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台密史略考(朱封鳌)▪P6

  ..续本文上一页认为,藏、通、别、圆四佛,各有不同的佛相和佛智,而毗卢遮那佛乃是圆教的甚善甚美之佛。他在《菩提场经略义释》卷第一中说:

  四乘教中,各有其相(佛相),如天台云:若观十二因缘生灭究竟,即三藏佛坐道场木树草座;若观十二因缘即空究竟,通教佛坐道场七宝树下天衣座;若观十二因缘即中究竟,是圆教毗卢遮那坐道场虚空为座云云。

  故《涅槃》云:下智观故不见佛性,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不见佛性,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见不了了,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见佛性了了,得佛菩提云云。又四教行例此可知,当经树相,多依菩萨佛乘,佛乘为正极归。唯一佛乘,本不生际。

  圆珍通过引伸天台宗的教义,把密教的毗卢遮那佛列入了圆教佛中,并得出“唯一佛乘,本不生际”的结论。

   同样,在《菩提场经略义释》卷第一的开头解释“如是我闻”的“我闻”两字时,他先根据智者在《法华文句》中的解释说:“我者,海阿难之我也。佛智海水总入阿难一心智海,天台大师指法华能闻为海阿难,义有分满,须准彼意,商量我义;况天台得总持,无文字乐说法,不异十地及等、妙觉。故梁补阙(梁肃)云:智者大师等觉欤、妙觉欤!颜鲁公(颜真卿)赞云:得宿命通辩无碍,旋陀罗尼华三昧;乃至万行千宗最后说,千变万化难致诘云云。言出显门,意不殊秘。”在赞美智者的天台学说之后,他又将阿难与密教中的秘密主对比:“今此秘教海多闻持秘密主为对扬,虽有声闻,意在引入秘密之藏,故不可以真言经我闻,偏为金刚萨埵之我。”密教中的秘密主,又称金刚手秘密主,即金刚萨埵。一般经中的解释是:秘密主为夜叉王的异名,夜叉之身、口、意速疾隐秘,难以了知;金刚萨埵现此夜叉之身,手执金刚杵,常为诸佛侍卫,故称金刚手秘密主。这是浅义的解释。而圆珍则以深义来解释,他认为,在秘教中,“虽有声闻,意在引入秘密之藏”,夜叉王即是如来身、语、意密,唯佛与佛乃能了知,而金刚萨埵执持诸佛的秘密,故称秘密主。因此,不能只看外形。这样,圆珍就把显教中的阿难与密教中的秘密主引为同体了。

  第三,指出释迦、大日如来与一字佛顶轮王为同体。

  在大乘各经论中,都有“三身佛”之说。据《十地经论》解释,佛的三身,即:(1)法身,为证显实相真如的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称为法身。(2)报身,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相好庄严之身。(3)应身,顺应所化众生的机性而显现之身(《金光明经》称法身、应身、化身;《宗镜录》则称法身、报身、化身,意思相同)。天台宗将佛的应身分胜、劣二种,其胜者称为胜应身。这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而应现的尊特舍那身。此身为藏、通、别、圆四教中通教的利根者(已彻见“不但空”之理者)所见的佛身,亦即于丈六佛身上所现周遍法界的相好之事。《摩诃止观》卷一之二阐释“见相发心”之理时,说四教之人依根机的不同,见佛的不同相好而发菩提心,依此则藏教之人,观劣胜的相好;通教之人,观胜应的相好;别教之人,观报佛的相好;圆教之人,观法佛的相好。

  圆珍则认为,佛的法身、报身和应身,是就境、智、用三方面来说的,“就境为法身,就智为报身,起用为应身,以得法身故常恒不变”。因此,他认为佛的三身并无优劣之分。他在《授诀集》卷下说:“明三身优劣者,皆不得意。得意为言:释迦即遮那舍那,总约一身说法、报、应。一境一切境,报、应无不境,一法身一切法身故;一智一切智,法、应无不智,一报身一切报身故;一用一切用,报、法无不用,一应化身一切应化身故。以一空一切空,假、中无不空;一假一切假,空、中无不假;一中一切中、假、空无不中故,修一身三观,证一体三身。所以法华三身,平等一体,皆妙皆圆,一相一味,本末齐等。”

  在“三身一体”说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释迦与大日如来同体。他根据《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第二十八中说的“一切如来三身之体,皆等毗卢遮那法身相好。”认为:“既云三身一体,皆等遮那相好,何可用三身各别之言。”(《授诀集》卷下)既然三身不别,皆等同毗卢遮那(大日如来)的法身相好,故他在《授诀集》的《三身佛诀》中明确指出:

  大日法身即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即大日法身。遍一切处,本来常住,无始无终云云。若不然者,皆小乘义也。绝非法华实相妙极之旨矣。

  与此同时,圆珍还将释迦、大日如来、一字佛顶轮王视为同体。一字佛顶轮王,又作一字金轮佛顶王、大金轮明王。为密教大日如来入最胜三摩地所说的真言,即(bhrūm,勃噜唵)一字之人格化,亦为五佛顶尊之一。《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中说:“大金轮明王,威光逾众日,七宝俱围绕,为一切佛顶,轮王之轮王。方现奇特身,诸圣众皆没,显胜绝不共,唯佛一体故。”即是说,诸佛菩萨的功德皆归于此一尊。又因“头顶”是人身中最高的部住,没有任何器官居于其上,故用“佛顶”一词比喻此尊乃诸佛中的最胜者。此外,佛教习称的轮王,通常有金、银、铜、铁四种轮王,此尊以金轮表其最殊胜之义。修法之时,诵此一真言,可具有威德炽盛的神力。即使现世造无量、极重诸业障,也能超恶趣。迅疾证菩提。圆珍认为,所谓佛顶尊即是释迦入佛顶三昧时的释迦佛顶和大日入三昧时的大日佛顶。圆珍把释迦、大日如来、一字佛顶轮王视为同体,而且因为佛顶王是法身之体,所以法华与杂曼荼罗的教主释迦和密教的教主大日,均被理解为归摄一起的存在。他在《菩提场经略义释》开头说:

  言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者,总举经题。序品第一者,另表品名。两文不同。且初经题总显所依所说。初菩提场教主所依之处,斯三世佛因圆果满之场。所以《华严》云:在摩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菩萨戒经》云: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维摩经》云:始坐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法华经》云:佛坐道场,所得妙法。又云: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大日经》云:我昔侍道场,降伏于四魔,以大勤勇声,除众生怖畏。又云:菩萨大名称,初坐菩提场,降伏魔军众,诸因不可得。凡说法利物,必有其处所,故先举之。

  这里,显然是把坐菩提场说《一字顶轮王经》的一字金轮王,与坐菩提树下说《菩萨戒经》、《维摩经》、《法华经》的释迦,以及坐道场说《大日经》的大日如来等同起来,认为他们都是“三世佛因圆果满”。

  圆珍还认为,佛顶尊是苏悉地灌顶的本尊,故树立胎藏界、金刚顶、苏悉地三部的天台密教,能展开由佛顶尊所统摄的圆密一致的思想。仁和二年(866),圆珍向天皇上表,请增加大日业和一字金轮业的两人年分度者,得到天皇的批准。他并撰成《菩提场经略义释》5卷。从此,以《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为主修的行法称“一字业”,成为台密五业之一。圆珍明确地告诫弟子:在大乘八宗中应努力学好天台宗。在《诸家教相同异集》中,有弟子问他:“彼上宫(即圣德太子)之义,今谁依学之”时,他回答道:

  今天台宗正依学之。所以尔者,彼圣德太子即我南岳大师后身也。为弘宣降生下世,为利苍生,敷扬扶桑(日本)。自制《三经疏》八卷、《法华疏》四卷、《维摩疏》三卷、《胜鬘经疏》一卷。其所立义,全同天台。明知师资之隔生,不改相承之义,殊地无易也。

  显然,圆珍是认定日本的圣德太子为天台三祖慧思大师的后身,来说明日本的天台宗是来自中国的正传。这表明他虽然不断发展天台宗的义理,使之趋向密宗化,但他始终是数典不忘祖的。

  四、台密的集大成者安然

  安然的生平

  安然(841—?),日本天台宗高僧。近江(滋贺县)人。又称五大院大德、五大院阿阇梨、秘密大师、阿觉大师。幼年即从圆仁出家,勤研经论章疏。19岁时,受菩萨大戒。圆仁圆寂后,安然师事遍昭,受胎藏法。从此,深得天台显密的奥秘。他设立五时五教的教相,宣扬天台宗的山家的教旨,同时也阐明一大圆教的教义,为日本台密的集大成者。安然曾为求法而欲来中国,但未遂愿。(他在所著的《胎藏界大法对受记》卷首中,载日本贞观二年(861),他有“来华事”,或属筹划)。以后,他一直在比睿山的五大院从事著述,故有五大院大德之称。人称其:“不耻下问,不废小说,所闻所记所见不妄。浅略深秘之旨,莫过阇梨(指安然);显示真言之义,无不兼综”(《阿娑缚抄》卷196《安然和尚》)。一生著作甚丰,有《胎藏界大法对受记》7卷、《金刚界大法对受记》8卷、《苏悉地对受记》1卷、《观中院撰定事业灌顶具足支分》10卷、《大日经供养持诵不同》7卷、《真言宗教时义》4卷等共百余部。

  一大圆教论及其他

  安然是台密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创立了一大圆教论(即大密教论),并将其体系化,以此作为台密的教判,与东密的十住心教判对抗,因而使台密得到了更加令人信服的阐扬。同时,他指出密教与天台的不可分割的思想渊源,为天台宗争取到了更多的信众。他还十分重视修持实践,大力宣扬密宗的修持宝典《瑜祇经》,强调密教最高的灌顶形式——以心灌顶三昧耶。其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四一教判的一大圆教论。

  安然认为,一切经应归纳于一密教,可分佛、时、处、教四项绝对教判。他在《真言宗教时义》卷第一(《大正藏》卷75)中说:“真言宗立一佛、一时、一处、一教,摄三世十方一切佛教。”首先确立了密教在一切佛教中的统摄地位。接着,解释说:“一切佛名一佛,一切时名一时,一切处名一处,一切教名一教”。诸佛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常说一切教,此教同是如来秘密之藏,故称一大圆教。有人提出…

《台密史略考(朱封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