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念佛与十方净土

  

  念佛与十方净土

  净土的存在

  三量证明

  唯心净土

  天界与净土

  往生的差别

  往生净土的条件

  信愿行

  带业与消业

  业与愿

  有心为方便,无心为究竟

  譬如大专联考的录取与分发

  持名的作用

  诸方净土

   常寂光净土

  五净居天

  妙喜世界

  般若法门

  维摩诘经

  菩萨道与庄严佛土

  欲界净土

  弥勒净土

  地居净土

  密宗的本尊净土

  药师佛的琉璃净土

  地藏净土

  地居非净土

  小结

  

  

  念佛与十方净土

  我们继续讲净土法门,今天讲的主题是:念佛与往生十方净土。上次已破斥了一些较偏端错误的观念,故今天得正式讲「如何才能往生净土?」

  

  净土的存在

  既曰:心净,则佛土净。则净土是否乃纯自受用者?以我前面再三提到:心净,才国土净。则有人或将以为我的净土观念,只是纯内心的净土,也就是若我已证到这种境界,则我就在净土中;反之,若未证此境界者,即不能受用。这把净土当作纯自内证者,其实还非正知正见;因为佛法还是认定有共通的净土─即身外的净土。

  

  佛法虽讲心外无净土,可是心外无者,却非身外无也。而很多人乃把身外跟心外,混为一谈;故以为心外无净土,即是身外无净土也。

  

  如人间世,乃共通存在也。这就如眼前所见到的人间世,乃是众生共业的舞台;而非只个人的业识,就能变现也。比如各位,会是纯粹我的业识所变现出来的吗?我没事变现出这么多凡夫众生作什么?又这山河大地也不是我个人业识,所能变现出来的。甚至台风.地震,也都是个人变现的吗?当然不是!

  

  所以从中观的义理,虽不能说它是客观的实有,但它还是存续于缘起的共业中,所以既你受影响,也我受影响。既人间世是这个样子,那三界六道,以及诸方净土,也是从缘起的共业中,而相续存在的。故不能以「心外无净土」,就否定有共存的净土。

  

  三量证明

  这有共通存在的净土,怎么证明呢?佛法讲到有三量:

  

  圣言量:所谓「圣言量」,乃是先圣先贤所说的,或明载于经典上的。这圣言量对于已信受的众生,虽即可证明其真;但对还未信受者,却不具公信力。尤其以目前的学术考证,已慢慢确定:经典乃有它历史传承的渊源,而非皆佛金口所说;尤其在大乘佛法里,乃有更多后来人的附会.渲染。所以圣言量虽对很多信徒而言,还是最重要的证量之一。但我只是当作参考,而不能一厢情愿地信受无疑。

  

  现量:这现量,是当今科学上最流行的;有什么论调,请先拿出证据来!但净土法门并不像科技产品,是纯物质的,所以很难有公认的标准。即使某个人有他的经验,但这经验却难以复制给别人。所以相信的人,能信其有。而对于不相信者,他还认为你精神错乱哩!不然,为什么我们都看不到,而你却看到了呢?

  

  比量:因此就我个人而言,乃比较重视比量。所谓比量,就是推论,或者用现代的说法,就是演绎也。

  

  那如何用比量,来确认有十方净土的存在呢?所谓比量,就是从已确定者,即彼此所共同认定的基础上,然后顺着因果,去推论它可能的发展。故要用比量的人,当然在逻辑思考上,要纯熟一点;才能在推论的过程中,合理正确而被别人所接受。

  

  既佛法中,乃共同认定:有三界六道的存在。于是既有天界,即有净土也。为什么说:既有天界,即有净土呢?如善有善报,以修善故,得往生天界。同理,净有净报,以修净业故,得往生净土也。

  

  唯心净土

  

  

  此心非狭指第六识,而是指真如心也:于是我们再回头,看这一句话「心外无法」,或「一切唯心现」。以一般人对这心不了解,所以把心只当作是第六的分别意识。而分别意识,乃虽我在想,我知道,而你却不知道,不明了;故以为净土乃纯自受用者。这是因把心解释为第六意识,才会有的问题。其实这心,乃是指真如心也。

  

  既心外无法,即山河大地.三界六道,皆在心内也:而真如心,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心外无法。既山河大地,皆在真如心中,也三界六道.一切万法,皆在真如心中。因此虽心外无法,还是能往生净土的。

  

  不是从自我中心扩张到无限,而成真如心:但是很多人对于真如心,却常存有误谬:以为既我有一个心,也你有一个心。而这心,皆可扩张到很大,以至于山河大地,都包括在内。若是这样,则两个真如心中,岂不互相干涉而冲突呢?这从自我中心而去扩充的邪见,却是『梵我』思想的复辟,而非真正的佛法也。

  

  故真如心,我觉得还是从缘起的角度去理会,才较方便。既一切法都在互相缘起中,则心与心间,本无界限也。而这小小五蕴的我,乃只是真如心中的一粒沙尘尔。

  

  故在《楞严经》里,有: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真如心就像大海一般,而众生的五蕴,只是大海中的波涛尔;而众生却以自我中心的执着,故认此小小的波涛,以为就是大海的全体。事实上,大海宽阔无边,又岂是小小的波涛所能局限也。

  

  这也就说,即使谓「唯心净土」或「心外无法」;还是不妨有往生净土的事相可得。这就像一个学禅者,虽证心外无法的境界,还是得以搭飞机去美国一般。故还是不要把身外的跟心外的混为一谈;如以心外无法即是身外无法,这还能吃饭睡觉吗?

  

  天界与净土

  净土的资生受用,与天界略同:上次已经说过了,净土里的资生受用,乃跟天界差不多,所谓欲食得食、欲衣得衣,住的是宫殿,行者有神通,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等,这些特质在一般的天上都会有。尤其在净土三经里,已明文记载: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生受用,乃与第六天略同。

  

  然不同者,乃为有佛菩萨说法:在佛教三界.廿八层天里,并非皆有佛菩萨说法。如我们仔细对照在观世音菩萨卅二应身里,却只有四个天有应身。故若无佛菩萨说法的天界,即是天界尔。而有佛菩萨说法的天界,才是净土。

  

  众生以闻法修行故,得不退转:上次已说到不退转,主要有四种不退,信不退、见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如果一个人从相信法而求法心切,即是信不退也。如再进一步,从闻法、思惟,而真正理解,则见不退矣。所以退不退,非决定于外在的境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意愿与决心。

  

  而在天界里,尤其在净土中,因无有逆障,所以一个人只要有意愿去修行,大致是不会退转的。所以能从行不退,乃至于位不退。

  

  简单讲,在净土之所以能不退转,是因为闻法修行的关系,而不是在那边享乐放逸,就能不退转的。故如把不退转,当作纯境界的缘故,而安逸懈怠,那我敢保证还是会退转的。就像很多人上了天界后,只贪图享乐而根本忘了修行,故当就不免退转了。

  

  于是在十方国土的天界中,有佛菩萨常住说法者,即是净土也。但退不退转,还得靠自己努力也。

  

  如兜率天.弥勒内院:这就像在大、小乘里都公认:于兜率天有弥勒菩萨常住说法。故弥勒内院,即是净土也。在佛教中,很多高僧却是发愿往生兜率净土也。

  

  有人谓:如发愿往生弥勒内院,可能在外院就被迷惑了,而进不了内院。事实上外院跟内院的资生受用,应该是相同的,因为都属于兜率天的层次。

  

  至于是否为十方净土?并不重要:以上的说法,乃是从天界的比拟而来说净土的;至于是否有十方净土?我认为并不重要。因为上次已说到:东方、西方,其实是心里的指标,而非空间的方位。

  

  我们命终后,可能像太空船一样,拿着罗盘、指南针,然后往东方、西方,去找净土吗?于是一站又一站地找,到那个地方才是十万亿国土呢?其实,只要心相应,就剎那间变现出来,还要在乎它是什么方位吗?

  

  故即使有「十方净土」,也还是心里的指标;而心里的指标即跟我们的见地、证量,有很大的关系。简单讲,因为修行层次的不同,所以会有诸方净土的差别,这下面会讲得比较详细。

  

  往生的差别

  六道轮回,乃随业而往生也:下面我们再论,是怎样的众生才能往生净土呢?我们还是从广义来说,众生于六道轮回间,乃是随业而往生的。故如造的善业多,就往生善道;造的恶业多,就往生恶道。这是很确定的。

  

  而在随业中,又有随习.随念的不同:事实上随习或随念,也只是随业中的一小部分;而非在随业外,别有随习或随念。

  

  这也就说,如一个人生前,恶业造多了,就直接堕三恶道。故这种人不用超度,超度也没有用。同理,若一个人善业造多了,也将很快升天去也。故只有那些或好、或坏,浮沉不定的,才会随习气重者或当下的心念而往生,故超度这些人才有用。而所谓超度者,乃以说法而改变他们的业习,或提起他们的正念尔。

  

  所以真正的修行用功,是要在生平时,即去转业,这才是常道。而非待临命终时,才担心当下一念不知会有什么变化?佛陀不是说过:如一棵树,一直斜向西长,则即使被锯掉后,还将向西倒也。所以既生平造的都是善业,则不用担心临命终时,却因突起的一个恶念而堕落三恶道去,这是不合因果的。

  

  往生净土的条件

  随业往生─天业:所以从随业往生的道理,要往生天道,当然得修天业;而天业即是福德。而要往生净土,则除了善业.天业外,还要有特别的条件。因为既净土的资生受用,跟天界一样,当然要有天界以上的福德,才可能往生净土。因此《阿弥陀经》上有: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随愿往生─菩提心:所谓还要有特别的条件者,即是发菩提…

《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