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任杰居士)▪P10

  ..续本文上一页油既尽,不久将灭,老亦如是。壮膏既尽不久将死。又如苏莫遮冒覆人面首,令诸有情见即戏弄,老苏莫遮亦复如是。从一城邑至一城邑,一切众生被衰老冒,见皆戏弄,以是因缘老为大苦。除非死至无药能治,虽受老苦而不厌之,祈祷神祗恒愿长寿,无比涅槃安乐法中无此老苦。

  云何病苦?所谓地水火风互相违害,种种诸苦来集其身,一切众生无问老少皆共有之,安乐适身、胜妙五欲,金银珍宝,家族眷属悉皆舍离,所有教诏,男女亲戚,皆不承顺,一切怨家诈来亲附,如此病苦皆不愿求,以是当知病为大苦,安乐涅槃无比法中,清净寂然无斯病苦。

  复次慈氏,云何死苦?所谓众生气绝识灭无所觉知,一切苦中莫过死苦,生老病苦五趣之中有无不定,此死苦者皆共有之。譬如贫苦能劫荣华,如怨憎苦能劫亲爱,死苦若至不拣老少,愚智贵贱一切尽劫。舍此身已入幽暗处,衣服卧具一切财宝莫能用之,裸露而行,复无伴侣,货财不免披诉无地,咄哉!无常,能作斯害,甚大鄙恶不拣怨亲,三界众生无能免离,皆被死伐何能救之,设转轮王那罗延力皆被擒获,当知死苦无量无边,以是观之死为大苦。解脱涅槃无比法中,寂静安乐无兹死苦。譬如有人瀑河漂溺,登陟高山得免怖畏。众生亦尔常为一切生死瀑河之所漂溺,登涅槃山离生死畏,亦如天雨能除毒热尘秽等障,人民安乐身意清凉,百卉滋茂成就果实,如来法雨亦复如是,能除一切烦恼毒热,众生安乐解脱清凉,滋长一切白净善种,成就果实令得涅槃,以是因缘,诸佛世尊舍无常身证涅槃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如来妙体即法身 清净解脱同真谛

   如日与光不相离 如来功德即涅槃

   真我与佛无差别 一切有情所归趣

   生死涅槃等无二 其性不坏无造作

   垢净如如性不异 唯佛世尊独能了

   众生悉有如来藏 三宝于是现世间

   一切有情入佛智 以性清净无别故

   佛与众生性不异 凡夫见异圣无差

   一切众生本清净 三世如来同演说

   其性垢净本无二 众生与佛无差别

   空遍十方无分别 心性平等亦复然

   譬如一切众生界 遍在虚空受生灭

   诸根生灭亦如是 处在无为界亦然

   譬如虚空火不烧 生死不坏无为性

   地水风轮转相依 虚空无有所依相

   蕴处界三亦复然 恒住业种烦恼性

   彼业烦恼住何处 常居妄想无明源

   妄想之心何所居 恒在无为净心性

   蕴处界三假施设 一切法性本无住

   业惑相持如地水 妄想转动犹如风

   心性本净如虚空 妄想依空无所有

   烦恼业苦从妄起 业苦还为烦恼因

   惑业循环无定居 无因无缘无所会

   无生无灭性空寂 本体光明智清净

   自性无生无变异 烦恼无明垢所覆

   亦如翳眼见二月 众生二执亦复然

   烦恼犹如众蜜蜂 其蜜即喻如来藏

   此蜜众蜂共围绕 智者护身能取蜜

   无相六度为方便 而能证彼法界身

   譬如五谷糟未除 不堪与人充美膳

   菩萨烦恼糠未遣 不能施人甘露饭

   行人遗宝落秽处 设经万岁无损污

   天眼见宝知所在 收取洗拭随意用

   佛见众生性无二 为欲涤除烦恼秽

   大乘甘露而为水 涤尽尘劳佛性现

   譬如新生五谷芽 说米有无未决定

   佛性不离有无中 唯佛自证方明了

   法宝自性恒清净 诸佛世尊如是说

   客尘烦恼之所覆 如云能翳日光明

   无垢法宝众德备 常乐我净悉圆满

   法性清净云何求 无分别智而能证

   譬如池水净无垢 其中莲花妙无染

   如月蚀已重光明 亦如皎日出云翳

   无垢功德遍庄严 涤除烦恼光明现

  佛告慈氏,当知第一法宝,即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

  复次慈氏,应知第二法宝者,谓即戒定智慧诸妙功德,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此三十七法与前清净法宝而为方便。云何方便?以修此法而能证彼清净法身。当知此即第二法宝。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第三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妙法蕴,调伏纯熟有缘众生,而令阿难陀等诸大弟子,一闻于耳皆悉忆持,摄为五分: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奈耶藏;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覈究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若彼有情乐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契经调伏对法般若,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复次慈氏,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呾缆藏;其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师利菩萨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手菩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如是教门能除有情生死烦恼长夜黑暗,速能出离证解脱果。譬如明灯能除暗暝使得见道,佛亦如是,燃智慧炬能照有情十不善暗,使见善道。设彼有情悭吝财宝,闻此法已,便能惠施一切贫穷,若有恶业众生,闻此法已,舍恶修善,若瞋恚者便能忍辱,懈惰有情闻已精进,散乱众生闻已寂静,愚痴有情闻是法已便发智慧,得智慧已悉能回心修种种善,又诸有情闻此法已,闭恶趣门开涅槃路,犹如甘露证解脱果,当知此即第三法宝。

  是三法宝,一切众生应当皈依无为法宝。一切法中最尊最胜莫过无为,何以故?以于生死大苦海中能为船筏,能作有情甘露良药。又是殑伽沙等诸佛菩萨,三无数劫六度万行所证之果。如是妙法功德圆满,以是皈依无为法宝。若有众生受持经者当发是愿:愿我皈依如是法宝。归是法已,愿令五道一切众生,亦发是愿,我今皈依,亦令有情安住于此功德法中,引至涅槃真实宝所。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第三法宝。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真实僧宝?言僧宝者亦有三种,一者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祐福田,虽为福田无所受取,诸功德法常不变易,如是名为第一义僧。

  第二圣僧者,谓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觉三贤十圣,如是名为第二僧宝。

  第三福田僧者,所谓苾芻、苾芻尼等,受持禁戒,多闻智慧,犹天意树能荫众生,又如旷野碛中渴乏须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霔应时充足,又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福田僧宝亦复如是,能与有情安隐快乐。又此僧宝清净无染,能灭众生贪瞋痴暗。如十五日夜满月光明,一切有情无不瞻仰,亦如摩尼宝珠能满有情一切善愿,如是名为第三僧宝。

  是三僧宝一切有情云何皈依?应作是说,当令归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所以者何?以是无为常住僧故,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自证之法,皈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一切苦故。复愿有情当获如是无漏功德,得此法已演三乘法度脱有情,我所皈依佛法僧宝,不为怖畏三恶道苦,亦不愿乐生于人天,誓救有情出生死苦,是则名为皈依僧宝。

  复次慈氏,若有众生,皈依三宝应发是心:我今此身已生人趣,得离八难,难得能得,以善方便当习一切胜妙之法,若我违于如是上愿,不求善法则为自欺,亦如有人乘船入海,至于宝所空手而归,如是皈依佛法僧宝脱苦方便,若不皈依后悔何及!既知是已当须勉励,精勤修习速愿成就,善法既成,过去罪愆,应当忏悔使令除灭。

  复作是说,我从无始生死已来,身口意业所作众罪无量无边,皆从虚妄颠倒心起,而于父母和尚师长,佛法僧宝尊重之境,所作诸罪今皆忏悔,复为二事造作诸罪,极重恶业如妙高山。云何为二?一者亲爱,二者怨嫌。若于生死急难之中而彼二类怨亲有情,而于我身不能利益,应作如是遍观察之,彼与我身悉归磨灭,而我云何乃作斯罪。

  又于十方世界一切有情造诸善业,及学无学独觉声闻佛,及弟子一切贤圣我皆随喜。

  复次,于无始际生死轮转受五趣身。无量怨亲于我未曾获得毫氂利益之事,现在未来亦不可得,我于无始为彼怨亲所作诸罪我愿自受,誓不扰他一切众生。若我重患之时求亲爱人,慈心瞻省扶侍我身。摩抆沐浴供给饮食,病瘦医药种种相资,虽则如斯而于我身病苦之中无相代者,况于未来而能救我生死大苦。而我此身于现世中无依无怙,何况未来,我身既然,有情亦尔,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皈依真实三宝,何以故?以常住故。譬如有智之人于险难中,求有力者以为救护,众生亦尔,生死险难,皈依三宝以为其主,方能越渡生死大河,我若得已亦为其主,覆护一切苦难众生。能发如是大誓愿者,得大信心而于佛前,长跪合掌偏露右肩,作是皈依佛法僧宝。譬如世间贫贱之人,一切有情见皆轻蔑,策役驱使种种呵骂,凌辱其身,既被轻贱,遂求尊贵有力之人以为其主,便能免离种种欺辱。有情亦尔,或生恶趣及在人中,恒被诸苦逼迫其身,为求免离皈依三宝。如是诸苦悉得解脱。

  归三宝已,复发是愿:愿我救护一切众生,渡生死海到涅槃岸,如大商主导诸商人,度大旷野沙碛险路至无畏处。三宝导师亦复如是,导引有情度空旷处生死长夜,至…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任杰居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