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喜怒哀乐必然是精神性的东西,比如我们常说今天的事情办得很顺,很顺就是一个精神状态;今天的事情办得很糟糕,也由精神来体验承担。所以,一切人的社会活动,全部要由自己的精神来承担。在谈社会化时,要用这个禅的道理去观照。如果我们真正像老师告诫我们的“随所在处建立学处”,念念不忘把我们的禅修放在这个地方,那么我们无论干什么,在政府机关、企业、大学、基层都可以干好事情。
我自己的经历也是很有趣的,先后当过知青、搬运工、营业员。现在正式身份还是营业员。在成都时,一些新闻媒体对我讲:“老冯,你现在怎么不站柜台?站柜台我们好炒作一下,像你这样的学者还站柜台,报道出去多有趣!”当年站柜台时是老老实实地站,根本没想其它什么;当搬运工时,也是老老实实每天踩着三轮车在成都大街小巷里跑。贾题韬老师那时在文殊院讲经,我每个星期用三轮车送他去办讲座,中午又把贾老师送回家,贾老师表扬我踩三轮车的技术还是蛮不错的。
生活禅本身就是社会化的东西,大和尚提供这个机会,让大家共同体验、学修生活禅。我们要明白根本的一条就是内外圆融的禅行,禅行不是偏的,是圆融的、是无碍的,我们明白圆融无碍的道理,对社会化就不会持异议。学佛的人当中也有“左”的思想,认为真正修行就是一定要天天在寺庙打坐,这种观念是很偏激的。无论在家、出家,只要我们的心是向上、向善,我们的心用在戒、定、慧上,用在无住上,我们就是真修行人,这不是嘴巴上说的事情。
三、 具体化
我们谈禅、谈禅修、谈道德、谈菩提、谈生活禅,到底能不能具体化?有没有可操作性?昨晚大和尚召集一些法师、老师开了个会,静波法师就谈到现在有很多人去学密、学南传佛教,觉得汉传佛教寺庙里没有法,没有可修证的法,原因是自己认识不到。所以,大和尚反复强调修学佛法要有可操作性。如果离开了可操作性,大家学了许多年,一点体会都没有,什么效益都没有,那是不行的。因此,生活禅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成都有个朋友问我学佛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告诉他:一是可以美化人的道德、品格、气质;二是可以优化人的智慧;三是可以强化人的力量。有这三点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工作当中得到自在。
我们都是烦恼众生,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这是西方人的说法。佛教里也讲一面是烦恼,一面是菩提。人与人打交道,就像刺猬一样,想靠近,又怕互相刺着了,麻烦很多。中国人在一起容易闹内讧,很多事情办不好、办不成,原因就是内乱太多。所以我们要搞好成为人、成为君子、成为圣人的教育。我以前也是一个很不老实的人,野气十足,后来在师父们的培养之下有所改进。我最早亲近的是海灯法师,海灯法师也是虚云老和尚的得法弟子,1956年在江西云居山当方丈,不是现在媒体所讲的,也不是十多年前神话般报道的那样,在我眼中,他是一位非常机智、非常幽默的老禅师,当然,武术也是很不错的。在海灯法师、本光法师那里,我是经常挨骂的,后来到贾老师那里也挨骂,快到四十岁时才少些。也许哪一天还会挨大和尚骂,自己有毛病就该吃药,就该经常受善知识的锤炼,这是好事,有病没有治才可怕。
禅修的可操作性体现在我们要美化自己的气质,优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在成都我参加过几次CEO班子座谈会。当谈到这些问题时,我讲你们当领导、当企业家的要具备“三气”。第一要有庙堂气,当领导的吊儿郎当、说话不守信用是不行的,得有庙堂气,也就是要有稳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庙堂气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贤明、贤达。四月份我来柏林寺,最大的感受是大和尚不仅仅是位长者,而且是非常贤明的领导。大和尚的贤明让我很吃惊,再看一看寺里几位执事师傅都很贤明,我想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由于有这样的领导集体,柏林寺道场的中兴才会那么迅速、顺利。孔夫子讲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就是学这个庙堂气。
第二要有山林气。当领导的、干大事业的人当然离不开庙堂气,但由于要到处做报告、搞策划,事情太多太杂很是劳累,所以还需要有山林气。有了山林气才能超然世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自己,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使自己高明起来。中国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有山林气的,像张良、诸葛亮、李泌、刘伯温等等,有山林气就潇洒,功名利禄看得淡。俗话讲:“事不关已,关已则乱。”如果陷入利害、是非、名誉之中,你的心就会失去光明,就像镜子沾上了灰尘,不能正确反映事物,会影响到正确的判断。有了山林气,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使得我们的眼睛与智慧保持明亮和清醒,使我们在遇到事情时保持一个准确的判断。这就是山林气带来的好处,学佛的人更是需要有山林气。
第三要有英雄气。学佛是大丈夫所为,禅宗祖师就是有“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的气概。没有这样的英雄气,谁敢说“我就是佛”这几个字。必须有英雄气,才能谈得上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在社会上也得有英雄气,没有英雄气就会处处受别人的欺负。英雄气也有团结人的作用。中国人喜欢英雄,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风行,就是中国人都希望有个英雄。我们要干佛法的大事,要荷担如来的家业,没有英雄气不行。
在成都CEO班子上,我谈到这“三气”时,很多企业家非常感兴趣,后来经常打电话给我,要深入谈谈庙堂气如何养、山林气如何修、英雄气如何补,实际上就是把佛教的戒、定、慧换个方式讲一讲,大家就入迷了。这也叫善巧方便,有了可操作性,大家才信服。
我在宝光寺谈法、报、化三身时,当时有个想法,觉得不应该讲那么深,应先把忠孝节义的美德当成我们的化报来修。现代人生活得很现实,我们就应该结合现实来谈。平常一般人不知道佛教“业”的道理,佛教讲“业感缘起”,我们之所以来到地球,来到中国这个地方,是由于我们的业力所致。千万别小看这个业力,不承认业力就不是佛教徒,因为没有业力,就没有因果,因果的载体就是业力。像自然科学讲的物质不灭、能量不灭一样,业力也是不灭的。明白了业力不灭的道理,才能知道什么叫六道轮回,什么叫阿赖耶识,才能明白我们现实人生,明白我们在现代环境中的时节因缘是什么。这样才不会打妄想去超越这个因缘,比如有张绿卡什么的就可到阿弥陀佛那里去,自己拥有大神通等种种非分之想。大和尚提倡的生活禅,就是对治妄想的,就是把种种神怪、非分的妄想打掉。
我在四川看到很多仙公道士、仙婆仙娘,有做法的、观山水的,搞搬运术的、有天耳通的,与他们打交道都要累死,其实都是烦恼积聚、极其愚昧的一些人。记得有一年,国防科工委张震寰主任,托贾老有机会把贵州一个养灵鸽的妇女带到北京,要看看她的功夫。后来那位妇女来成都时,贾老就把她带回了家里并通知我们去。她长得胖乎乎的,是山里的一位妇女,四月份还穿件高领衫,有很多青年人在问她。我没问但我已经明白怎么回事,我对贾老师讲这是假的,她肚子里并没灵鸽这种神物,而是腹语。我发现她的智慧很差,她要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肚子里才能回答,她只听得懂贵州话、四川话,连普通话也听不懂,如果有灵性,讲什么话都应该全懂;而且不是同步的,她说话时,肚子里那个心必须休息,肚子里说话,她就得休息,如果是两个就应该可以同时说;再就是四月份天气有些热,她都出汗了,还把领衫套得那么高。当时,我好像有些灵感就叫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用逆式呼吸(反呼吸),几分钟后也可以用肚子说话了。于是,这场闹剧就此结束了。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社会上那些种种神怪的东西就会不攻自破,佛法里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佛法是清净的般若智慧,大和尚讲要有正知正见,要学习八正道,端正生活态度。如果我们按八正道修行,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被那些过往云烟把眼睛给蒙骗。我们说到可操作性,也就是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学习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等等。这些宗派都有丰厚的学、养、修、证的东西,真正严格地把天台、华严、唯识方面的经典著作拿来研究,就会发现它们都有一整套细致、严密的修证方法,有很多可操作的内容。只不过大家现在很懒,不愿意去翻《大藏经》,不愿意向祖师学习。总是想找个方便,受个什么法,受个什么灌顶,然后自己一下就可成就。哪有这么便宜的事?结果是学学这样、摸摸那样,到头来一事无成,我看到很多学佛学了很多年的人,没得到一点实际受用。
前几年清海无上师下面的一个人找到我,说我不错,可以做四川地区的总代理。我对他讲,如果她比我强,我可拜她为师,如果连我都不如,我怎么拜她为师。一看我这个态度,他就再没和我联系。我们一辈子就是要把禅宗的立场牢牢坚持住,坚持祖师的立场,不去信邪、打妄想,坚信我们的法门就是无上菩提,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得定,定不是很玄、很深的什么境界,定也是第六识的一个内容,大家慢慢会明白这个道理。
要得定必须要有信,信可以说是因,正信是通过解、行、证而得来的,通过刻苦修证达到正信,正信是果,就不动了。有一次,一个人问整天为什么稀哗哗的一点定力都没有,贾老师就问那个人:“狗屎你吃吗?”那个人回答:“我不会吃狗屎的”。贾老师便说:“瞧,你看你定力多强。”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某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定力。我们要善于观照自己,把自己的菩提种子找到。大慧宗杲祖师听一位士大夫讲自己很笨,就问道:“你知道你笨吗?”士大夫答:“我知道我真的笨。”祖师追问:“知道笨的那个人还笨不笨?”那个士大夫突然就悟了。知道笨的人就不笨,就怕有的人糊里糊…
《也谈生活禅(冯学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