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97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释迦牟尼佛对须菩提说一合相者,是对于前面来说,何以故?而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而这个一合相,前面说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是一路下来破相的。微尘是对于觉来讲,相是对如来实相来讲,诸法实相,三千大千世界是为名,它的实相不可得故,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不可得故。为什么不可得呢?因为是微尘所聚。什么叫微尘呢?微尘极小到后面就是一个念。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无非是一心,因一心念中出,因为念之极小,小到尘尘刹刹,在我们一念之中。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在我一念之中。我们这个一念心,不可思议境界,他方世界,彼方世界,都在一念之中。我们看不到,是因为我们心量达不到,并不是我们看不到。有人就能看得到,像阿罗汉可以看很大的世界,像释迦牟尼佛,他这一念里面可以看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呢?并不是说他能看得到,他看得到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心,那个一念的心,与法界相应故,此法界就是一念心,一念心就是一法界,对他来说,看这个法界无非是这一念心,而这一念心只要通达,法自然会见到。我们见不到这个相的时候,认为我看不到,它有一个对立,就是有住之心,有住之心里面就有妄见,有妄见里面就生起第二个我执出来。有第一个我执生起来之后就有我相,有对立,就有众生相寿者相。那个有住之心在心里面安住着,所以看一切世界就想网孔一样,重重无尽,都是你心中有住之心产生障碍。但是佛陀把这个障碍除掉之后就是一心能现法界,所以他看这个世界是无住的,因为心大,心大则法界大,一切法界由心中显,法界与心不二故。所以佛陀一念就是微尘际。微尘就是众生的念头,叫究竟觉。觉就是无相的意思,空的意思,空就是佛心。如来达到无住,进入佛心的时候,和所有的尘都已经相应了,也就跟三千大千世界相应了。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佛心,佛心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是如来实相。什么实相呢?就是尘。什么叫尘呢?就是众生的心。众生心是什么呢?叫无住之心。我们众生为什么不觉呢?因为有住了。因为有住了,就不叫佛,叫众生。你悟了,那你就是佛。所以我们总认为,佛跟众生对立的,它不是对立的。昨天晚上就已经讲到。

  凡夫之人执着于这一合相。一合相也是非有,它的缘起像很多的尘积聚到一起的时候,它是全部一个心。比如说常福,因缘合和成为一个常福,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常福的眼睛、耳朵、鼻子合在一块叫一合相,这个一合相是我们的心里面出来的。事实上这个一合相并不存在,一合相全是微尘,微尘是空,空就是心,心就是无住。所以无住现法界,无住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把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合在一块成为了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一合相的本体是究竟空,就是一合相的本体也实在是没有。所以名叫一合相,也就是不离相而入空;就是说,从假修真,从假里面观到空的体,由空入假,全真即假,全假即真。全部真就是现前的假,现前的假就是空,真假不二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假,就像梦一样,但是这个假的这个体实在是无住之体,就是我们念念无住的心。所以有无住的心,就有尘尘刹刹这个尘。所以有了尘就有了一合相。尘是无住,就是我们的究竟觉,究竟空,空聚在一块不还是空吗?地球不是微尘积累的吗?但是在法性里来讲,这个微尘是我们的心念,尘尘剎刹,一刹那时间可以现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尘到极小的时候,就变成我们的心了。所以社会上讲,什么最快?心最快。什么火箭啊,时间啊,声音啊,流动的波,哪个速度最快?我们的心最快。我们人到不了,但是我们心一动念就到了。我们这个心跟法界本来是不二的,所以当然一动念就到了。但是呢,任何一个东西都要经过过程,因为它是一个物质,是一个相。只要在相上面,它就一定有距离,所以它就比较慢。我们的心是跟尘,跟实相相应,所以一动念就到了北京。所以我们心速度是最快的。就像我们在般舟三昧经里面讲:看到淫女,晚上做梦就梦到那个淫女。这个淫女,四个人同时到那个淫女那里去跟那个淫女在一块行淫,享受的快乐都是一模一样。他为什么能达到呢?因为他的心本来跟法界这个空性是一体的,他能够与实相相应。但是我们执着了,就变成贪着心。我们不执着的话,我们的心可以通达于解脱体。但是我们与实相不相应故,就不能通达。我们晚上做梦是那个梦境,难道我们生活中不都是梦境吗?哪一天又不是梦境呢?法界亦空,梦亦空,就像做梦一样。所以梦境非常现实的。你做了一个梦那个梦就是你的心,那个梦是空的。所以一合相非有非空,非假非真,脱离假即真,脱离真即假。一念觉即真,一念迷就是假,真假不二故。所以一合相不可说。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呢,坐在那里四十九天不讲话,沉默在那个地方,并不是他在想什么东西。佛陀通达一切法意,他了解众生所有的根性都难了知此意。为什么呢?讲这个金刚般若到这个时候啊,这是不可说不可说,彻底的超越言辞,超越我见。他在这个一合相里面,假不可得,真不可得,见不可得,自己在大空寂里面。要把这种东西告诉众生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众生在执着啊。众生不了知当体就是解脱实相啊,他不知道现在的境就是如梦如幻啊,他不知道此境是一合相啊,不知道此世界是尘啊,不知道此尘是心啊,不知道此心是无住啊,是当下这一念信啊。你是迷者觉者,无住心并不障碍啊,所以尘也就不障碍,尘不障碍这个大千世界就不障碍,所以大千世界就是如来,而如来就是尘,尘就是不可住,不可住就是众生的心,所以众生心当下这一念都是相应的。这个境,这个无住,我们现前的这个一念觉都是相应的。这个里面是一种根尘寂灭啊寂照现前,真空湛寂的状态,就是真正的一个空显现出来,真妙圆常啊,它圆满真常,就像月亮一样,实在是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佛可成,因为本体就是佛,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寂灭的佛。

  我前面一再讲,我们的烦恼,自己的妄心自扰,境本如如,这个境、法界本来就是无住之尘积累合和。一合相了不可得,它本体空故。所以不舍一合相,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一合相不舍掉,这个里面实在是大家都是无住的体,无住生心,因为尘就是无住体,尘就是究竟觉,尘是积累,我们的身体也是积累的,我们的意识也是积累的,我跟你在一块产生的意识也是积累的,地球也是积累的,这个境、我们的身体也是积累的,我们的意识也是积累的,大千世界也是积累的。积累起来的叫三千大千世界。无身,没有大千世界;无意,没有大千世界;无境,也没有大千世界。所以身、心、境都是一体的。在这个里面呢,你是寂灭的,常照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寂灭下来。所以佛陀坐在那个地方,这种东西太难告诉众生,他就是寂灭在那个地方。那时净住天的这些大菩萨下来,请释迦牟尼佛说法,释迦牟尼佛才应这个净住天的众生、那些菩萨之请,出来演变华严境界,讲华严境界就是讲他的真实境界,讲境讲心讲身,讲身心意。这是菩萨的境界。这个说出来以后呢,就演变,众生呢贪着其事,贪着什么事情呢?贪着于这个法界。贪着于这个小、贪着于大、贪着于得、贪着于失,贪着其事,贪着于一合相,我们众缘合和的一合相,缘起性空的一合相。我们在这个地方本来是尘尘剎刹的一合相,尘是我们心中显现出来的,是无住之体。我跟你在一块,那是我一个心,我跟他在一块,还是一个心,是一个无住之心。无住之心建立相,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就是一合相,一合相就是无住,我们众生执着,无住变成有住,有住就贪念。有了那个贪念以后,起种种烦恼,所以我们在这里面不能解脱。

  所以须菩提问,你看:“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汝意云何,若人言如来若来若去,此人解我所说意否?”须菩提说:“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意。” 这是反问众生的。“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来平时讲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们听到以后,会怎么想呢?须菩提知道啊,他说: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意。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他是了意,他在了意中说,有即空,空即有,空有不二的。后面他就解答:“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在这里就解释了前面什么叫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是这样解释的:一个是比量,一个是现量,一个叫证量。什么叫比量呢?因为我们两个对立了,我们有五蕴,就叫我见,是对于破五蕴来讲。有人见,是破四大来讲。众生见,是为了破识空来讲。寿者见,是破性来讲,就是对性的执着。这个我见本身就是五蕴之体,如来怎么会有五蕴之体呢?是为了破五蕴才讲我见,他说的那个我见,内证里面是没有我见的,他不离相,不离相是不离利益众生的这个体,度众生的这个体。众生有我见,如来说我见,事实上如来证量上面来讲,他已经觉悟了我见是五蕴,他证到五蕴本空,他那个我见是真如知见,我见是五蕴转为法身之见、报身之见、化身之见、解脱知见、解脱知见之见是五分法身。大家看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应该有一段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看看怎么讲的。

  如来说我见,不是凡夫之我等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见。说一切众生有无漏智,性本具足,是人见。说一切众生烦恼,体本来清净故,所以叫做众生见。说一切众生心、自性本来不生不灭,是寿者见。六祖大师说,我们本来具备了佛性,这个佛性就是真我见,是真我,不是假我。这是如来无漏之智,本性具足故。所以如来说人我众生寿者见,这个是从性上面来讲的,六祖…

《《金刚经》系列开示 9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继续阅读 ▪ 关于念佛的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