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义经略解 德行品第一

  德行品第一

  

  此品在赞佛之德行也。身语意三业清净曰德,以清净三业施于众生成就一切事功曰行。众生若能清净身语意,十恶不犯,便可与佛齐德了。

  

  佛于无量劫修积德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实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尚是略说,若具足说,佛为大菩萨示现无量相,相具无量好。佛以清净法身,为众生示现无量色、无量形、无量相、无量好。所谓空性随缘现,无量相具足。所以经云:「而实无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对绝,无相之相有相身,众生身相相亦然。」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

  

  此是证信序,悉是结集经人语,俾取信于后人也。

  

  如是佛所说,明非我结集经人信口而说者。同时佛确如是而说,我记忆无谬也。我亲从佛处听闻,非道听途说者也。故曰如是我闻。

  

  佛法流布十方,不便以一国之年代记载,故以「一时」代表之。

  

  佛即释迦牟尼佛也,是说法之主。此经为释迦牟尼佛所说,非余佛所说也。

  

  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是说法之处。王舍城在中印度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时,自上茅城迁来此处。以王舍于此,故曰王舍城。

  

  王舍城周围有五座山,第一座即耆阇崛山,即灵鹫山是也。有云其山顶形似鹫鸟,有云山中多鹫,故名灵鹫山。山在王舍城东北方,世尊居此山中说法最久。

  

  比丘是出家受具的男众,比丘尼是出家受具的女众。比丘有三义:一、乞士。二、破恶。三、怖魔。

  

  大比丘之「大」,亦有三义,即大多胜。大者,言其道德尊崇,在声闻有学中最尊最极。多者,言其学问深、识见多,精通内外经典。胜者,言其得佛教法,知见正真,胜过九十六种外道。

  

  众者,僧伽也,僧团也,和合众也。如是比丘,有一万二千人在一起。

  

  菩萨摩诃萨,具称应为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菩提者觉也,萨埵者译为有情,菩提萨埵即觉有情。此有二义:一者,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二者,菩萨自觉,复能觉悟其他的有情。

  

  自觉是上求佛道,觉悟其他的有情是下化众生。故菩萨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

  

  菩萨上求佛道是智,下化众生是悲。菩萨以智导悲故不住生死,以悲导智故不住涅槃。所谓行空不证者,悲导智也;涉有不著者,智导悲也。

  

  所谓摩诃萨是大,菩萨摩诃萨者,即大菩萨也。如是大菩萨,计有八万人。

  

  「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

  

  次言天龙八部及与四众弟子。天趣与龙,众所易知,不赘述。夜叉译为捷疾鬼。干闼婆译曰香阴,食香资阴也,乃帝释天之俗乐神。阿修罗,译曰无端、无酒、非天。阿修罗瞋心特重,喜与天战。有四种阿修罗:一、卵生,鬼道摄;二、胎生,人道摄,居地下大窟中;三、湿生,畜生道摄;四、化生,天道摄。

  

  迦楼罗即金翅鸟,两翅伸张相去三百六万里。阎浮提只能容其一足。命终后发火自焚,身肉消散,唯心不坏,青琉璃色。轮王得之,用为珠宝。帝释得之,用为髻中之珠。

  

  紧那罗,旧译为人非人,新译为歌神,帝释之歌神也。摩睺罗伽,即大蟒神也。

  

  此言诸比丘,即一般比丘也,不同以上之大比丘。比丘是男众,比丘尼是女众。优婆塞是在家受五戒的男众,优婆夷是在家受五戒的女众。此出家在家男女二众,是佛的四众弟子。

  

  「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金轮银轮诸转轮王。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而自围繞。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繞百千匝。烧香散华种种供养。供养佛已退一面坐。」

  

  转轮王于人寿增劫时出现于世。人寿增至二万岁以上,直至人寿减至八万岁时,此其间转轮圣王出现于世。良以众生善根福德俱深厚故。转轮王有四种,即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金轮王主宰四部洲,银轮王主东西南三部洲,铜轮王主东南二部洲,铁轮王主南瞻部洲。转轮王有七宝,即轮宝、珠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玉女宝。

  

  国王是指诸小国王。以及王子国臣国民。士即是人也,男人曰国士,女人曰国女。

  

  世间长者,须具十德:一、姓贵。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具威仪也。五、智慧甚深。六、耆年岁长。七、行净。八、礼备。九、上叹。十、下归。

  

  绕百千匝者绕佛也。绕佛者,表敬慕于佛也。或者有人怀疑若绕佛百千匝,岂不费时太久吗?须知佛有神力,能令长时化短,令众生觉得只是须臾顷。

  

  烧香散华作供养也。种种供养略说有其三种:一、敬具供养,如烧香散华等。二、资生具供养,如四事供养等。三、庄严具供养,如幢旛宝物等供养。或说十种供养,即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旛、衣服、伎乐、合掌。或说财、法、观行等供养。

  

  「其菩萨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无忧藏法王子。大辩藏法王子。弥勒菩萨。导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花幢菩萨。花光幢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宝印手菩萨。宝积菩萨。宝杖菩萨。越三界菩萨。毗摩跋罗菩萨。香象菩萨。大香象菩萨。师子吼王菩萨。师子游戏世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精进菩萨。勇锐力菩萨。师子威猛伏菩萨。庄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前文略举菩萨数为八万人。今举八万菩萨之上首,以代表之。

  

  法王子是菩萨别称,从佛法化生,并能承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曰法王子。如是等菩萨共有八万之数。

  

  「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其心禅寂常在三昧。恬安惔怕无为无欲。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有无长短明现显白又能善知诸根性欲。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请佛转*轮。随顺能转。微渧先堕以淹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热恼致法清凉。次降甚深十二因缘。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盛炽然苦聚日光。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布善种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发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时节。扶踈增长大乘事业。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住快乐微妙真实。无量大悲救苦众生。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隐乐处。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作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颠狂荒乱作大正念。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渡生死河。置涅槃岸。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沮坏。游戏菩萨诸波罗蜜。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广净佛国。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是不思议功德。」

  

  这一大段文,是赞菩萨有如是之功德。

  

  大士是菩萨的别称。破无明见法性之菩萨曰法身大士。初地以上之菩萨,即名法身大士。这八万菩萨,悉已破无明证法性矣。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是言这八万菩萨皆已成就五分法身。

  

  远离过非,持戒功圆,证得法身本来清净,曰戒法身。

  

  心住实际,除灭一切妄想分别,证得真心体寂,自性不动,可成就定法身。

  

  如实知见,契会中道,证得真心体明,自性无暗,可成就慧法身。

  

  解脱者离缚义,离生死义。若证得自体本来无有生死,无有诸累,如是可成就解脱法身。

  

  彻证实相,如实知一切法本来无染。自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并知一切三乘人之所证所得,是名解脱知见法身。

  

  虽然小乘人亦证五分法身,然质实而论,唯佛一人以后得智彻证五分法身也。

  

  其心禅寂,常住三昧。三昧者定也。小乘人有入定出定,大乘人无有出入。以行住坐卧一切时中,无非是定也,故曰常住三昧。

  

  以其心常寂定故,所以能恬安淡泊无为无欲。以无为无欲故,于是一切颠倒乱想不能入。因为定力所持,所以其心能够静寂清澄,而其志虑玄通无碍,虚漠无着。如是纵经亿百千劫,总是妙湛寂止,不动不摇。

  

  无量法门悉现在前,是智慧通达,亲证无量诸法,故曰悉现在前。

  

  是等菩萨摩诃萨,以大智慧悉能通达诸法。菩萨智慧真正明了,如实知诸法悉以无性为性。以诸法无自性故,所以得随缘幻成诸相。而诸法相随缘幻成,幻成之相定无自性。菩萨如实知无性幻有,故能于一知无量。菩萨如实知诸法幻有无性,故能于无量知一。如是性相真实,无有颠倒。一切有无长短等诸法相,无不显现明了。

  

  如是八万大菩萨,悉能晓了五乘众生之根性欲。有云过去者名根,现在者名欲,未来者名性。有云过去所习名性,现在欣乐名欲,深心所著名根。

  

  所谓根者,众生之根机也。众生根机有上中下之分,如利根者称上根,钝根者称下根,中庸者称中根。再如信进念定慧等五根皆是。

  

  性名积习,积习既久,于是成性。所谓欲者,系信喜好乐之谓也。如有好五欲者,有好名闻者,有好世间财利者。再如有好出家修道,有好持戒,好信,好施,好头陀远离,好禅,好智慧,好多闻,好毗尼;凡夫之人好淫怒痴等,皆名为欲。

  

  若略明欲与性之分别,或时欲随性而作行,或时习欲而成性。性名染心,欲名随缘,是其大略分别也。

  

  菩萨既已深知众生之根性欲,于是以陀罗尼力,与无碍辩才智慧,请佛为众生转*轮,同时菩萨自己,亦能随顺为众生说法。

  

  陀罗尼译曰总持,总持者,能持诸善,能遮诸恶也。陀罗尼有四…

《无量义经略解 德行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