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海如)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

  海如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思想是净土法门的主要核心思想。有关这些思想和内容均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中有具体详细的阐述。通常人们将此三经合称为净土三经。净土宗即依此三经为根本教典创宗立教。净宗又通常将《无量寿经》称为“大本”,将《阿弥陀经》称之为“小本”。两本比较,大本内容丰富详实,小本则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西方净土庄严清净,特别是以信愿行及专持阿弥陀佛名号,求得临命终时往生净土。由于小本简捷易行,故自古以来深受广大信徒的重视和欢迎。因而,念佛法门流传甚广,修此法门者无计其数,得度者无量,影响也最大。本文所关心的是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情况,以及众生如何念佛往生。

  

  一、 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的成就

  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之成就,可从《无量寿经》详知。往昔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世自在王如来在世,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曾为国王,因遇世自在王如来闻法而欢喜生信,于是舍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曰法藏。请佛开示诸佛如来净土之行,决心立志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速成正觉拔生死勤苦之本。自在王佛应其所请,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和人天善恶及其国土之粗妙。法藏比丘闻佛所说尽悉睹见,具足五劫,思维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又发四十八宏愿,终成无上正觉,成满庄严极乐妙土。因为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皆以无量清净行业及愿力成就,所以世界无限庄严和清净,佛之寿命无量,体质光明无限。所以,《无量寿经》说:“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光及无量寿。

  《弥陀要解》云:“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界之际。横竖交彻,皆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这是对阿弥陀佛从名、相到理的理解和认识。

  阿弥陀佛及其西方净土的成就,与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宏愿有着特殊意义的关联。可以说没有四十八宏愿力,就没有阿弥陀佛正报及西方净土依报的如此庄严,更没有通过念佛名号便能往生西方清净解脱的殊胜法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不仅是成就正报及依报之资粮,而且是无限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出苦海的航船。四十八愿,愿愿皆无比殊胜,愿愿都无比清净庄严,愿愿都是对众生求解脱的承诺和保证,愿愿都使众生脱离三界苦海贫穷家,升到西方清净解脱大富贵家,愿愿都是对三界众生的慈悲关怀摄受。阿弥陀佛是普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的导师,是大慈大悲的救世主,是三界最富贵、最具慈悲喜舍的大慈善主。中国《佛门日诵》有偈赞曰:“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 总之,阿弥陀佛四十八宏愿,是为成佛度众生而发,为庄严极乐净土安置众生而发,为接引众生而发,为成就众生而发。由此可知,其国土酬于清净因地,故是报土,以宏愿度生故,又为化土,则阿弥陀佛相应为报身和化身,其自性光明身则为法身。

  关于“西方”之概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对“西方”方位的理解。“西方”的方位是以佛当时说法处为坐标的方便安立,此在《阿弥陀经》中有明确之说明。如经文开始所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极乐世界本无方位,佛说“从是西方”是以佛当时讲经的位置,即祗树给孤独园的位置来确立极乐世界位置的。从现实眼光看,佛说法四十九年,都在印度。因此,狭义地讲,其它世界的方位,如东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上方世界、下方世界,这些世界也都如同西方极乐世界一样,都是以佛当时说法的位置为坐标加以安立的。广义的讲,应该是以我们这个地球为参照物确立这些世界的方位。佛在此界成佛说法,一切教法的权巧方便,随机设教,包括方位在内,是随顺世间法的。从事相上对极乐世界确立以西方方位,这对众生身心向往西方,皈敬西方,一心念佛以求往生是有极大修持意义的。佛讲法不可能离开此界众生的理解,故说佛法不离世间觉。佛说《阿弥陀经》时,不仅有此界常随佛身边的“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此外还有其他界的“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因此,佛说出“西方极乐世界”

  的情况后,不仅为大众所接受,也为各界所知晓。“西方极乐世界”

  这一名称也被作为专有固定的通用名称被此界及他界所沿用,并产生极大的影响。

   (二)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空间位置的理解。佛在《阿弥陀经》里虽然讲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曰极乐世界”,但是,我们在理解上不可机械地理解为在我们的同一空间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无限清净功德的清净业力所庄严成就,非是我等凡夫以俗眼所能看到,也非是我等凡夫以凡身所能进入。说到底,极乐世界非是凡夫境地。要睹见和进入极乐世界,至少要具备两种条件:一是达到念佛三昧时现身可见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一种是佛在《阿弥陀经》里所说的,以信、愿、行称佛名号,达到一心不乱,以此清净念佛业力临命终时,靠阿弥陀佛本誓愿力垂慈接引,往生西方净土。亦即靠念佛清净心,由此界灭,在彼界生。由此可见,对往生者来说,西方净土是唯心净土。因此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实际空间位置不离此法界,而以清净心所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见《华严经》)一真法界,自体清净,性本空寂,众生造染污业,由业力差别,而有三界六道染污差别。诸佛、菩萨以无量功德清净行业,而成就各自清净庄严国土。故知,诸佛菩萨乃至六道众生,皆依此一真法界而随缘各现国土,彼此不相妨碍。有如一室千灯之光,光光相映,各守自体不失。因此,极乐世界本自无方,是阿弥陀佛清净功德和愿力成就。众生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应,是感应道交,是以念佛等清净行业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相应和契合。因此,西方净土也是念佛往生者的一分唯心净土。故说西方净土,体本无方,唯心所现。

  二、念二佛往生

  阿弥陀佛的圆满成就与庄严国土的建立,从一开始就重点体现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上。西方净土法门,一方面体现出阿弥陀佛普度众生出苦海的宏愿,另一方面则要求众生要相信,要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佛难度无缘之人。因此,对我等凡夫来说,不仅要“如是我闻”,更要“欢喜信受、依教奉行”。具体的讲,学修净土法门,主要依据净土三经。三经内容与修法又各不相同。如《观无量寿经》重明行门,以修十六观法为往生正因,十六观法可作为由浅入深的十六个法门。《无量寿经》则详陈此界与西方净土之两土苦乐,使发欣厌之愿。《阿弥陀经》则重在称赞功德而令人起信念佛。三经相辅相成,往生净土法门则义理完备。三经互读,相互参照,则信、愿、行具足可生。

   三经虽具陈修行法门,但难易有别。究竟如何选择修行的门径实为重要。《观无量寿经》以十六观为往生正因,观极乐国土先教作日落观,是以方便引导,观境由浅入深,由粗入妙,引人入胜,弥陀净土实境终能观相如实。尽管如此,要想修满十六观,亲见弥陀和二大菩萨及极乐净土并非易事。因为凡夫之想羸劣,难作想事。

  由于心散乱,很难观微妙之境。因此,在净土学人当中,最注重的是《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这两部经最注重的是念佛法门,虽有大本与小本的不同,但都提到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往生,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会将其接往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有如此便捷之殊胜法门,就不必趋难舍易、费力难为。一句弥陀佛号简便省力,临命终便能往生解脱,岂不快哉!此如善导大师所云:“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因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外无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善导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  一句弥陀,终身可持,即可往生西方求得解脱,这是净土学人最注重的根本修持法门,舍此莫求。《大宝积经》云:“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不劳观想,不必参究。”

   念佛之人往生净土,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神力加持愿力接引,从这点说,是仰承弥陀,靠本愿他力。但念佛之人往生净土,还须自身相当努力修行,达到往生条件才可能往生。仅就念佛法门来说,要至信、发切愿、起真修实行,还须不可缺少善根福德因缘。末法时代,众生福德浅薄,业障深重,不信者多,轻视者众,虽有修净土法门人数极多,但信不真、愿不切、行持不专一,故往生者少,只有少数真诚用功者,才有希望得生。因此,末法时代,即使念佛法门也须靠自力,念佛之人只有真信实行,精勤念佛行持,临命终时,才有希望感应道交,蒙佛垂慈接引,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宏愿接引是他力,念佛之人精勤念佛修持是自力。自力加他力才得往生。

  二者缺一不可。假若众生不念佛、不修福,坐待其成,单靠阿弥陀佛他力接引西方,则三界六道众生早已往生,不复在此界受苦了。

  念佛法门其要有三,即“信、愿、行”。三者具足,往生有望。

   (一)信

  凡修学净土法门之人,在修学之前,首先要具足正信,不信则不能行,要深信诸佛所说。即是要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相信阿弥陀佛…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海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