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门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门

  慧幢

  【一】

  敬礼而且皈依与十方佛、菩萨没有分别的最胜师长足下的净莲!

  敬礼为大梵、帝释等三界领袖所敬仰,而得到一切妙善的师长本尊!

  对于想求正法、至心地修法的人们,谨以悲心宜说修正法的规矩,并以经、论和师长的教授庄严;智者所悦意的教授,应当一心恭敬而听!

  【二】

  三世诸佛为体的喇嘛仁波切(注一)说:当此获得宝贵瑕满人身的时候,必须做取心要的事情。这必须观察:我自己的思想和畜生的思想有什么差别?畜生是想不饥不寒享受快乐,假若我自己除此也没有别的,那就和畜生没有差别了。故取心要是极重要的啊!

  关于「取心要」,首先需要不贪着现世的享乐。《秘密总续》说:「由希求他世,多修习净信,智者可入坛,不求现世果;若贪着现世,不得他世利,若求他世益,现世果亦大。」

  传说唯一本尊最胜师父觉卧(注二)临终时,瑜珈者卡次确问道:「觉卧去世了,我修行吗?」答:「那是坏事,丢开吧!」「那么,讲说吗?」答复还是这样说。「那么,一面讲说一面修行吗?」答话仍然这样。最后问:「那么,干什么呢?」答:「且第诺统!」(注三)他把这话放在心里,就在惹真寺的柏树林里住着,跟野兽没有差别,不和任何人晤面,就这样度过一生。

  又有一个比丘在绕塔,敦巴仁波切说:「觉卧瓦!绕塔固然是可喜的,若修一种法,比这更可喜。」他以为是喜欢礼拜,就去拜佛,但敦巴还是那样说。如是,他去念经和修定,敦巴也还是那样说。他请问:「那么,做什么好呢?」连答三次:「且第诺统!」

  敦巴仁波切对于这世间的一切享受都是弃舍了的。有一次,因为街上请吃饭,他教功德自在说:「今天你到那里去吧!我因为想作一个弃舍世间享受的样子,所以去不成。」他说着穿一件破旧的衣服,披一件大氅,褪出两膊,把两袖搭在左右肩上。有时走进柏树林里,有时拿了根藤杖支着下颌,口念:「世间智者利与衰,苦乐毁誉和称讥。世间八法非我境,一切当作平等观。」有时又念:「我今求解脱,不须利敬缚。」他这样走来走去地念,有时全念,有时念一点,有时念一半。在他,并不需要那样做,这是为的教导后人。瑾哦瓦也常常念这个颂文,而等观八法。

  因此,对于现世快乐时就喜欢,痛苦时就不悦等一切观念事情,应像去毒一样地断除。其理由是:因为善、不善业全是心的作用,单身、语业是无记性;那个时候,希求现世的快乐、称誉和利敬,不喜欢痛苦、毁誉和无利敬;故一切事情全是由贪、嗔、痴发动起来作的,所以业大部分都是不善的。由于不善业所发动的务农、经商、放利息、打架吵嘴、降伏仇怨、保护亲人和闻、思、修等任何一切事情,都将纯粹地成为生死的和恶趣的因了。

  因此,《集法句经》也说:「意为法前导,意速意为主:如由极毒意,造作身语业,彼能令得苦,如轮断头例。又如以净信,发为身语业,彼能令得乐,如荫相随例。」

  由三毒恶意所作生苦果的例子,如那两个乞丐中,有一个因为忿恨地说:「这些僧人的颈子应该用轮子碾断!」不到许久,他睡在路边上,被车轮碾断了头。另一个因为对于僧众有清净的信心,他说:「应该拿天的甘露来供养他们!」因而引生了大福,就是:他上午睡觉在树荫下,其荫下午还没有移动,得到大商主王的灌顶。

  还有,一般想来,杀生大都是罪恶的,但是大悲商主(注四)杀了人,因为是由大悲心发动的,非但不成为罪,反而成了积聚资粮的殊胜方法。此等经教中说的很多,而从世间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以轻蔑态度施人饮食,不但得不到欢喜,反而会令人家不高兴;若以净信或悲心等行布施,就能使别人感到最大的欢喜。

  既然现见这一切都是心的差别,就不应该对于现世的快乐发生贪着;万一发生了,也应努力地断除。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阿底峡也说:「比方草木,若根是毒的,枝和叶也是毒;若根是药,枝叶也成为药。这样,在贪、嗔、痴的根本上作什么事也是不善的。」

  格西敦巴请问阿底峡:「由于希求现世的快乐和利养恭敬等,而造作诸业,有什么果报?」答:「果报也只有那样。」「后世有什么?」「有地狱、饿鬼和畜生!」

  格西敦巴瓦说:「用八法的思想造作一切,如得到四种可爱的果报,现世只有那果报,后世全没有利益;如果得到四种不可爱的,那就在现世也没有好处。」

  龙树菩萨也说:「贪、嗔、愚痴三,生业为不善;无贪、无嗔、无愚痴,所生业为善。」

  经里面说:「心能导世间,心不能见心;善业或罪业,皆由心集起。」

  《入行论》说:「虎、狮、象及熊、蛇同诸仇怨;地狱守护者,如敌诸罗叉,若能缚自心,此一切皆缚;若能调伏心,此等皆调伏。若不知心秘,为诸法中主,欣得乐除苦,无义乃流转。除此防心禁,诸禁戒何为!」

  既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先应考察发起的心,是最紧要的。

  由希望现世的快、乐、名誉三者出发而作耕种,乃至修行的事,都叫现世的补特伽罗,跟畜生没有差别。

  由希求后世人、天等出发而修法或作世间事的,叫做下士,他所造的一切业,也纯粹是生死流转的原因。

  自己想解脱生死,由于厌离和恐怖一切生死中事而修行佛法,纯粹是善业,是解脱生死的因,他叫做中士。

  不但为了自己的解脱,也为了解脱一切有情而所作的一切,皆是成佛的因,他叫做大士或上士。

  可见上、中、下三士,也唯是依着心建立的。

  因此,在心上面应该有所取舍,而且最初最初,必须断除现世的一切乐欲,这是一切佛法的开端。若不能抛弃现世的乐欲,则连佛教徒的名字也不会产生。如前所述,由贪现世的乐欲所做的事,大都是行之非法而不是如法。譬如马没有狮子的相,不能叫做狮子。故弃舍现世的乐欲乃是佛法的开端,是佛教的首要,是佛法的根本,是预备的第一步。

  正理自在说:「佛法修持一无成,汝愚自矜为佛徒;修法首须舍世乐,当观自身有或无!」喇嘛耶贡巴说:「现在,要收缩贪恋故乡的后绳,背弃亲属,对于钱财当依靠知足以对治;这是舍事的第一建议。」

  因此,若欲知道以前修未修佛法,现在能不能修佛法,当观对于家乡、亲属、饮食、财物等现世的盛事心舍了没有舍?玛尔巴洛扎瓦说:「孩子!如果未能舍此世乐,而把它与佛法混合起来,那就丧失了正法!儿思生死苦,我纵化百舌,经过俱胝劫,讲说生死性,亦不能穷尽,故不应失坏,我所说正法。」传说这是赐给杰尊弥拉回家乡去的临别赠言。

  杰尊弥拉也说:「子若至心修正法,若从心底生净信,若能不顾现世乐,若更真实随我行,当知亲属乃魔使,勿执谛实断牵缠;财食正是魔守卒,亲密极坏勿爱着;五欲魔境是魔绳,决定紧缚舍贪恋;童朋诚为魔王女,决定诳惑应善防;故乡亦是魔王狱,极难解脱应速逃。总当弃舍一切死,现时放下最有益,人闻我说即修行,彼诚具有法善根。」达波那杰说:「世间一切乐欲现象像恶人似地不能长久;幻身像借物似的迅即坏灭;财物虚幻的诱骗是痛苦之因;故乡的魔狱是能紧缚者。谁要是耽着这些,就要流转生死!生死的核心是我执,应当根除。」

  【三】

  博多瓦仁波切说了关于舍弃世乐的九个故事:「死握、拴撅、牵畏水、牛秋、伊难、生皮裹、张弓、箭远及百说。」

  「人临终的拳里,如果握住像针线般的东西,死后就无法解脱。同样的,把现世的快乐抓得很紧,无法离开它,佛法就修不成功。」

  「被拴在橛子上的小牛,它见了母亲,急欲跑去,最初还能随着一张弓长的绳子走动,后来被绳子拖住打转转,等到绳子整个地在橛子上缠起来以后,它除了把下巴搁在橛子上,再不能使它的身子转动了。同样地,最初固然想跑去修一点佛法,但是,因为没有拔掉贪着现世间吃的、穿的等等的橛子,所以后来只落得一个无法转动。」有一个叫做啥歇的格什,因为他是搅乱群众而死的,所以格西敦巴就说:「我的啥歇的格什如果死在三年之前,就是死一个三藏的法师,可是他晚死了三年。」这是说,他的橛子就是寺院。若能拔掉大、中、小三种橛子,佛法就没有不成功的。野牛若能闯破牛毛线织成的网,则蜘蛛的网,更不能障碍了。

  「驱牛、马等渡河,初莫犹豫,如果不然的话,它们一害怕水,牵起来就不肯走,你往那边拉,它还往这边奔咧!小牛不愿意喝水,虽然把它的嘴按下水去,但它挨到一点就会摇摆起来。同样地,如果不严厉地一下子断了现世的贪着而修佛法,那么,后来就不能断贪着,你往那边劝,他还往这边辩咧!而他前所学的,也将变得完全没有。」

  「牛的秋千如果太紧了就会裂伤它,驮子也就不稳。同样地,因为不放松世乐,自、他都缚于痛苦,如果知道,而且能够松弛世乐,一定有所成就;但人们听来总不适合。」

  「所谓『伊难』,即关于音调等的引发,最初那个『伊』字很难引发,如果起头能够引得悠扬响亮,那么,后来就很容易了。同样地,对于修法的人来说,在最初,心弃舍现世乐欲是困难的,这只要放下一次,以后的也就容易;那最亲爱的也就是五欲。如果以为不是这样,尽可以反驳,咱们都是西康人,内伙子不用客气。」一般修行人如能弃舍世乐,佛法修不成,绝无是处;然而这是很困难的。对于这,敦巴虽然倾注全力地,诚恳地宣示,但咱们总觉得此法庸劣,而别求一种「高上」的,最后,只落得一无所成。

  「又:一个人用生皮裹起来,他起初似乎松松地,但由于皮子干枯,就将无法活动地发生紧逼的痛苦,若用一把利刀豁然割开,他才顿生快乐。同样地,像《集法句经》所说:『圣说宝、庄严、子女所有贪,较诸铁、木、草,所作缚非紧。圣说五欲缚,似松…

《修《菩提道次第》初修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