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犹怀疑惧,未敢即便食,若复得王教,然后乃敢食。
国王说了话,我们才敢动筷子。你看讲到这个事情,惠能见五祖的时候,五祖说你来做什么,惠能说我来做佛,直截了当说做佛,五祖考他,他说:“你是南方人(那个时候南方人没有受教化,就是野蛮人),怎么做佛,”你看惠能根性锐利呀,他说“人有南北,佛性有南北吗?”五祖一听就知道,慧能不是普通人,这就是敢于承担。
我等亦如是,
虽闻佛音声,
我们不敢承担,很多学佛人,讲到佛,是寺院佛相的佛,不知道自己的佛性。有句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你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不要向外面求,要内求。只要我们放下,只要我们彻底的放下,烦恼无尽誓愿断,放下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华严经》讲的。用《楞严经》讲呢,放下“同分妄见、别业妄见”,但是我们很难放下,佛教我们要看破,所以我们要听佛讲,我们才知道我们错在什么地方,所以整个佛法说起来四个字:感恩、改过。
为什么讲感恩,没有佛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佛性,不知道我们自己原来这么殊胜、庄严。然后呢,感恩明白以后,要烦恼无尽誓愿断,改过。改过就是把业障消掉,就是修行。你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修行,为什么?修行是提升自己,不修行才冤枉,不修行是冤枉生生世世,修行才是活的明白,这个道理很深。我们刚开始学佛,为什么要修行,不懂为什么要修行,原来是,这个修行是要让我们越活越明白。你不修行的话,越活越冤枉,我们讲生糊涂、死也糊涂,所以佛说我们可怜愍者,修行就是把错误的知见,行为转过来,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智慧是本觉,烦恼习气是没有的,我们现在是把烦恼习气当真,所以这里要有信心,遇到佛,百千万劫难遭遇。
如未敢便食,
大雄猛世尊,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
你看佛是处虚空为众生说法,这个也说明众生的福报大,(众生)有信心呢。如果说在我们这个世间,佛处虚空说法,我们会有种卑劣心,我们会觉得,佛跟我们距离很遥远,所以佛要跟我们示现,当时在印度“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以那种普通人(形象)来给我们说法,这个道理很深的,和光同尘。
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我大弟子、
当供无数、
最后身得,
其佛国土,
佛于其中、
皆悉利根,
诸声闻众、
住八解脱,
神通变化、
皆共合掌,
那个世界依教奉行的多,从经文上(可以)看到。你看佛在《阿弥陀经》讲,佛在这个娑婆世界说法,信的人并不是太多。
其佛当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 《《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2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