼。」《宝要义论》亦云:「阿难,若有菩萨住车乘中,以五妙欲,游戏受用,随欲受用,无有余人,曳其车乘。阿难,如来亦当献身御此菩萨车乘。」《宝蕴经》所引,其理亦同。

  二、修恭敬之法,有二:一、总示应敬事之法。二、特开许处。

  一、总示应敬事之法 第三颂

  以最胜信日三时,献花中围而合掌,

  头顶接足为作礼,开演上师当敬事。

  谓日日中,其初中后三种时分,当向为我开演金刚乘道之上师以自头顶接触其足礼拜、敬事。此中单顶礼耶?谓当先行安立花堆于中围中(即曼茶罗),既供献已,然后合掌,为作礼拜。所言「最胜信」者,谓以清净大信,而为发起。

  二、特开许处 第四颂

  自为出家,其时金刚轨范师为在家,或自己受近圆之戒,其时金刚轨范师虽出家,未受近圆,学年少小,新出家者,如前所说诸种敬事,应作否耶?

  师或在家新出家,为避世间讥毁故,

  以持禁戒心作礼,面前所置正法等。

  谓自出家,其金刚师,或是在家,或新出家,遇有公众,应于彼师作顶礼时,正于面前所置正法经卷,及「等」字摄若佛像等,以身礼之。而以其心,顶礼上师。又若遇有应避世间讥圣教时,为回避故,正以其身顶礼经像。若无所避,则不应尔。言持禁戒者,谓于此中应是受持出家禁戒,若沙弥等诸种学处。

  设有问言,于在家等轨范师所,不应以身正作礼时,于其一切上师敬事,不应作耶?第五颂

  若献座位若起立,作事业等诸敬事,

  有禁戒者普应作,唯离拜及非妙业。

  谓除远离五轮礼拜,及洗足等非妙作业以外,其余一切敬事,皆是弟子有禁戒者之所应作。此何所作?谓于上师或奉献己座,或预先起立,或助办上师所应作事,或献财物等。此中《上乐赞释》说云:「其轨范师,虽为在家,或为沙弥,亦复应作献座位等,以敬事之。然不应作若身礼拜、若洗足等诸种敬事。所言不礼拜者,谓说法外,所余时处。若说法时,当为顶礼面前所置法经卷等,此依如来续部所说。然《无垢光所问经》中,则于此文有二种说。是故《上乐赞释》云:「若师为比丘金刚持,虽其学年较轻于己,亦应为作若顶礼等一切敬事。」有声闻部作如是难:谓大乘藏所说,出家有时顶礼在家,与《毗奈耶》所说,应顶礼处决定二种,一者大师、二者学年长于己者二说相违,非大乘教。于如是难,征引众多清净经说,出家应礼在家菩萨,以决择之,而释其难。《思择炽然论》云:「出家比丘,于其等金刚持金刚轨范,非是不应为其作礼。」然亦如是为其作礼。若于圣教《根本毗奈耶》戒学有时损害,极应回避,故于此际,说应遮止,不应作礼。若其处所,与应回避决定相违,如是诸处,仍应作礼。《无垢光所问经》云:「现有比丘金刚持师,则不应从诸在家者为自金刚轨范上师,应深尊敬毗奈耶故。依毗奈耶,能令圣教久住世故。」于此道理,有一类师,谓颂所言在家、或新出家,是指未作金刚轨范已前,正当善为观察之时,若不尔者,岂不与前所说金刚轨范,尚为如来所礼相违?如是说者,是不应理。此为有极应回避时,即上所说特开许处。若不约为已作金刚轨范,便成错认其地位故。

  三、观察所恭敬境及能依者,有二:一、所应互相观察因缘,二、既观察已,应取应舍之法。

  一、所应互相观察因缘 第六颂

  若尔,所恭敬境之上师,及能恭敬之弟子,师徒二者,若不互相观察,将云何耶?

  上师及与其弟子,同等失坏于誓句,

  勤勇轨范及弟子,最初应互相观察。

  言「勤勇」者,此于授金刚乘恩处,及受金刚乘恩者,二俱名为勤勇。谓于未受金刚乘恩,最初时中,能授上师应善观察能受弟子,是相应器,抑非相应。其能受者,亦于授处,观察其处,具足诸相,抑不具足。故应相互相继观察,堪应与否。若未如是互相观察何当相应,于其非器宣示秘密,则于上师失坏誓句。弟子虽亦受得誓句,若不能护,当失坏故。由是因缘,成为同等失坏誓句,故应观察。其观察时,若有见为非相应器,不说秘法。如《金刚释续》云「有如狮子乳,不应置土器。尊贵瑜伽续,不应施非器。」此由睹见未先观察何当相应而授灌顶,有大过患。是故续说,当勤观察,经十二年。若过速者,不能于器善为了知,是故续说应久观察。

  二、既观察已,应取应舍之法有二:一、应舍之相,二、应依之相。

  一、应舍之相 第七颂

  具慧弟子不应从,无有悲愍而忿毒,

  贡高贪著不守护,自矜而伐为上师。

  言「具慧」者,谓有胜慧。何等上师不应从耶?谓师若与无有悲愍乃至自矜而伐等过相应。所言「无有悲愍」者,谓不欲度脱一切有情苦及苦因,不堪能作胜乘知识。所言「忿」者,谓上品嗔。所言「毒」者,谓其身语喜乐损恼于他有情,或怀忿恨坚持不舍。所言「贡高」者,谓上品我慢。所言「贪著」者,谓…

《事师法五十颂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