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29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这是须菩提赞美佛陀。希有,昨天晚上讲过佛陀是希有,在世间是难得一出的。佛陀出世他是通过无量劫的修行、修证而来。我们一般人认为开了悟就是佛了,但佛陀的这个德、这个愿并不是我们想像的是一个境界,他是有证量的。过去讲:佛陀贵为人天师表,富在恒沙世界,是为希有。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悟到我们就是佛了,因为佛陀有无量的大愿,像《华严经》里面,他摄取了自性国土和愿力国土。自性国土就是他本来自性中所具足的体,大愿国土是有差别的体。像东方世界、南方世界、西方世界、北方世界,各有诸佛所住。那么,这些佛的国土和我们自性的国土有什么差别呢?是不是我一念金刚经,当下直指佛性、直指明心、见性成佛,那么我们就跟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就一样了呢?从自性上讲,我们绝对无二无别,从事上讲,绝对是二。 今天就有一位居士问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如果边地疑城不能说在这个地方,但也不能说那个地方就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理上讲是一,但事上讲绝对不是一。我们现在娑婆世界,你说它是边地疑城,因为是了不可得、因为是妄执,是虚妄之景。妄景在我们意识中的这个世界和你们意识中看到的这个境界,事实上都是妄体,在某一种情况下它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从理上讲,我们绝对也在这一念心上面,就是说不离开此世界,它绝对就是边地疑城。我们现在看到的说妄景是了不可得的,怎么会建立一个胎生的概念呢?因为每个人的妄景都不一样,所以事上一定是不一样的,但也不能离开当下。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说不在这个世界,它绝对在这个世界。但是,绝对不能说这个世界就是边地疑城。也就是像一支笔一样,我们的妄景是一支笔,那天人的妄景是琉璃,他不离开这个笔的。饿鬼、地狱、畜生,十法界所有的众生见这支笔他都有变相、都不一样的。但是,绝对不会离开这支笔,就是说你不能说这个地方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你不能说这个笔之外还有一个地狱、饿鬼、畜生,绝对这个笔里面它有无量的世界。所以,这一层层的剥,这里面有无量众生的妄心在里面。所以,大家的妄心彻底的没有了,这支笔也就不存在了。只要大家有妄心,众生的这笔就可以有无量的变化。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说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但绝对在这个地方。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一定也在我们这,边地疑城就在这里。但是,一定是理上就这一个体,绝对不是两个体,但事上绝对不是这个。因为事是我们的一个妄景,虚妄之体。虚妄之体就是了不可得,根本不真实的东西。就像你的眼睛被打了一下,望天空起了一个花。这个花是因为眼睛有病,看见空中之花。如果你眼睛好了以后,那空中之花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你眼睛的花是西方极乐世界呢?是边地疑城呢?所以,等你病好了以后,那根本没产生过。如果你强行说这个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那就犯了一个毛病。说这个世界就是边地疑城也是犯了一个毛病。但是,如果你离开此景,它也没有一个边地疑城可得。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思维。那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到底在哪里呢?在这个世界也没有错,说不在这个世界也没有错,就是我们一个信,他有一个边地疑城就可以了。但是,这个边地疑城一定在我们妄心上面。

  释迦牟尼佛他的愿力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和佛直指见性的话,我们和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是一体,但他的愿力、他的国土绝对不是一。因为愿力国土和自性中的国土,我们现在在毗卢遮那佛一个自性功德之中,我们现在都在自性功德里面。他本身的法身、报身、化身,都是圆满的。因为我们妄执,不能圆满。如果你一念见性,你就可以进入毗卢遮那佛,那绝对是圆满。但是,在报身里面他就有差别。像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见性了,在你见性的体里面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你只有到见性了以后、你自己证悟了以后进入到你自己证量的体,那么,你才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自然会赞美阿弥陀佛。所以,你不能说我现在见性了,我已经见到阿弥陀佛了。那是一个唯心的说法。所以,阿弥陀佛并不是我见性的那一刹那,但阿弥陀佛绝对在那个地方。也就是你见性的那一刹那,就像大海的水。你到大海里去了,这大海绝对是你的心。但是,所有的水泡都在这个水里面,但你见到这个水,不能代表你跟一切水泡相应,你只能跟自性功德相应,你跟你的毗卢遮那佛相应,就是说自解脱。跟报身相应叫他解脱、叫功德。像八地菩萨他具备了功德,八地菩萨还叫性功德,自性的功德。自性的功德圆满了,但他的愿体功德以具足了。

  什么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有几种菩提心,菩提心有三种解脱。有种解脱叫自解脱,像阿罗汉,不求利他心。阿罗汉解脱和毗卢遮那佛和佛圆满报身解脱是无二的。在经典上面有这个说法,说:解脱解脱,无二,乘不一样。那到了无上乘,不可思议的境界。唯有佛跟佛知道,或者说阿弥陀佛跟佛知道。以现前我们的现量,只有大乘、小乘跟中乘。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金刚经》本身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功德,而自利利他的功德有二。一个菩萨道,建立个人因地上的利益众生。讲六度万行,众生不度尽就誓不成佛的大愿。还有一个是先成佛后度众生,就是我要成佛,然后再来度众生。所以,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令众生成佛啊。金刚经发启的众生都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什么小乘讲阿罗汉就是佛呢?小乘里面不讲菩萨的,就讲阿罗汉就是佛。那么,阿罗汉就是佛,有没有错呢?对于解脱上来讲,没有错。但对乘上利益众生来讲,佛陀出世因缘就是要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说不但你自己要得度,还要利益众生,令众生成佛,还要发愿建立国土庄严。像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在我们面前做了榜样,都是要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释迦牟尼佛不是说我们解脱就算了,最重要的要我们成佛解脱的目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阿罗汉听到以后自然会惊讶或者不安,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度不尽,佛难成就啊。阿罗汉还有名言和清净体的执着。

  小乘的执着清净法和名言,很难发无上菩提心,就像离开这个家,就不知道哪个地方是家了? 第一个这个世界无住体就是南摩阿弥陀佛大圆镜智,就是众生本来真如。第二个,这个世界是无相体就是南摩阿弥陀佛平等性智,就是众生自性宝藏。第三个,这个世界是妙用体就是南摩阿弥陀佛妙观察智,就是众生无量化生智身。度众生不见众生可度,誓成佛道,不见有佛可成。劝众生如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这样做就对了,释迦牟尼佛吃饭、穿衣、睡觉,他就是在修行的状态。但是,我们众生认为这个吃饭、穿衣、睡觉不是修行,还有另外的修行。所以,找一个独立的方式,独立的念阿弥陀佛去修行,或者坐在房间打坐啊,却不知道念佛、利益众生、修诸功德本身就是一个修行,在法界中做到无住、平等、妙用,安住在这个当下体,但我们不如理修行,非有另外所得。所以,一谈起修行,法师们就给他一个方法。然后,他坐在房间天天修去了。却不知道闻般若离相修行实相无住、无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清净心则生实相。

  菩萨修一切善法,无住、无念、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啊,这就是菩萨道。只要你无住就是大智慧、无念就是大福德,则生实相般若智,只要你无住、无相、无念即大因缘啊,成佛上无佛可得、度众不见众生可度。因为无住即十方佛以现前,无相法界圆满。妙智现前。因为有得有失啊,变成了障碍,众生的知见上面有这种烦恼。像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有无量好。他的八万四千相也就是大光明藏。所以,这光明藏圆满十方的体在一切众生心中建立了,那这种相好就在我们的信心之中。所以,阿弥陀佛兆载的修行是建立在众生心中。

  那是不是说阿弥陀佛有众生可度呢?其实,过去讲阿弥陀佛讲得很清楚,在阿弥陀佛智身成就的那一刹那,已经没有众生可度。为什么呢?一切众生皆是佛的智身。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行住坐卧,他就是智身。他的智身就是我们的身,他的吃饭、穿衣、睡觉是他的清净无住就是佛陀圆满福德相,他的福德无住是故清净不二和我们迷惑、烦恼的体是不二的。如果释迦牟尼佛认为他的智身里面还有众生可度,那他的智身福德就不是圆满。清净智慧也不圆满,智身是遍法界无有取舍,智身在众生心中、在我们大众里面,他是没有众生念,他把众生转为智身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现三十二相,但阿弥陀佛现无量相,他也是智身。所以,我们要了解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个智身和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一体法报化身。但是,释迦牟尼佛在此世界稀有的体,他的德能够震憾世界、他的福德润泽大千世界。所以,是无以伦比。不可以用我们的知见和识来比论的。如来希有之身,须菩提看到佛陀如来希有功德他会于佛性,了知佛身啊。知道佛身是不可思议智身,而这种智身并不是我们的识身,识身跟智身是两回事。识身是相对的、妄见分别中来,智身是觉悟觉性绝对中来,没有相对识的妄见。所以,须菩提能悟佛知见,心中非常地震憾、赞美于佛、视为稀有。佛陀的德,佛陀每一念、福报,福德是无量劫兆载的修行,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百劫修福修来的。三十二相就是稀有。佛陀的慈悲、方便在一切众生心想中所建立,看似跟我们众生有相对,但了解佛心无非方便。那如果你了解佛心的话,刹那刹那在众…

《《金刚经》系列开示 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