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系列开示 5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昨天讲到理事,从事入,讲到报冤行。从事上面来讲有四行: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这是达摩大师四行。

  第一个是报冤行。我们在六道轮回受冤枉之苦,离不开我们的身口意,身体、口业和意念。而大乘佛教往往是注重在意念,就是心;小乘佛教往往注重口和身,身体的摄持和口业的摄受。以身口外面的相,来摄持我们这个本来寂灭的心。在菩萨大乘佛法里面,以大乘利他的精神,摄住心故而身自正,这是大乘的教法。我们这个身体杀、偷盗、淫欲,我们的口业就是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我们的意念就是贪、瞋、痴,从这里面我们可以分别出来。我们造业,肯定主要是心。经典上有一位祖师讲的:人走路时不小心踩死了一个蚂蚁,和有意踩死一个蚂蚁,这里面哪个有罪?祖师说:无意中踩死的,就是没有动心的意就没有罪,因为未动心故。有动心的,就是你故意杀生的这个才有性罪,证明说我们的心很重要。在经典上很多地方都说到:我们看到别人做善事的时候,动了欢喜心就有无量的功德。看到别人放生,就生欢喜心,而功德同等故。看到别人出家生赞叹,你当下的心跟出家的功德是同等的,可看出我们这个心很重要。大乘佛教主要是讲心。前天晚上我们讲过,我们在六道轮回受冤枉之苦谛,是由于我们的贪瞋痴。我们出家人受持种种戒律,摄持身心,无非是摄受我们贪故。但是对于在家菩萨,对于身体的摄持力比较放松,但是对心的要求非常高。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受菩萨戒?菩萨戒是对瞋来讲。世间人怎么出离对于瞋的这个问题?你把石头扔到天上去,它一定会掉下来。人的瞋恨心,就像一块石头掉下来一样。你怎么处理这块掉下来的石头?世间人往往用贪来度它。世间人用贪心来度瞋心的人,只能增加他的贪心;因为瞋心本身就是从贪心生起的,但是佛法里面不会用贪心来满足于它,为什么呢?因为瞋心是来自于贪心,如果你用贪心来满足于它,只能增加他将来更多的瞋心,还流转三界,更有痛苦。所以佛法用六度波罗蜜,或者用西方极乐世界,用菩萨精神来远离贪的这个体、远离瞋的体。比如你打我,我还是要利益你帮助你,因为我发起了利他之心,尽管你打我的时候我本来要有瞋恨心打你的,但我不会。因为跟你讲菩萨道是讲无条件的帮助他,是让我们用法来摄受我们的瞋恨心,这是一个方法而已。第二个用因果的方法。比如你打我,我本来要发瞋恨心,但是我用因果的方法来摆平它。比如你骂我,我想可能上辈子我也骂了你吧。我赚不到钱,可能是我上辈子没有修吧。用因果的方法改变我们不满嫉妒和瞋恨、瞋心,是用法来度。第三个用空性。知道善恶好坏,世间万法这个体,本体是空性的,用究竟第一谛来度我们的瞋恨心,所以用法来度它。所以种种法来度我们的瞋心,这同用贪心来度我们的瞋恨心,完全不同。

  这个世间,很多的苦其实是一个磨刀石。这把刀快不快,要靠这个磨刀石来磨。如果没有这个石头,这个刀永远是鈍的。如果你有了一把刀,此刀好比是你的心;有这个世界,就好比是这个石头,要靠石头磨练把我这个刀变成锋利。想一想,这个世间这个磨刀的工具,我放去不要,那你这把刀永远是钝的。所以要把世间的苦,当作是一个磨刀石。如果你不会用它,那你就麻烦了。所以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本来的心,就像把利刀一样。

  所以在菩萨法门里面一直在讲,菩萨是诸佛之母,众生是诸佛之母。一切佛为什么要度众生?为报恩故。为什么佛站在莲花上面?莲花是功德。佛就站在莲花上面。花开见佛,这个花就是众生。而佛必须在花里面开出来。大家想一想,离开众生无有佛可得,离开了这个世界的众生,就没要佛可得,证明我们现在所成就的佛的果德,一定在我们众生境界里面。就是莲花离不开污泥,这个花是离不开泥的。我们觉得这个泥很臭很烂,但是对藕来讲,对这个莲花来讲,它是它的父母,是它的亲人。对于佛陀来讲,这个众生就是它成佛之母。所以我们不能把众生当作是一个可怕的对像,应该内心中生起功德之心。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你一定要把众生当作是你莲花之母,莲花一定把污泥当母,父母为缘,如果没有父母就不能生出我们现在。就像莲花没有污泥,这个莲花就不会开,所以花开见佛。花开是圆满之时,等你圆满的时候,花一开佛就显,叫因果同时。佛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你现在看到的莲花,佛就在那里,佛果已成,花正在开,只是你迷了你不知道。你在修的过程之中,把世间人当作是污泥,当作是烦恼的东西,是因为你把这个烦恼的体没修圆满故,所以你佛未现,你的佛没有显现出来。有一天等你的功德圆满,你的贪瞋痴的心转掉了,转成了像菩萨一样莲花座,那花开就见佛。

  所谓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即开,你就去见佛。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是莲花托你去呢?这个莲花不从它方来,不从别方来,是你心中的莲花。也就是众生的境界,就是佛的莲花。而这个莲花本身的体是圆满的,众生本来圆满故,是我的心迷惑了,是我的心没有圆满,是我们的心没有觉性。我们的觉性没有圆满,法空就不能圆满。法空本来就是圆满,因为我们的心没有觉性。因为觉性不通达故,诸法不能够立即显现。你闭着眼睛看不到月亮,看不到太阳,看不到现在的光,是你眼睛有了毛病,并不是外面的光有了毛病。这个世界所有众生的境界,本来就是圆满的。所以你半闭半开的,半疑半信的。所以你好像自己我慢慢修啊,慢慢修啊,好像自己要修,把这个世界修圆满。不是这个世界修圆满,是你心圆满。你心圆满了,这个世界自己会圆满,它本来就是圆满的,哪有什么圆满不圆满呢?所以金刚经讲,无众生可度无佛可成,本来圆满故。所以我们要生起无上的信心,要生起这种信心出来。

  所以菩萨戒度瞋故。因为我们不肯觉悟,不了解这个实相,所以我们内心中生起瞋,用贪心来弥补,这只能把你推向黑暗,越来越迷惑,越来越痴,越来越贪,以贪还贪。就像从这个虎口里跑出来又到了狼口里面去了,你不断的在这里辗转,你转不出来。好像换了一个环境,其实你跟以前还是一模一样,世间人就是这样的。上班、回家看电视,以为看电视就不是上班,其实你还是在里面转,你没有出离。我们对瞋心应该用什么来度?瞋心用法来度。

  从因果上来讲,冤就是过去的因,产生现在的果报。你要认识到你现在为什么不能成佛,不能圆满,是因为你过去所造的因与佛心不能相应故。因为过去你这个心和贪瞋痴相应,你这个瞋心跟不满的心相应,跟嫉妒和瞋恨心相应,你这个瞋心不能转为功德。所以我们现在没有成佛,你要认识到这是过去之因,是为报冤行。报就是果报,冤是过去没有走正路,没有觉悟,所以受冤枉之轮回。

  痴也是一样,因贪生瞋,因瞋生痴。不觉悟的人,对上来讲是贪,对下来说就是痴。痴是什么?就是无明、愚痴。贪瞋能生无明,无明又能生贪瞋。没有无明哪来的贪瞋呢?如果你是光明之心,贪瞋就没有了。最根本来讲就是痴了。一个人愚痴了,自然会生贪瞋,贪瞋是互利。痴就是无明,因无明故生贪瞋。没有无明,贪瞋不生,但是因贪瞋故,更生无明,无明复至无明,生死就不断的相续。因为你的贪瞋本身就是来自于无明,无明又来自于贪瞋,贪瞋跟无明两个互相复制,这是很麻烦的。

  痴是来自于何方,即无明来自于何方呢?无明来自于惑,有粗惑、细惑和无明惑。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惑来自于细惑,细惑来自于粗惑,粗惑就是知见,细惑就是寻思,尘沙惑就是无明。粗惑就是见惑。什么叫见惑啊?没有觉悟就是知见不对,我们有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见烦恼。这个见惑烦恼从我们心中生起。

  一个是我在见,我身执故,我怎么样,我很漂亮,我很庄严,我很伟大,我的学问很高,我的修养很深,我的智慧广大,什么都是我字当头。他不知道我这个体是什么,觉悟的人是大我,什么叫大我呢?一切众生皆我父母,我从众生心中生,那个是什么呢?叫做空性。那个是我心,法界空性是我心,法界众生是我相,世间所有的相在眼为色、在耳为音、在鼻为香、在嘴为味,在身体为触,在意念为诸法,我在哪里呢?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是我身故,诸法空相是我心故,你能说哪个不对吗?你能说哪个对吗?都是人见我见。这些人见我见在你心中建立的时候,那你就是叫“我”,我执很重。因为有我执故,必生法执;所以要破除我执。金刚经是讲四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要破我相、破人相、破众生相、破寿者相。这四相就是我空、法空、空空,就是我执、法执和空执,连空空都空掉了的那个空,那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修一切善法不着于相,就是真空妙有的状态。不认识我的人,贡高我慢,我见为重,不了众生是我父母,不了解法性即我心故,执着于身体为我见。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之中,为什么要打坐念佛,无非是破我执、破法执。破我执,心不动故,我执即破。破法执,诸法不住故,念阿弥陀佛叫法执,了知诸法三相,三轮体空,即现在过去未来不住故,一切法本体空性故,法不住故念念寂静,我空故法空,念佛就起这个作用。所以念佛了知我空法空,你就进入一相三昧,我空叫做一行三昧,我空为觉性。进入我空的境界跟法空的境界,我们念佛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的那一刹那,你明了这个道理,你心开意解,不可思议。这一念如灯光即亮了。如果这个道理你不懂的话,即使修行百万之劫,也不能够通达。就是你修行三大阿僧衹劫,不了此意,你皆是魔道,不能与法相应。我们往往有一个毛病,用识不用心,就是用自己的意识想一想,觉得这个道理是对。就是我讲了,大家听到了,但是不用心。能知道法空的道理,但不用觉性的相续。

  什么叫一…

《《金刚经》系列开示 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