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部派时代的轮回观

  部派时代的轮回观

  演培法师

  一 绪 说

  吾人生命出现到这世间,不唯是这现实短短的一个时期。向前看,有其生命所自来,不是无因无缘的突空而有,向后看,有其生命所当往,不是生命结束了就成过去,当知这就是佛法所常说的生死轮回。所谓生死轮回,在时间方面说,是三世连续而前后无间断的;在空间方面说,是以五趣四生为轮回的范围。如是长时期的在范围内轮回不息,其生命所遭遇的,虽或有时是快乐的,但毕竟是痛苦的多,所以严格说来,轮回世界是无限悲痛的!

  不过谈到生死轮回这个问题,如追溯其思想来源,可说是印度思想所固有的,并不是吾佛所独创的。早在奥义书的时代,印度就有了轮回说,佛陀虽接受了这个轮回思想,但论到轮回的主体,彼此却有著很大的差距。奥义书所说的轮回,是从主体的实我出发的,就是有个实有的自我,在生死中转来转去,以构成生命的不息奔放。当它从前生到现世,由现生到后世,就好像一个人,时而从这屋子出去,进入那间屋子,时而从那间屋子出去,又进入另一间屋子,房屋虽有变换,其人只是一个。所以一般外道说明三世轮回,定要建立一个常存不变的自我。

  大圣佛陀在菩提树下成正觉后,以其高度智慧透视外道的轮回说,认为生命的不息流转,不无有它相当的理由,不过对他们所说常恒不变的自我,不但不能同意,且子彻底否定,认为诸法在无常演化中,根本没有这么一个恒常自我的存在,要以它建立生死轮回,自然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是生死轮回,是现实的存在,又不能不建立,于是佛就本于缘起义,建立无常的生命观,而以“灯焰”、“流水”为喻,显示不同外道所说的轮回。以缘起无我建立生死相续,一般听来自足难以理解的,但必如此,缘起流转的思想,才能卓然成立,而有别于外道轮回说。

  只要是佛教徒,没有不接受佛所建立的缘起流转思想,但佛所说的生死轮回,只作原则性的提示,并没有予以详细论说,佛子亦只如是信受而巳。可是到了佛减度后,学者为了建立生死轮回,觉得如没有适当的思想理论,要想使人信受生死轮回,是个极其困难的问题,所以学派问纷纷提出这问题来探讨,并且各以不同的理论来说明,部派思想的分化,可说这也是主因。要知这问题,在佛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获得美满的解决,佛法才能无碍的弘化出去,假若没有强有力的理论做基础,要想一般人们信受佛法的轮回说,那确实是很困难的!

  佛灭后的佛弟子,所以论究这问题,不足当时印度思想界或宗教界,有人怀疑或否定生死轮回,说实在的,古代印度,除了极少数的拨无因果的顺世外道,大多数的学者及民间信仰,对于生死轮回都信任的。但他们以常恒不变的自我,作为生死轮回的主体,在理论的说明上是很容易的,一般人也是易于接受的;可是佛法是讲诸行无常,缘起无我的,既不承认有我而又以为生命无常的,试问什么东西在轮回

  前后问又怎样使之连系起来

  这实在是个最大的问题,如不予以合理的解决,要想劝说人们接受缘起无我的轮回说,自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因在一般看来,所谓无常,是生灭无常义。如现在的身心,是造业者的身心,这业后必感果,但感果者的身心并没有造业,因为造业者的身心在现在,由现在生命果报造业,而感果者的身心在未来,未来的身心并未造业,彼此在时间上有著相当大的距离,则是从前生到后生中,有什么东西作为桥梁,会到来世感果

  谁来负担这个任务

  再说,造业者的身心在现在,感果者的身心在未来,现在作业的身心不感果,未来感果的身心未作业,如是自作自受之说,试问又如何能建立

  这是各派学者所要纷纷探讨研究的迫切课题,而这课题是从诸行生灭无常来的。

  缘起法的生灭无常,而这生灭的灭,究是指的什么

  各部派的学者,同样从这灭上,著眼推求研究,看看这生灭的灭,是不是究竟彻底没有

  如未彻底没有,又表示些什么

  有无其他作用

  假定作用已无,怎能感受未来果报

  假定灭后不是没有,为什么要说它是灭

  这些问题盘旋在学者的脑海中,总想设法给子解决。特别是像业力说,无可否认的,在诸行无常的法则下,业力当然是属于生灭的。可是问题来了:如是生灭无常的业力,生后即灭,不是没有,换句话说,业力还是存在的,正因它仍然存在,才感未来各别不同的果报。

  但所存在的业力,究竟存在在那里

  在时间方面说,是存在过去

  抑存在现在

  或存在未来?在空间方面说,存在于身心之内

  抑存于身心之外?“从这三世的相续,业力的任持,作进一步的观察时,这流动的生命观,自然会觉到他的深奥难知,有加以理论说明的必要”。于是部派学者弹精竭虑的,运用种种的思辨,以求建立此l轮回说。尽管各派所提出的理论有所不同,但其内在亦有一共同的思想,就是从外形的无限差别中,推论出其内在的贯通前后的统一性,使轮回说得以巩固的建立起来,合诸一般人们确信生死是相续不断的。

  佛法是以有情为本说明世间的种种现象,而为世间之本的有情,为惑、业、苦三的缘起钩锁,即由惑而造业,由业招感苦果,苦果再起惑造业,如是一个钩锁一个,形成如璟之无端的轮回不息。惑、业、苦三的缘起钩锁,表现有情的生命现象,其间没有恒常不变的实在自我,如谁主张有这么一个实在自我,佛法总是不客“的予以有力的破斥,绝对不容许有这观念存在,因为缘起法是才生即灭的,那里可说有个实在自我存于其间

  特别是经部学者,对当时印度思想界,凡是主张有常住思想的学派,都给子迎头痛击,令其说不得成立。

  佛弟子不承认有常住自我,外人因而问道:“你们不承认有恒常自我,但承不承认有生死轮回

  承认有生死轮回而不承认实在自我,你的生死轮回如何建立”

  这是外道及一般人常提出来问的问题。站在佛法的立场看,生命好像是股洪流,一个生命接著一个生命,犹如水流的相续不断,所以生死轮回说,为佛子所绝对承认的。于此一生又一生中,如何发现其一贯性,确是极为必要的。好像一颗颗零散的珠子,用山根线把它穿起来,才不会中断而散失。当知个别的独立生命,亦要前后使之贯穿起来,才会不致中断的延续下去,形成生命的狂流!

  要于生命洪流中发现其一贯性,先要知道作为生命洪流的要素是什么。佛说有情生命是依名色、或五蕴、或六处、或六界而有,不管怎么说,总不出色心二大要素,亦即是依精神物质组合而为有情生命自体,既不偏于物质,亦不偏于精神,唯有精神与物质的组合,才能构成活泼泼的生命。于此活泼泼的生命,又以情识为其核心,有情之所以名为有情,即是因此而来。因为生命内在有了核心的情识,始成为一个有感觉了知的生命。所以佛法所说的有情为木,不特显示出有情生命的现象,亦否认了唯物者以物为木,或否认了唯心者以心为本。

  二 有部系的轮回说

  有部系的学者,怎样说明生命的前后相续,这是首先应该予以论说的。有部学者依有执受的蕴、处、界和合相续,施设有情,并且以之建立业果前后的移转。意于和合的生命体中,有个执受体,执受著生命自体,生命才有觉受认识,若无执受即无觉了认识。如生命外在的山河大地等,是没有执受的,自不会看成自己的生命。可是生命内在的一切物质,除了暂离肉体的毛发指爪等,不感受苦乐等,其他色根与心互相共安危的,都是有执受,而有种种觉了和认识的,亦即有关痛痒的。

  蕴、处、界所组织成的生命,横说是和合性,坚说是相续性,所以有情生命有和合相及相续相,于此义中安立有情,始能进一步的施设有情生死业果的前后移转。从有部的基本思想说,诸法不外两大方面,就是法体与作用。诸法各各有其法体,虽说是很多的,但每一个法体,都各住其自性,而且恒恒时如此的,前面说的三世实有,法体常住,是即显示法体前后没有变化,因诸法体恒常如此;永远不变,二法自体既然前后不变,现在不入过去,未来不到现在,要以法体建立前后生命移转,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定要有变,才能前后移转,建立生死轮回。

  诸法法体不能担负这个任务,于法体上所生的法的作用,是否可担盈此从前生至后世的联系工作

  据有部说,法的作用是刹那生灭的,生与灭,灭与生间,有著差别距离,使其生前灭后无法衔接联系起来,从而证明一切诸法的作用,亦不能建立从前生到后世的生命移转。在体用上都找不出一个可以前灭后生的,负此前后联系的任务,而生死轮回是现实的存在,又不得不予以理论建立,否则的话,怎么向信奉佛法者交代

  于是他们不得不在体用之外,另立一法来担负前后联系的任务,以证明生死轮回确实不是虚说的。

  依有部看,生灭作用是表现在五蕴和合上的,于此生灭五蕴中,彼此和合相续不断。五蕴和合是约现在说,前后相续是约过未五蕴说,如现在五蕴与过去五蕴,或现在五蕴与未来五蕴,前后相似相续不断,于此作用上建立假名我,依此假名我,建立业果的前后联系,亦即依于假名我的和合相续,说“有世俗(假名)补特伽罗,说有移转”。只要承认和合相续五蕴作用上有假我存在,从前生至后世的转移,就会不成问题,因果业报的轮回说,也就建立起来。是以有部系的生死轮回说,由世俗补特伽罗所担负的,所以生命前后移转不成问题。

  有部的假名我·建立现在五蕴相互间的联系,与未来过去相似相续的关系上,因而生命的前后延续不断,一个生命接著一个生命,就如海水一个波浪又一波浪的向前推动,虽说前波与后波有著不同,但于岸上静观时,总好像只有一个波浪,实际后浪推前浪的迅速起伏不已,当知无始来的生命相续,一个接著一个,虽亦前后生命不同,但在其间隐约有个东西把它贯穿起来,轮回之说始得建立。若生命流中前后不能连接延续,以佛法的立场讲,就会走上断灭之路,那里还能建…

《部派时代的轮回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