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
了意法师
(2000年7月24日)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学佛的一些经验。来之前,我比较惶恐,不知道在台湾学习的佛教文化,会不会对大家有帮助。这两天通过与大家一起学习,我认为我们的思想、对学习的内在渴求以及对佛法的信念是非常一致的,因而我很有信心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来谈论佛法。
我们走进山门,都会看到生活禅夏令营的宗旨是提倡“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样一种精神。老和尚在开示的时候,对这个八个字解释得非常好,他讲觉悟是智慧,奉献是慈悲,觉悟人生就是使自己的内心具有生命的真实意义,奉献人生是使一切众生在精神世界里都能觉醒。在这几天里,我看到了未来中国佛教复兴的真正希望,因为我看到了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层的支持,看到了居士、大护法们有力的护持。再者,就是我们拥有非常大的资源。这些资源是祖师、大德们留在我们这块土地的,象昨天大家去的临济寺,我们现处的柏林寺是当年赵州禅师弘法的道场,都留有非常多的历史和祖师、大德们的训示,可供我们学习。还有就是我在台湾看不到另外一种资源,你们这些非常优秀的青年人。在台湾要年轻人学佛是很辛苦的,我在台湾负责组织“世界宗教青年会”,那些年轻人每天跟我讨论的是他的宠物是哪一只,网络上在流行什么等类似的问题,与他们相处,我得千方百计想如何把佛法融合在里面。但这几天与你们相处,我发现你们的确很有深度,使我们的弘法工作要方便容易很多。师父和我们非常高兴,未来佛教在这块土地上,一定会蒸蒸日上。
据讲,前一阵子在大陆发生过非常严重的非正信宗教问题,去年台湾也严重。我们这次在北京见到了一位社科院的王博士,给了我一本“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杂志,我发现有一篇关于如何破除邪教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提出了三个论点。一是要破除错误的信仰,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法律,让正确的信仰能够顺利、顺畅地在社会上发展,而使错误的信仰不要影响社会。二是多推广正信的、对人类有帮助的宗教,让正确的信仰普及开来,让人类留下的好的思想弘扬广大,错误的信仰就会慢慢消失。三是培养每个人善的念头,使社会人心都向善,通过社会教育,人人都有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正确善念,整个社会就不会趋向于那种好奇、迷信的宗教。
我们灵鹫山无生道场,对护法善信们推广的第一个理念,就是一念善心。一念善心对众生,社会的影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大智度论》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要去一个国家弘法,那个国家的国王听说佛陀只要到哪个国家,那个国家的人民都会向往、敬仰佛陀,他就担心佛陀的威望、魅力超过了自己,于是下命令任何人都不可供养佛陀,谁供养了就要罚五百块钱。佛陀到了那个国家后,结果没有任何供养,挨家挨户地托钵,就没有人敢出来。最后,佛陀碰到了一对老夫妇,正要把一碗坏掉的粥倒掉,见到佛陀在他们面前托钵,便讲:“佛啊,如果您不嫌弃的话,这碗粥就供养您吧!”。佛陀高兴地接受了供养,并对他们说:“因为你们这一念的善心,一念布施的心,你们来世将会到天界去享受你们的福报。”旁边有位婆罗门,心想:这家在做什么,怎么敢出来供养?听到佛陀的话就反驳问:“供养一碗坏掉的粥,怎么会拥有这么大的福报呢?”佛就问那位婆罗门:“你这一生看过最特别的东西没有?”婆罗门答说:“我看见过一棵大树,它的树荫能够庇荫五百人。”佛说:“你知道这棵大树是怎么成长的呢?它的种子跟米那么大,这么小的一粒种子,能长成这大的一棵树,来庇荫如此多人,更何况供养一碗粥,当然能得到很大福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能心存善念,就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因此,我其诚希望大家在信仰的过程中,能够有好的老师,有好的心念来学习,在求道的路上更顺利,别走很多冤枉路。
大家喜欢提有关人间佛教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在出世的学习及入世的工作上有些经验体会,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是在大二的时候到灵鹫山上亲近师父的,当时山上只有一座小庙,有些象你们常见的小祠堂,还有一个山洞,师父就住洞里进行断食闭关,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只有一个菩萨在护关。上山之前,学长告诉我:“你知不知道有个花果山福地,水帘洞里面住了一个和尚,是不吃东西的。”我出于好奇,就跟同学们上去拜访师父。师父见到我们说:“年轻人,你们来了,就走一走吧。”师父没有特别理我们,我们就一直打坐,坐到晚上十点,觉得不能白来一趟,就去请师父讲法,当天师父并没有讲很多的话。可是第二天,我们要走的时候,师父却说:“我送你们两个礼物。”当时一听,我们觉得很惭愧,穷学生对师父没有供养,师父还要给我们礼物。师父接着说:“有两个重要的礼物。一个是,如果你们没有办法彻底了解觉悟这条路的话,你们要做的是因果,因为把因果做好,生生世世就不用害怕有讨债的人找你麻烦,也就是善因得善果。再一个是,如果你们想要追求无上的真理,你们除了做好因果之外,还要去做一个农夫,要去播种,因为觉悟的种子,就是未来的收成。”这个因果、播种的观念,一直对我印象极深。
我跟师父出了家后,对什么叫播种才有了真正的体会。因为,如果整个宇宙的智慧是一个集体的意识,大家都互相串连,就象网络一样相关,那么把你的学习、成就、了解的东西,可以去给一百个人、一万人都学习知道,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根性比我们要好,有一天那些人觉悟了,它会把觉悟的果实,再回播到我们的身上,我们今天在这里学习,可以尽量地去播种,把觉悟的道理遍洒在每位有缘人身上。
在台湾有很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出家,我这几天也听说,这边也有这样的现象,这是非常有希望的。我出家的时候,父亲对我的支持、感动是很大的。我小的时候,妈妈就过世了,我想出家就担心我爸的心脏病,于是我试着对爸爸讲:“如果我出家,您会怎么样?”没想到,我爸爸回答道:“你要出家,那你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应该给我讲,到了大学毕业以后才走,已浪费了很多社会资粮。我不图你回报我什么,你去深山里修行,如果对社会没有一点贡献,你快要被饿死、冻死,我也不会送去一粒米、一块钱,你就不用再来找我了。”后来,师父说:“你来出家,不错啊。”我说:“不行,我爸爸有心脏病,万一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我怎么都赔不起。”师父说:“不会,如果你真的为利益众生而出家,他身体一定会健康的。”所以,我就毅然出了家,我的老父今年已八十几岁了,身体还蛮健康的。
出家以后,我就非常忙,开始时做文化出版,出了些佛教的书,后来又做了些社会公益的服务工作,被我家乡佛堂的居士们知道了,传到我爸那里,他很赞成:“这样很好,对社会有贡献。”三年前,我爸爸也在师父这里皈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好象也做点事,没有在左右邻居面前丢脸。可是,这几年我爸爸又跟我说:“你还是好好修行吧。如果你整天忙忙碌碌,没有好好地参悟、打坐,那你临终时自己就没有把握了,不象你哥哥姐姐他们都有儿女,可以帮他们办理后事。你最好自己可以有把握,一个念头可以超脱自己。”我父亲的这些话,使我得到很大的启发,就是在自己的觉悟人生、培养自我智慧上,要非常地认真;在面对社会大众、奉献人生上,要有一种强烈地使命感,这是我决定出家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当然,因缘是很重要的,如师父的接引、环境的促成,这都是出家的很多因缘和合。
师父教育我们的方法是启发性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学,他找不同的老师来教导我们,但不管怎么学,都归纳在戒、定、慧上。出家人要了解所有的戒律,并遵从受持。与你们在家人有关的戒律是三皈、五戒。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就是皈依一个觉者;皈依法就是要学习觉悟的方法;皈依僧就是皈依能够带领我们学习真理的老师。五戒就是指杀、盗、淫、妄、酒不可做。杀戒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动物常害怕被杀,是因为过去曾伤害过其他生命;盗戒就是尊重别人的财产,常听说谁家的东西又丢了,谁家又被偷劫了等等,恐怕是前世造的恶缘;淫戒就是要尊重别人的家庭,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幸福;妄戒就是不打妄语,你不诚信别人,未来别人就不会诚信你;酒戒就是不要让自己迷惑,当你迷惑的时候,就会发生前面的四种行为。所以,五戒是我们在生生世世能够有好的果报的一个很重要原则,大家不可以不警觉。出了家,首先要守沙弥十戒,作用是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地去反省自己、训练自己,为成为一个正式的出家人作好准备。作为正式出家人,比丘要守250条戒,比丘尼要守348条,还有最重要、最难守的戒是菩萨戒,就是我们为利益众生要做的事情,在内心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规范。其实,只要你念念都为了利益别人,为了别人着想,不去伤害别人,你就是一个菩萨。而我们一般常人往往随便动一个念头,就是想占人家的便宜,或者自己想懈怠,这不好,不是菩萨应该有的行为。我们出家人的生活,是通过戒律让自己有一个成就的范围,我们不去侵犯别人,别人就不会来侵犯我们,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自己好修道,好好禅修。
什么是禅修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安定身心,让自己的心安定在正知正见上。举一例子,我们山上有一个老法师,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如果超过了就骂自己:睡死了,睡死掉了!看得出是非常精进的。可是,有一天,我跟她、还有别外一个师兄三人一起去台北办事情,在路上碰到了一个疯子,疯子冲我们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个老法师就很紧张,一直问:“怎么办?怎么办?”我就想了个办法把疯子给支开了。那时候,我就…
《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了意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