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观开示(30)
◎傅味琴 讲于 2001.4.17
一起胜过他人之心,
平等心就越来越远了
提要:
·一起胜过他人之心,平等心就越来越远了
·佛门搞个人崇拜,个人感情,佛教就要变顔色
·有了好胜心,被打倒的却是自己的平等心
·好胜心的人,必然会引起名利斗争,在帮助别人上也会故意含糊
·有生必有死,修行人又何必庆祝自己的生日
发心大要
4、不可起胜过他人之心
5、不可盲无目的,堕于愚痴
6、应发自利利他种种善愿
一起胜过他人之心,平等心就越来越远了
我们继续讲修禅定的发心大要:(一)思惟生命无常,禅定可贵,(二)要有意乐敬信,听闻法要,(三)不可起名闻利养之心,这三条已经讲完了。今天讲第四条:(四)不可起胜过他人之心。出世法跟世间法两样,世间法以胜过他人为荣,叫做竞争,当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是用种种的刺激来刺激人的欲望,能胜过别人,就给你奖励,工厂、公司都有奖金,最明显的就是运动会的比赛,都想夺冠军。出世法可不能有胜过他人的心。一想胜过他人,就会引起种种不恰当的心态,失败的人嫉妒、自卑,胜利的人得意、趾高气扬、蔑视他人,这些都是烦恼,这样离平等心就越来越远了。
佛门搞个人崇拜、个人感情,佛教就要变顔色
可是佛教传到中国来,大变样。有很多人,一听到我讲法时提到佛教历史上的错误,他们就大不以为然,好像我这个老师太傲慢,连古代大德讲的话,也要提出来分析分析。这并不是以我个人的意见来分析,我是根据佛法来分析,到底是高僧大德高,还是佛高?众生最容易犯的一个习气就是:个人崇拜、搞个人感情,拿原则做交易,如果不去掉这些恶劣的习气,佛教就要变颜色。
中国佛教历史上传下来的种种作法,错误很多。可只要做的人有名就会被称为大德、高僧、古德。你对他们不能批评,你一说话,别人就对你反感。可他再高也高不过佛,再大也大不过法。最近有位法师讲经时还讲:出家人就是要纠正错误。高僧大德做错了就不能学,说到底你是佛弟子,眼里没有佛,不照佛的话去做,你在佛弟子的血统里,就好比背叛了父亲。
有了好胜心,被打倒的却是自己的平等心
举个例子,你们说,佛门里应该不应该练武啊?(下答:不应该。)佛教里受了五戒的居士,连打人的棍棍棒棒全要丢掉,出家人哪能够拿刀拿剑?《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因为他犯了罪,他出家是为了逃避抓捕,可他像个出家人吗?
佛说:佛弟子不可有胜过他人的心。练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胜过他人,佛弟子是修平等心,你把对方打败,就有了高低,你打败的不是对方,你打倒的是平等心啊。
好胜心的人,必然会引起名利斗争,
在帮助别人上也会故意含糊
同学之间,也不能有胜过他人的心。如果你想胜过他人,那可糟了。譬如你想考得成绩比别人好,别的同学法义不懂来问你,你故意含糊,让他考得差。有胜过他人的心,你还会全心全意帮助他吗?而且必然会引起名利斗争。法师讲经时就说:“你搞开光,我就搞升座;你做生日,我搞祝寿,比人多、排场大、花钱多,这还像佛门吗?”
有生必有死,修行人又何必庆祝自己的生日
自己的生日最好忘记,何必那么重视啊?生下来的头一天,就是走向死亡的头一天,难道是庆祝我又生死流转了?我们对佛菩萨的生日应该庆祝,通过诵经、讲法,这能带动众生,提高对佛菩萨的恭敬心,学习佛菩萨的精神。咱们都是凡夫众生,有什么了不起?
空观开示(31)
◎傅味琴 讲于 2001.4.17
好胜心的人,有追求、有执着,
心还能定得下去吗?
提要:
·同学生日不送礼,燃灯供佛又供众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佛说没有胜利者,今天你胜他,明天就会被别人打败
·修行人帮助别人,提高自己,这不叫好胜心
·好胜心的人,有追求、有执着,心还能定得下去吗?
·修行要隐藏功德,不要问别人得什么境界,也不要故弄玄虚来显露自己的
功德
同学生日不送礼,燃灯供佛又供众
我们规章制度规定:生日不得送礼,也不得吃面,最多晚上大家联欢联欢。在头一次学生生日的时候,我倡议搞了几个节目:挑重担、供众、燃灯供佛,全搞法上的事情。千万不要学外国人,买一只蛋糕点了许多蜡烛,一口气全吹灭。咱们佛门以灯的光明代表智慧,吹灭蜡烛,用意岂不在扑灭光明?因为贪吃蛋糕啊,蜡烛不吹灭,蛋糕就吃不到。佛门里对五欲起贪心,一样会把法吹灭。有正法存在,那些搞名搞利的人就搞不下去了呀。
我对自己的生日记不得的,从前我连自己的年纪都记不清楚,我家里的人几岁、生日,我全不知道。大概是前年,居士林请我去吃饭,说是我的生日,搞了好几桌。我说说笑话,吃过以后老生病,一点不起作用。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今年我生日,我自己不知道,就算前几天有人提醒我,提醒完我就忘记了。我早晨上法座,桌上一张纸条:祝老师生日快乐。我才想起来今天72岁了。72岁快要无常了,闭起眼睛来观无常,还快乐什么呀?“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天过去了,我们的生命又减少一天。“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好像很少水里的一条鱼,还有什么快乐?水一天天干下去,水干掉了,鱼就死了。如果经常想起这句话,还有什么心思跟人家比,好好地学法、断烦恼了生死都来不及。
佛说没有胜利者,今天你胜他,
明天就会被别人打败
八四年,呼和浩特电视广播局请我去讲学,过年时领导说陪我看录相,其实是我在陪他。武打片里这个人武艺高强,把那个人打死了,又来了一个人,又把这个人打死,又来一个把他打死,最后全部死光,这就是好胜的结果。佛说过没有胜利者,你今天胜利,明天就会给人家打败,所以胜过他人的心是要不得的。
修行人帮助别人,提高自己,这不叫好胜心
从另一面说,如果你鼓励自己努力、精进,这是好的。修行不及人家,你要有惭愧心,应该要努力追上去;如果超过他了,也不要傲慢,要帮助别人,应该知道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像这种情况不叫好胜心。
好胜心的人,有追求、有执着,
心还能定得下去吗?
修禅定千万不要有胜过他人的心,发个誓半年入定,你有这颗心,你就难入定,因为你有追求,你有执着,你还能定得下去?这种心空不掉,哪有定?一个说:我这一生不要虚度,要证初果,另一个说我要超过你,证二果,另一个说我要三果,下一个说要四果,那都是在闹着玩。所以大家不要比功夫,也不要比高下,咱们又不是搞世间法,也不要查问人家有多少功底?
修行要隐藏功德,不要问别人得什么境界,
也不要故弄玄虚来显露自己的功德
外道讲功底,喜欢问人出了什么功能。现在佛门里很多人也喜欢搞这一套,其实是炫耀自己。有的人也知道功德要隐藏,可是他还留一条缝,叫你从他缝里看。
当年成都昭觉寺刚恢复,把清定上师请去,我们这些跟清定上师学法的居士也跟去了。有一天,我在寮房门口,一个年轻的女居士走过来,跟我说,“你是老前辈了,修了这么多年,有什么境界啊?”我说“没有啊,你呢?”“有是有一点,不能说,不能说。”你知道不能说,也已经说出来了。你干脆全说出来,让懂法的人衡量衡量你这个境界,到底是真还是假?
空观开示(32)
◎傅味琴 讲于 2001.4.17
修禅定,不可盲无目的,
堕于愚痴,应发自利利他种种善愿
提要:
·修禅定要一心不乱,不要为名把别人排挤掉,不要为利比排场
·修禅定,不可盲无目的,堕于愚痴
·掉举昏沉是禅定二大障碍
·愚痴的人易入枯定,开不出智慧来,佛教禅定不求功能、神通,不贪禅乐,
为开智慧、了生死
·修禅定应发自利利他种种善愿
修禅定要一心不乱,不要为名
把别人排挤掉,不要为利比排场
修禅定要一心不乱,名利上抬高自己,也离不开为了胜过别人。名,最好把别人排挤掉,或者从别人背上踩上去;利,比排场。听说在富的地区,有个和尚挂的一串念珠价值万元。出家人应该依戒依法,贪了荣耀放不下空不掉,入不了定。
修禅定,不可盲无目的,堕于愚痴
第五,“不可盲无目的,堕于愚痴”,只知道我要修行,佛法也不懂;打坐到底为了啥,也不知道;怎么样打坐,也不知道,即使你不是在修外道定,可你不懂佛法,不懂禅定的理论,没有善知识给你带路,你很容易走错路的。
掉举昏沉是禅定二大障碍
就拿禅定本身的障碍来说,不是昏沉,就是掉举。掉举就是打妄想,昏沉就是昏昏沉沉。粗昏沉就是头低下来,打瞌睡了,慢慢真的睡着了。这倒也罢了,就等于你在睡觉吧。如果掉入细昏沉,细昏沉时人挺舒服的,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妄想,也没有瞌睡,可是起了细昏沉,很容易入到枯定里去。
从前有个徒弟,看到师父在师兄耳朵边弹指,意思叫他出定。徒弟不理解,说:“师父啊,师兄在入定,你怎么弹指叫他出定?”师父说:“他入的是枯定,那是一潭死水,没用的,开不出智慧。”有的人看了几本书,就想去闭关坐茅篷,也太异想天开了。末法时期众生进了佛门,我慢贡高、自以为是,结果乱搞把身体搞坏,还受人家讥笑:“他是自己业障呀”,“他着魔了呀”,谁来可怜你、开导你?
愚痴的人易入枯定,开不出智慧来,佛教禅定不求功能、神通,
不贪禅乐,为开智慧,了生死
入枯定的人,非但开不出智慧来,还会越来越愚痴,因为他掉在细昏沉里,昏昏沉沉的,就等于掉在无明里。所以修定一定要明白你为什么修定,怎么样修定,不可盲无目的,堕于愚痴。一个人一修外道的法,很难转得过来,佛也说过,有几种人很难度:富豪、位高、外道、邪见,因为…
《空观开示(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