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涟珠甘露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

  三法印

  中观

  无始无明

  圆觉经

  楞严经

  物理学

  晶界的启示

  无我的觉悟

  生物学

  以无我故,发出离心

  气脉

  触受

  脉障

  凡夫

   忘我

  无我

  行蕴脉的现行

  我执的顽抗

  邪不胜正

  恐惧感

  醍醐灌顶

  道与魔

  天魔

  魔之所由

  我执的抗拒

  五十阴魔

  我为大魔,谁能不着

  菩萨道

  小结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

  今天再讲有关「修心与调脉」的问题,而题目为「我是谁」─即无我的提升与修证。各位是否已注意到,我用的是「提升」的字眼。何以为提升呢?请听我道来。首先复习有关「无我」的理论:

  

  三法印

  相信一个人只要初步接触到佛法,尤其是从经典入手者,就会知道有三法印:

  

  诸行无常: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与心识的变化,都是无常的。其实,在无常之中,就已影射着无我,只是还未讲得这么明确。

  

  诸法无我:在一切现象中,没有一个不变的主控者。一般人所谓的我,乃是指「主控者」也。众生误认为内在里有一个主体,能控制着一切身心的变化。但事实上,根本不可能找到这个不变的主控者;故称为诸法无我。

  

  寂静涅槃:从无常、无我而消除我们对生命的执着,而能随遇而安,即称为寂静涅槃也。故寂静涅槃,乃指心境而言。也就是为无常、无我,才能证得寂静涅槃也。

  

  这三个法印,为大部分的人都已听过很多次了,所以我就简单讲到这里。然而即使听过很多次了,我们对于「无我的理论」,顶多是注意到了,但还不能完全的肯定。

  

  中观

  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而「无我的理论」,如进一步用中观的思想去考量的话,必将更确认。为什么呢?以「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既一切现象都是众缘所生,包括我们的生命,包括我们的心识,都是众缘所生法。于是在一切所生法里,就没有一个内在的孤立者,也没有一个永恒的主控者。

  

  以无自性故,无我也:因此从众缘所生法,乃能更确认诸法是无我的。既缘起,则无自性;以无自性故,唯无我尔!所以从中观的分析,要确认无我的理论,应当是很直截了当的。因为无我故,我们身心能变化;也因为无我故,众生能修行成道。

  

  法住.法位,法尔如是:故若已深入中观的义理,对无我的结论,应可完全接受矣!故这道理,乃法住.法位,法尔如是。不懂的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既明白后,即知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成圣不增,在凡不减:这个道理,也可说是成圣不增,在凡不减。圣人虽已证得了,却未增加道理的份量;而凡夫虽迷惑,却也不离这道理的运作中。

  

  以上从理论分析,故知「无我的结论」,乃是很明确的。

  

  无始无明

  但何以凡俗之人,皆有我执?但如果我们是从现象去观察的话,就会觉得很迷惑─为什么所有的众生,都有我执?不管是文明的人,还是原始部落,甚至小孩子、老人都一样。虽然其我执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本质上都是有我执的。何以凡俗之人,皆有我执呢?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故在佛法里,乃讲到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若谓「因为无明,所以有我执。」这其实并未真已解决问题,因为再下来的问题,便是:那无明,又是从何而来呢?

  

  很多人会因为在十二因缘中,总把无明列在前头,故把无明当作第一因。而第一因,其实是不符合佛法的。而如非第一因,则再追究上去,却也是没完没了的。

  

  故佛法,最后不得不说为「无始无明」。然以「无始无明」,就解决问题了吗?云雾依然在,到处闪不开。这感觉只是把问题冻结而已,而非真已化解了!

  

  圆觉经

  下面我们看经典里,对这个问题如何回应。首先看《圆觉经》,其在「普眼菩萨章」里有:『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这四缘假合,即指地、水、火、风。从四大、六根的假合,而有这个身体。然后『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这妄有的缘气,又是从何而来呢?也都还是问题。所以对这样的回应方式,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楞严经

  在《楞严经》里,有一段经文,也讲到这个问题: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然而为什么他会突然发狂呢?『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从无因中而生妄,这是难以接受的。其次,妄既无因而生,便无因可灭。所以既已成妄了,便无以对治消除;于是众生也就不用再学佛修道矣!

  

  甚至如无因而能生妄,那诸佛菩萨虽已证得圆满境界;是否那一天,也会无因生妄,而堕为凡夫众生呢?

  

  所以这回应方式,不只未能解决问题,倒又制造了更多的问题来!

  

  先清净本然,后起无始无明,在理上是讲不通的:所以我们从中观的理论,来看「无我」;确实是有佛、无佛,必皆如此。但在现实生活中,众生又何以起我执?这就很难思议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花很多时间去沉思,最后慢慢觉悟到:「有」与「无」,不能绝对二分。若无即非有,有即非无,必将是死路不通也。下面且从几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物理学

  从缘起观万物,应本无界限:首先我们还是从缘起的道理,来思惟万物。既诸法从因缘所生,而能生的因缘,复是从因缘所生。以此从因缘的因缘,而去重重推演的话,则为广阔无边。

  

  所以万物,皆在因缘的牵连中,而形成像梵网一般。每一条线,每一个结,都与其它相连,而不可能封闭或断绝。故一切法不可能孤立,或与它法有绝然的界限。

  

  从现象观万物,却是界限分明:可是如果我们再回观到现象界,却是万物都有界限;天是天,地是地,花是花,草是草,界限乃都非常清楚也。也正为界限分明故,能定义出种种不同的假名。于是这界限分明的现象,与缘起无界限的理论,又岂非相矛盾呢?

  

  不只有情众生如此,连无情的草木亦然:如果说:为什么有界限呢?乃因为众生有执着故,才成为界限的。但无情的草木,既无心识,则不成执着;当无界限才是。但现象里,桌子是桌子,椅子是椅子,花草枝叶,各个不同,界限还是非常明确的。而这问题,又让我困惑迷惘。

  

  晶界的启示

  金属或矿物,于固体时晶界分明:尤其更思惟到金属或矿物时,愈困惑迷惘。如我们把金属或矿物,加温溶解后,它就变成液体而无晶界矣!但如温度降低而凝成固体时,又会产生晶界。

  

  所谓晶界,即矿物结晶时,会在内部形成界限,而为各式各样的形状,有的长方形,有的菱形,有的柱形,有的片状。故如将石头剖开,便能看到内有各式各样的晶界。既金属、矿物之纯无情物,于结晶时还都必形成界限,那还能否认万物有界限吗?

  

  但溶解成液体时,晶界即消失: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最后还是从晶界中得到启示。因为晶界在固体时,界限确实是非常清楚;但若溶解成液体时,晶界即消失矣!唯内在的界限消失,但外在还是有界限的─形成为液体也。

  

  若更蒸发成气体时,外界乃不复存在矣:如果我们再把已溶成液体的金属或矿物,再加热,当然要加到非常高的温度,甚至几千度以上,这时它变成气体了。而变成气体时,既内在、也外在的界限,皆完全消逝矣!

  

  于是所有的气体,都能互相渗透,而均匀分布。故在大气层中,虽有氢、氧、氮、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皆混成一体,毫无间隔。这也就说:在固体时,界限最清楚;于液体时,界限就没那么清楚。至于成气体时,界限皆消失矣!

  

  能量愈低,晶界愈分明;能量愈高,界限愈模糊:由是,我得到一种启示:若能量越低,即界限越清楚。在物理学上,通谓固体的能量最低,所以界限最清楚。而加热到气体时,以能量愈高故,界限即愈模糊也。因此是以能量的高低,来形成界限的差别。

  

  心灵程度愈低者,必我执愈坚固;心灵提升愈高者,才我执能淡泊也:于是再把能量,比喻作心灵程度;则心灵程度愈低者,必我执愈坚固。故除非能将心灵程度慢慢提升,这坚固的我执,才能愈来愈淡泊。

  

  以中观的缘起思想,乃是一种统观的视野,故其心灵程度当与一般人有别;而能相应于无我也。反之,如以自我中心而看待诸法,必我执坚固尔。

  

  无我的觉悟

  所以问题不在于去诤论: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而在于返问我们的心灵层次是高?还是低?而心灵层次的提高,乃可分作二种:

  

  广度:知识阅历愈广,心胸才可能愈开阔。但也不尽然,有的人虽知识阅历很广,但还贪心不足,或俗不可耐。

  

  其次是高度,必知识阅历愈广,才愈方便去提升觉性;但如不善用心,则虽有很多阅历,也未必能提升心灵的层次。

  

  也有的人天生有善根,就像六祖慧能大师,故不需要具备很多的知识与阅历,便能悟出很高的道理来。

  

  这种情况我们可用金字塔做比喻,底部愈宽,是广度的增延;高度愈增,是悟性的提升。虽底部宽广,高度未必增加;但高度要增加,底部还是得宽广才行。所以在禅宗里的大祖师,不只饱读经藏,深入禅修;而且对世间学问,也都能博学慎思,才能成为一代大祖师的。

  

  观相见性:这也就说,因无我的道理,是一种共通的原则。而共通的原则,乃须从很多差别…

《涟珠甘露 我是谁─无我的提升与修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