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

  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

  ──九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开示于中央大学

  

  

  

  宗教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除了物质生活以外,必须还要有精神生活。世间上的精神生活,譬如唱歌、跳舞、各种运动、爬山……等等,这些虽是属于休闲性的生活,但还是属于物质世界。宗教的精神生活则不同于世间上的精神生活,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希望,人有过去、现在及未来,所以宗教带给每个人未来无穷尽的希望;二方面,宗教让人们在现世就能有心灵的依靠;三方面,宗教能净化人们心灵,这念心净化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和谐,社会才能安定。所以宗教和社会的发展,实在是有密切的互动关系。

  

  回顾社会的发展,人类在久远之前的社会,由「狩猎」慢慢进展到「游牧」,从游牧进展为「农耕」的农业时代,经农业再进展至「工业」,进而从工业社会发展到「太空」时代。

  

  综观宗教的发展,每个宗教也有它的历史和空间;譬如现在是公元二OO四年,这个时间就是表示「基督教」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回教」,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印度教」发展到现在,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于「佛教」的发展史,则有两种说法:一是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就有佛教的弘法活动;另一种说法是依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佛教到现在已经有三千零三十年。中国的「道教」,一般人都说是从汉朝时代开始,源自于张道陵的「五斗米教」,渐渐发展为以老子李耳的思想为中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道教,其时间的渊源也是很长久的。儒家,一般人也称之为「儒教」,儒家思想源自于孔子,孔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所以儒家的历史也是很悠远。由此观之,无论任何一个宗教都有它悠久的历史,除非是现在新兴的宗教则又另当别论。

  

  从历史的轨迹来看,社会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社会发展是不断地改朝换代,可是宗教并不因为改朝换代而受影响,或产生中断;相反地,随着改朝换代,时间、空间的转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化,宗教也愈来愈兴盛。由此证明社会的进步和宗教教育的发展,有其相关的脉络和趋势。

  

  了解社会与宗教的历史发展以后,再看看宗教和社会究竟有那些互动?社会的层面包括非常广泛,有文化、经济、教育、艺术、交通、军事……等,而社会更离不开政治;也可以说无论是经济、教育、乃至于交通、文化、艺术……的发展都受政治的影响,所以政治包含了整个社会的演变。站在这个角度来观察,宗教和政治的关系也是值得现代人共同研究和探讨。有人说,宗教和政治应该分开,也有人说宗教和政治很难分开,这些若从历史上各国、各朝代的宗教和政治关系探讨中,就能得知一个大概。

  

  从目前来看,欧洲的梵谛冈是政教合一,由教皇统领。亚洲的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泰皇就位前必须要出家一段时间,过出家众规律、简朴的生活;泰国的男众也要短期出家,经历宗教生活,如此才会受到社会的肯定。日本也是个佛教兴盛的国家,虽然日本现在已经走向多元化,但是仍然以佛教为主,而且日本的佛教深受政府的重视,可以说日本的宗教和政治是很紧密的。以美国来讲,美国的领导者和社会大众,大多数都到教堂作礼拜,乃至于结婚也要在教堂举行,请牧师或是神父证婚、给予祝福。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也证明了宗教已经是政治和社会的一部份。

  

  

  --------------------------------------------------------------------------------

  

  (二)931010

  

  

  综观中国的历史,无论是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或张道陵,他们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上都有相当的影响。唐朝的玄奘大师到印度取经,把佛经带回中国,当时的皇帝唐太宗,带领朝中文武百官以及京城内的男女老幼夹道迎接,盛况空前,在唐朝时代,人民大多是信仰佛教,乃至于皇帝也拜玄奘大师为国师,这就是政治和宗教的一种互动关系。中国大陆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寺庙、教堂都受到破坏,现在,中国大陆又再恢复宗教,开放民间的宗教信仰,并且扶持宗教的发展。过去宗教所遭受的毁坏,现在又开始复兴。所以,不论是政局如何转变,宗教仍是不离社会,是人们心灵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古今中外,从过去到现在,宗教和社会都是息息相关,宗教活动实在是人们生活当中很重要的一环。不仅是政商各界人士,即使是一般的社会大众,无论是生老病死、婚丧喜庆,家庭、事业、学业等等,都会想要寻求佛菩萨的加被、神明的保佑、上帝的赐福,以得到平安吉祥。从这些角度来看,在实质上,政治、社会、宗教的互动关系是不是很密切呢?所以,我们更要从正面来看待宗教教育的重要性,从正面来肯定正确信仰的影响性。

  

  现代的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生理及心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藉由外在的刺激以达到个人所认为的快乐。然而物质生活刺激久了以后,身心就会感觉麻痹、空虚,于是必须再去追求另一个更新的物质、更多的刺激,但是即使追求到了,它毕竟还是属于物质生活,最后依旧是空虚,所以始终是在不断地恶性循环。社会的动乱、不安,就是因为人们的心灵空虚,觉得生存、生活的希望好象在减少,甚至感觉没有希望,丧失奋发的动力,人生过得很粗俗、无奈。所以社会上一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就产生消极、悲观的念头,乃至于做出自杀的行为;这一类事件在各种新闻报导上比比皆是,无论是中国、台湾、乃至于全世界,都有这些现象。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病态,究其原因就是在人们心灵上没有安定感,以致觉得生活没有保障,生存没有希望。尤其是现今社会上的人,常常喜欢追求最好的生活享受、最高的感官刺激,觉得简单的物质生活没有意思,于是吃摇头丸、安非他命、吸毒,用各种药物达到刺激自己生理、心理,麻痹自己的身心,人生就活在这种刺激与麻痹的世界当中。如果社会继续这样下去,人类将愈来愈烦恼,心里愈来愈黑暗,最后就是沉沦的果报。

  

  现今的世界,一些政治界人士渐渐觉悟人类和平共处的重要,所以想把整个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世界化」的国家。例如欧洲,欧洲的货币已经用欧元来统一,联合起来,在经济上成为共同体,所以欧元的价值节节上升。各国都想把世界的空间占为己有,想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称霸,积极地发展飞弹、核子弹,想用飞弹、核子弹来独霸世界,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维持这个世界的平衡。但是,这种方法到最后一定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为你对我防御、我对你防卫,大家都生活在彼此的对立与防御当中,你畏惧我、我害怕你,在恐惧与怀疑之下就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想法,只要一方沉不住气,先把飞弹、核子弹按钮装置,轻轻一按,整个世界就毁灭了。

  

  所以,为了维持世界的平衡、维护世界的和平,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净化心灵」,把这念心安住在慈悲、关怀与爱心上,才能真正化解彼此的对立与疑虑。

  

  

  

  --------------------------------------------------------------------------------

  

  (三)931017

  

  

  宗教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大众所知道的是,家庭有家庭的教育、学校有学校的教育、职场有职场的教育,乃至于政治也是一种教育。在各种多元化的教育当中,「心灵教育」是一切的根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一般人认为,只要「心起善念、口说好话、身做善事」,这就是宗教信仰了。但是,这些是不是能真正做得到呢?就必须靠对道理的了解,及生活中真正的落实。所以,宗教信仰必须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从生活上去落实。

  

  中台禅寺曾举办「世界宗教和平联谊大会」,一共有十五个国家的宗教代表前来参加。这些即证明了整个世界的人们,已慢慢觉悟到毁灭性战争的可怕,所以不希望发生战争,都期望和平。因为战争会为人类带来财产的毁灭、生命的毁灭、文化的毁灭、社会的毁灭,是一个最大的灾难。台湾过去的几十年当中,教育普及,交通发达,宗教也很兴盛,各种建设都在蒸蒸日上,工商业呈现出兴盛、繁荣的景象,这些都是因为有几十年的社会安定所得来的福报和幸福。如果社会脱序,乱象频生,则人民的生活、生存、生命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都会受到影响。在中国大陆,由于近数十年没有内乱、没有战争,所以大陆的经济才能蓬勃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和平才是人民所渴望的,和平才能使国家进步、社会安定,人民的生活、生存、生命才有保障。

  

  但是,和平的平台要怎么建筑呢?首先要有一个共识。当然,想要所有的民族彼此之间都达到一个共识,是不容易的;譬如在大陆就有一百多个民族,台湾有九族、十族、十一族,再加上先后移居过来的族群,数目实在繁多;如果这些族群能够大融合,国家当然会兴盛,社会必然会和谐,带给人民幸福。譬如美国,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有各个种族的移民,是一个多元化种族的国家,是个民族的大熔炉。虽然是多元化,但是他们的国民大都能有共识,和平共处,所以共识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共识,人人各行其是、各执己见,最后一定会各为自己的利益而发生冲突。同样地,各个团体中,如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宗教,彼此间假若没有共识,演变至后来,渐渐就产生排斥、仇恨,最后就会走向斗争、战争一途…

《宗教与社会发展之展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追求光明的生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