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20~29)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18

  

  心由境起,烦恼的种子随境而起作用

  提要:

  ·暧在心里,人就热情,冷酷的心尽干坏事

  ·把温暖送给别人,促进人类的互助同情,人就会健康长寿

  ·不了生死,对自己太冷酷,把热乎乎的心对着众生,就叫大乘

  ·火表智慧,能烧烦恼薪,能成熟善法

  ·心由境起,烦恼的种子随境而起作用

  ·初地修欢喜,慈心与乐,二地修离垢,持戒才能止恶行

  暧在心里,人就热情,冷酷的心尽干坏事

  另一个作用是暖。太阳也有暖,火光也有暖。暖在心里,人就热情,不会冷冰冰的。年轻时看过一部电影,叫《冷酷的心》,有个人向魔鬼要求:“我要发财,你有什么办法?”魔鬼说:“我有办法,只要换一颗心好了。”结果魔鬼给他换了一颗冷酷的心,他从此对人冷酷,尽干坏事,乃至于贩卖人口。后来他才明白,发了财更苦,结果又跑到魔鬼面前求:“把我原来的心换过来,我不要冷酷的心。”

  把温暖送给别人,

  促进人类的互助同情,人就会健康长寿

  我们多观光明,心里暖洋洋,冷酷的心也变成一个温暖的心。人靠自己的温暖生存,把自己的温暖输送给别人,能促进人类的互助、同情,促进人世间的幸福。这种温暖能使我们身体暖洋洋,血脉畅通,人长寿。有许多人身体一暖,病就好了。老年人身体不容易发暖,病也多,所谓血脉不通、关节冷、脚冷,晚上泡脚,泡来泡去泡不暖。十多年前,我在交通大学教禅定,大学里的老师,有的已经老了,他说:“我学了禅定,今年冻疮也没生,原来睡觉要用热水袋,现在也不用了。”

  不了生死,对自己也太冷酷,

  把热乎乎的心对着众生,就叫大乘

  上次给你们讲过,在修行上首先要发暖,暖顶忍世第一,世第一的阶段时间很短,一下子就超过,超过就证果了。大乘修法跟小乘修法都离不开这个道理。小乘心度自己,不肯广度众生,度也度,没几个,所以叫小乘。乘就是车子,小乘好比是自行车,自行车后架上坐一个老婆,前档上坐一个儿子,再多也坐不下了。大乘好比是大汽车,门一开,几十人都上去了,可司机只有一个人。就说小乘心吧,小乘心的人可没有对自己冷酷啊,不过他心量不大,心量不大成不了佛的,但也可以了脱生死。他看到做人太苦了,死了也许还要做畜生,每一道都流转。他想:我再生死流转,对我自己太冷酷了,所以要解脱自己。也是靠对自己的一颗热乎乎的心,你把这颗热乎乎的心对着大众、对着众生,那就叫大乘。

  火表智慧,能烧烦恼薪,能成熟善法

  大乘初地修法,“如地金月火”,火就是智慧,能烧掉我们的烦恼,成熟一切善法。烦恼在哪里?有人说烦恼在心里。心在哪里?佛说“众生无心”,众生没有心的,“由境生心”,由于外面的环境才产生自己的心理活动,这不是唯物辩证法吗?为什么研究唯物辩证法的人,却说佛教迷信?这都是佛弟子不懂佛法搞出来的,讲出话来全是封建迷信,所以说败坏佛教、摧灭佛教的就是佛门里的人。

  心由境起,烦恼的种子随境而起作用

  境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怎么可以离开生活环境修行?离开生活,烦恼都起不来,修啥个行?一般的人,假如烦恼比较轻一点,一个人在房间里,我看烦恼也不会大吧,最多打打妄想。但是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可厉害了,一个人在房里想想,也会气得拿起杯子就往地上摔。没人惹他,他也要起烦恼,为什么?虽然面前没有境,可是心里有种子,这个种子怎么会种下去?还是由于境——过去生活中种下了种子。所以我经常说这句话:修行要在生活里修,生活就是我们修行的场所,而且能修得更圆满。

  初地修欢喜,慈心与乐,二地修离垢,持戒才能止恶行

  到了二地离垢地,要修得清清净净,离开所有的肮脏,主要是修持戒,戒能止住我们恶行。初地是欢喜地,如果你要使自己欢喜,首先要使别人欢喜,别人不欢喜,脸色就不好看,你看到了也欢喜不了。怎么使别人欢喜呢?很简单,教你们一个办法,就是布施。你向他拿,他不高兴,你给他,他就高兴,他高兴了,你也高兴,你也不吃亏的了。初地主要修布施,所以叫欢喜地。说“我没钱布施。”你说话前先笑一笑,布施他一个微笑,他心里就欢喜了。佛说: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这叫未言先笑,还结了一个好缘,这是举举例子。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18

  

  佛法智慧不能离开缘起性空的道理

  提要:

  ·有智慧的忍,才能发智慧的光

  ·不该忍的也去忍,这种人越忍越愚

  ·有智慧的忍,心转变了,境也转变了

  ·无漏智慧要出生在佛法的智慧上

  ·佛法智慧不能离开缘起性空的道理

  有智慧的忍,才能发智慧的光

  三地发光地,主要修忍辱波罗蜜,一切都要忍,但要智慧的忍,可不能愚痴的忍。佛教不是宗教,宗教说:你这边脸给人家吐了口水,那边脸也伸过去给人家吐。这真叫阿Q精神。我为什么反对《了凡四训》?从原则上讲,佛门讲堂是专门讲佛法,袁了凡讲的是封建儒教,你怎么可以到佛门讲堂来讲《了凡四训》?佛弟子又不是皈依袁了凡。还有一个原因,我记得《了凡四训》有提倡“百忍堂”,要圆满一百个忍,连自己的媳妇给人家拖走了,他也忍。你嘛百忍成就,媳妇嘛倒霉。佛教讲的忍是智慧的忍,要忍出智慧来,别人由于你的忍也能觉悟起来,这是积极的忍,不是消极的忍。

  不该忍的也去忍,这种人越忍越愚

  佛教要跟烦恼斗,哪可以百忍的?释迦佛称我们是娑婆众生,娑婆的意思就是堪忍,不应该忍的他也去忍,这种忍越忍越愚痴。我们反对愚痴的忍,主张智慧的忍,为了别人的利益,哪怕自己吃点亏,牺牲一点,也要忍,一忍就有福气,一忍就能改变环境。

  有智慧的忍,心转变了,境也转变了

  我年轻时住在上海老式房子里,阳台在屋顶上,有个铁梯子。有一次,我家面盆暂时在铁梯子上放一放,邻居要走上去,不小心把这个面盆一碰,掉在底层地上。我妻子就忍不住了,“叫他赔!”我说:“你呀,不怕人家笑话,难道咱们一只面盆还买不起?咱们这么穷啊?”那个时候结婚才不久,所以我的老婆还是挺尊重我的,既然我说了,她就算了。结果面盆捡起来,敲瘪了,没有破,还能用。从此环境变了,我一出门,那家邻居就跟我打招呼,这就忍出智慧来了。这种道理,不学佛法的人怎么会懂?

  忍了以后不会冒火,体内的能量就不会往外放,聚在身体里面,慢慢就发光了。当然这个光,人的眼睛不一定看得见,人的眼睛只能看见太阳光。菩萨能发光,主要靠修忍,当然还要修别的。

  无漏智慧要出生在佛法的智慧上

  四地是焰慧地,这个火焰就大了,火表示智慧,这可是佛法的智慧,不是世俗人的智慧。世俗上吃小亏占大便宜,人们也称是智慧,挖空心思赚钞票,人们也说是智慧,连赌博赢了,人们也说他有智慧。有一次我坐火车,一个人大讲特讲打牌要讲究牌风,我听不下去,就开口了:“打牌还要牌风吗?你的意思就是输要输得起,赢要赢得起。你想想,输的人为什么输不起啊?他连家里的电视机、电冰箱都卖光了,本来想翻本的,结果又输了,他着急得要跳黄浦江自杀,你还要人家输得起?”他吓坏了,就不敢说什么。

  挖空心思占便宜的小智慧、小聪明,那可不是佛的智慧,人间的一切学问,包括儒教的、包括现代的,都叫有漏法,都有漏洞的,都比不上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无漏法,所以这个火要出生在佛法的智慧上。

  佛法智慧不能离开缘起性空的道理

  我们已经讲了,宇宙的永恒就是一个空,一切都要变,唯空不变。宇宙间的种种的物质、气体全在运动,空气流动成为风。有了动性,就有缘生。因为一动,各种条件就会发生变化,随着条件的变化,就会产生种种新的事物。所以风鼓动火,我们应该用佛法的智慧来鼓动我们的智慧火,这个智慧不能离开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  2002.2.18

  

  愚人的好心,助长了别人的坏习气,

  因果也要算在你头上

  提要:

  ·不学佛法,众生的佛性发辉不了原有的光明

  ·人天道修福,出离道断烦恼,菩萨道自苦他安乐

  ·愚人的好心,助长了别人的坏习气,因果也要算在你头上

  ·乱供养也会有罪过,并非“出钱就有功德”

  不学佛法,众生的佛性发辉不了原有的光明

  有因必有果,因不等于果,可是它会发展成果。科学发明就是讲因果,例如氢气氧气算因,合在一起就变成水,变成果了。关键在中间,要使它们合起来,合起来就发生变化了。使它合起来,就要讲条件。缘就是条件,没有缘,因仍然是因,果仍然是果。种子放在仓库里,永远是种子,要泥土、阳光、水分的缘它才会开花。凡夫虽然有佛性,如果不学佛法,这个佛性永远发挥不了原有的光明,还是做老众生。有了佛性再做老众生,惭愧不惭愧啊?就等于说有了一个无价之宝,仍然要饭,笑话不笑话?众生虽然有佛性,要学佛法的智慧,才能够发生变化,才能成佛。小孩子不进学校,再聪明也没有文化,将来也不能当老师。人世间这种普通道理,怎么佛弟子会不懂?还不想听佛法,那不是在如来脸上抹黑吗?

  …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