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六章 善用七觉支

  第廿六章 善用七觉支

  

  如果真正要到达涅槃究竟解脱,这一条路一定要自己一步一脚印走过,看你什幺时候愿意脚踏实地去走,就是好的开始。此章的重点在后面第四节。怎样才能善用七觉支呢?

  (第一节)「有五退法,何等为五?」「五退法」就是有五种方法,叫做「五盖」,好像五种盖障住你、遮住你,障碍你的智慧,等于把你「盖住」,让你没办法了悟实相,因此叫做「五盖」。因为它会让你退堕、退失道心,于是也叫做「五退法」。如果以善法、恶法来讲,叫做「恶法」、不好的法。什幺叫做「五退法」呢?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盖。「是则五退法。若修习七觉支,多修习则令增广,是则不退法」哪些是不让你退转的「不退法」、「善法」呢?就是「七觉支」。

  「七觉支」就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猗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名不退法」「猗觉支」就是「轻安觉支」。【法义分享】「五退法」是指「五盖」,五种会盖住我们智慧的不善法,也会障碍我们迈向解脱道。反过来,「七觉支」就是七种善法,能够帮助我们开发觉察力、觉悟力,帮助我们彻底觉醒过来。所以,「七觉支」称做七种会帮助我们觉悟的这些法。

  所谓「睡眠盖」不是说我们不能睡眠,而是不可贪睡、嗜睡,因为有的人把「睡眠盖」认为是不好的,于是在修行之时,尽量不要睡眠,或是说有的还会比较:谁睡得越少,表示越精进;看到别人睡四个小时,我睡六个小时就很有挫折……。这样没办法真正放下、好好去修。所以,「睡眠盖」不是指我们不能睡眠,而是说不可贪睡、嗜睡。但是,真正重要的「睡眠盖」、广义的「睡眠盖」,包括昏沉、懒散、无精打采、没有修行动力,才是真正「睡眠盖」所要去除的,人常常这样昏昏沉沉,生活也不知道目标,懒懒散散、无精打采,没有修行动力,觉得修行可有可无,才是真正的「睡眠盖」。如果把「睡眠盖」会错意,认为说就是不可以睡觉,尤其在禅修的时候不可以睡觉,记得!如果说睡眠不够,身、心需要休息的量不够,变成体力的透支,于是当你一静下来,你没办法放松的。

  如果又要在跟昏沉对抗,你没办法放松。如果一放松,就会睡着。所以,如果睡眠不足,你没办法放松;你一放松、就睡着。你一睡着,又想说:糟糕!我又睡着,又落入「睡眠盖」,于是罪恶感的拉扯,在跟你的昏沉拉扯,在跟打瞌睡在拉扯,又起罪恶感……,整个禅修都会在拉拉扯扯,会很苦啊!所以,禅修的睡眠要足够、要适量,过与不及都不好。一般来讲,就是让身体放松,本身有自然的机转在运作,它需要多少的休息量,就像说你什幺时候疲倦,该休息的时候、你让它休息。当休息够的时候,它自然会醒来,要让身体自然的机转来调整,当它疲倦、需要休息的时候,要让它休息。唯有你睡眠够,在禅修的时候,你该睡觉、就睡觉,该精进用功的时候,才能够真的有精神、专心用功,才能够真正放松。

  如果在禅修之时,你有昏沉、有疲倦,你没办法放松,这样就见不到法的。当你一放松、就睡着,结果你为了对治昏沉,又要用很多的对治法,去对治昏沉,因此昏沉本身已经是个苦了,然后在禅修的时候,还用很多的法去对治昏沉,要知道对治的当下,有没有用力?这是用力啊!你都在用力啊!你没办法放松啊!如果这样用力,你就会越修,就越挫折、绷紧,觉得会疲倦,都是因为你一直在跟昏沉在拉扯、对抗。昏沉本身就已经是中一箭,然后你又在那里跟它拉扯,这是第二箭。所以,真正的「昏沉盖」,就是没有修行的动力,懒懒散散,还不知道修行的重要,把修行摆在可有可,才是真正的「昏沉盖」;还没有觉悟到修行的重要,才叫做「昏沉盖」。

  对治「五盖」方面,对治是一个过程,但是你要到最后,最好是不要对治,因为对治是一种吃药,真正要见法,你要来到全然的放松,而且是都不用力的,才能够见到自自然然的法。所以,我们所讲的这些是比较更高的,一开始这些懒散、不精进、不用功,就是要有对治,基本的对治法都要有,所谓「念觉支」,一样可以对治昏沉方面。事实上,昏沉包括散乱心,你在散乱、打妄想、胡思乱想,「念觉支」可以帮助你提起正念,因为你在打妄想、种种妄念很多,也是在消耗我们身体的能源,也是容易导致昏沉啊!如果我们导向正知正念,这样消耗能源会比较少,昏沉也会比较减少。当然,这也是对治的一个巧妙方法。

  现在是比较深入的,包括对治这些的方法,都要能够超越、放下,到最后来到很自然、很放松的情况下,你才真正能够溶入法界。如果要讲,这算是更深、更高段的禅修里面,我们要逐步去深入。有的人在禅修时,或是平常修行的时候,因为把「昏沉盖」认为是一个敌人,然后要对治他,适当对治你的散乱心是不错,然而如果你一直把睡眠认为是一个仇敌,变成人家睡六个小时,我

  了要精进用功,只要睡四个小时就好,刻意的一直在训练,平常也是这样训练,像这样透过训练,你的睡眠是会减少,这是不错喔!但是你长久这样下来,却是不断的在透支你的生命力。

  如果长久下来,你是不断的在透支你的生命力,一段期间之后,你的免疫力会大大的下滑,抵抗力也会大大的下滑,很多身体的疾病会慢慢的衍生出来。表面上你好像很精进用功、睡眠很少,但是你其它方面的疾病,也会慢慢的演变出来。所以,我们不鼓励大家刻意去让睡眠减少,但是你的睡眠也不可以太多,也不要懒散,最重要就是要有积极学佛、求真求证、求解脱的心态,而不是说懒懒散散。懒懒散散才是真正「睡眠盖」最大的障碍。

  「睡眠盖」最主要是无精打采,没有修行的动力,不知道修行的重要、懒懒散散。如果你正常的睡眠,人家这样已经够了,正常的睡眠时段,当你睡了之后,还是在昏昏沉沉,还是在懒散,这个就要对治。如果你刻意的要去减少睡眠量,然后在打坐的时候,才在那里跟昏沉对治,不是很好的方法。

  十个结后面有一个「掉」,「掉举」就是「掉悔」,意即一个人吊儿啷当,很不稳重、心无定着,常常这样浮动、冲动,「掉举」就是一种吊儿啷当,不稳重、冲动的情况,因为他做事常常是冲动的在做,于是会做错很多事。然后当他对做错事情之后,又常常在那里后悔、拉扯,叫做一种「掉悔」,也就是他在做事的当下、欠缺智慧,都是一种冲动,然后又在那里后悔,又是一种生命在拉拉扯扯消耗。

  (第二节)自己看一下就可以,等于说是前面一种解释。

  (第三节)「若心微劣犹豫者,尔时应修何等觉分?何等为非修时?若复掉心者、掉心犹豫者,尔时复修何等觉分?何等为非时?」「诸比丘!若尔时其心微劣,其心犹豫者,不应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以此诸法增其微劣故。譬如小火,欲令其燃,(却)增以焦炭(灰)。云何,比丘!非为增炭(灰)令火灭耶?」这里面有三个括号的字,是我把它加上去的,因为这样经文才容易了解它的意思,不然不容易了解它的原意,有时候还会错解。

  这里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心情低潮,或是说他对修行不清楚,道心都还很薄弱,像这样「其心犹豫者」,这时候「不应修猗觉分(轻安)、定觉分、舍觉分」它算是一种冷药,因为当事人展现出「冷症」,对修行还不热心,心灵、道心还比较弱小的情况,这时候不是要修「定觉分、舍觉分」的,如果是冷症、然后用冷药,这样就是用错药。

  「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一个人的道心很弱、心情低潮,没有动力、心智还很弱,「以此诸法会增其微劣故。譬如小火,欲令其燃,(却)增以焦炭(灰)」像说他本来的心,对于修行就只是有一盏小小的火,内心里面道心的火,求道之心的火苗,它只是一个小火,这时候本来应该是让他的火要越来越大,应该要增加他的善法欲,增加他修行的动力,这样才对啊!但是你今天的方法,却是反而用一些冷药下去,就好像说火小小的,却覆盖很多的炭灰。台湾话说是炭灰,所谓「焦炭」,如果没有补充「灰」字,大家以为是增木炭进去,事实上这里讲的是炭灰,这时候却反而覆盖焦炭灰进去,而让那些小火很快的熄灭掉。他本来是冷症,你却用泼冷水的一种冷药下去,这样反而会更退失道心,就是没有对症下药。

  「如是,比丘!微劣犹豫,若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者,此则非时」这样就会用错药,像这一种情况,因为他的心智比较弱,他的道心比较弱,这时候就要多一些鼓励,所谓正确的方法,它后面才讲,前面这里讲的就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若掉心起,若掉心犹豫,尔时不应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这里的「掉心」,类似一种喜欢争强好胜、见诤不断,这时候如果修「择法觉分」,因为他这个人「掉心起」,包括说我慢很强,「不应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因为这样越修,越容易落入「自我」意识的作祟里面,反而会增长他的一些我慢。就像一个人本来就很喜欢展现自我、我慢越大,这时候你跟他讲一些增加自我意识方面的,认为说我越懂越多、我越装越多,结果他的学佛就容易增加「我慢」。

  「掉心起,掉心犹豫,以此诸法能令其增。譬如炽火,欲令其灭」他本来就我慢炽盛,本来火就很旺,你又「(却)足其干薪」,「却」也是我补充进去的,因为它前后上下有相反的意思,你却用错药,反而增加一些「干薪」下去,一些干的木材下去,这样岂不是令那些火更加旺盛吗?!这就是说热症,你又用热药,这样就是用错药。

  所以,前面是错误的治疗方法,后面是讲正确的方法。「如是掉心生、掉心犹豫,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增其掉心。诸比丘!若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一个人的心情低潮,修行没…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六章 善用七觉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