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学处·第二讲 菩提心

  第二讲 菩提心

  譬如小火,随所焚烧其焰转炽,菩萨菩提心火亦如是,随所攀缘智焰增长。

  我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人,有一天,很不幸的、被坏人抓去了,把他的眼睛蒙起来,拉着走过一山又一山,这个人在黑暗中被拉着走,心里很恐慌,一面走一面想他故乡的特征,决心一定要设法返回故乡;这时候刚刚好附近的寺庙正在敲钟,他听了这钟声,专心注意到钟的音质、音量,以及敲钟的速度、节拍,寺庙的钟声是十八快十八慢,暮鼓晨钟——早上先打钟再打鼓,晚上先打鼓后再打钟。他跟着坏人走了一山又一山,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坏人把蒙着眼睛的布揭开了,眼看这地方的人事物都是陌生的,唯一的记忆是沿途听过的钟声,他就想办法,很努力的取信于坏人,坏人看他表现很好就对他放松了警戒。有一天,他趁机逃跑了,一山过一山,凭着记忆,一路辨认他家乡寺庙的钟声,有的时候明明听到钟声,好高兴,可是仔细一听,只是别的寺庙的钟声,不是他家乡寺庙的钟声,他又换另外一个方向继续走,就这样子,不断的走,不断的尝试着寻找方向,每天注意听闻钟声,终于有一天,他听到那熟悉的钟声了,那节拍、速度的快慢以及音质音量,就是他家乡的钟声,他高兴的往钟声的方向跑去,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重见父母、妻子、儿女。

  壹、确立学佛动机

  请问各位,你们每一个人内心中有没有熟悉的钟声?每一个人内心的钟声都不同,这钟声代表你这一生当中的生命观、价值观——最高的生命座标。

  一、发增上心

  你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为什么要赚钱?你为什么要生活?你为什么要吃饭?你为什么……?内心深处,一定有一股力量来指引着你朝某个方向走去,学佛的人内心当中也必须有一个钟声来指引方向,在佛法来讲,也就是确立我们学佛的动机。我们讲过,人天乘只是小贵,发增上生心;这一生当中,读经、诵经、拜佛、拜山、做善事、布施、救济贫穷,如果只是希望来生大富大贵、长相庄严、眷属圆满、身心健康,发这种心去修学,叫做发增上生心,这样修的话,来生就可以得到人身,或到天堂;当然要生到天堂不是做做善事就可以了,还要修禅定、布施、持戒,如果只想得人身,持戒布施就可以了,不修禅定也没有关系。

  二、发厌离心

  如果身心、家庭、事业受到某些挫折,导致我们对人生产生一种厌离的心态,觉得做人很苦,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对人生很失望,于是你拜佛信佛学佛,觉得出现生命是痛苦,那么你发的是厌离心:讨厌这个世间、讨厌自己生命出现;如果你用这种心念来信佛学佛,即使你做了多么大的善事,诵多少经、拜多少山、拜多少佛,你最终只能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就叫二乘——声闻乘、缘觉乘,包括辟支佛或者是阿罗汉。这就是发厌离心来修一切善法。

  三、发菩提心

  最高明的学佛人是发菩提心。这生当中信佛学佛、礼佛拜佛、诵经、做善事、去朝山、布施、持戒、修禅定等等,无非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像佛陀的智慧高超,悲心圆满、相好庄严,希望自己能够像佛陀有这么大的威德、功德来利益众生,希望能够帮助众生去净化身心,让众生的身心得到利益,发这种心来信佛学佛的时候,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而且能跟菩提心相应的时候,才能够成佛。还没有成佛之前,你的修学学分还不圆满,智慧的学分、悲心的学分都还不及格,那时候只能称之为菩萨。佛从哪里来的呢?从菩萨来,从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而来。菩萨从哪里来呢?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而来,从每一个人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而来,所以说“人成即佛成”。一个人把智慧、悲心净化升华到最圆满境界的时候,就称为佛陀。还没有成佛的时候,悲心还不够圆满、智慧还不够圆满,我们称之为菩萨——觉有情——觉悟的有情。

  贰、发菩提心因缘

  现在我们要讲的这个经文,是从华严经第十七卷摘录出来的,说明我们如何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因缘是什么?

  一、发心不断一切如来种性

  “菩萨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发心。”

  说明菩萨因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而发心,让如来的种性、成佛的种性不断,也不断自己的如来种性、不断一切众生的如来种性。信佛学佛的人,并不是永远高高在上,而是希望有一天功德、智慧圆满的时候,能具有跟佛一样的平等心与智慧。一切众生有成佛的可能性,称为“佛性”或者是“如来种性”,这只是说明人人都存在着成为如来的那种“种子”,但是如果不去修学善法,那么种子还是不会发芽成长。所以为了自己、以及为了一切众生,我们要珍惜这种成佛的种性,要发菩提心,自己鼓励自己好好修学,也期许自己能够去帮助众生,使众生的如来种性能够发芽,身心能升华净化,最后终能成佛。为了不断一切如来的种性而发菩提心,这是第一种。

  二、发心为能充遍一切世界

  “为了能充遍一切世界故,发心。”

  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处在凡夫地,我们每个人能力都很有限,所做的事情,只能服务自己的妻子、儿女、父母,社会范围有限;如果我们能够成佛的话,就能够充遍一切世界去服务众生,因为成佛以后的服务能力较高,所以要为了充遍一切世界而发心,不单单为自己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要为服务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众生而发心。

  三、发心度脱一切世界众生

  “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发心。”

  不仅仅度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够了,不管他是什么种族、什么国家、什么国度,所有的一切众生,我都要跟他结善缘,利益他、帮助他,这样子来发成佛之心。

  四、发心悉知一切世界成坏

  “为了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而发心。”

  我们都很关心什么时候是世界末日,世界有成、住、坏、空,我想请问各位,这世界成住坏空是否一定的?没有一定!其实佛法里面并没有末世的观念,佛经没有提及什么时候世界会坏掉啦、世界会毁灭啦,佛法说:染污众生多,世界被染污了,就会毁灭。也就是说:心地不好的人多、邪知邪见的人多,世界就毁灭;如果某个世界中正知正见的人多、心地好的人多、善良的人多,这个世界就能透过永续经营的运作而永恒的保存下去。所以整个世界的命运,掌握在全体人类的手中,个人的一切靠你个人掌握,你的家庭,就靠家庭中每个分子来掌握,每个家庭兴衰,就看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大家是否一团和气、认真做事。

  所以佛法对世界的看法,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再过几千年、几万年,就完蛋了;佛法认为这世界成住坏空是随着众生而不断改变。我们人是正报,山河大地是依报,山河大地是依靠我们正报而转的,觉悟的众生多,发菩提心的众生多,这个世界就净化成很美好庄严的世界。可见佛法没有末世论的这种观念。

  华严经里就有这么一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一切人类的战争与和平、瘟疫、美好的环境,都是取决于众生心的迷惑或觉悟。

  

  五、发心悉知一切众生垢净

  “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故,发心。”

  你信佛、学佛、打坐,修禅定的目的是什么?你信仰宗教的目的是什么?这里就告诉你:为了悉知一切众生的垢净故。垢是指烦恼,众生的烦恼千差万别,这些烦恼要断尽,有种种不同的方法,如何去断这些烦恼,怎样才算烦恼断尽,你都必须了解,为了这目的,你要发菩提心。

  六、发心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

  “为了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故,发心。”

  三有就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什么叫“有”,有是有为有漏、有烦恼,一切无常。在凡夫来看,三界的一切是这样龌龊污浊,但依佛法来看:因为我们有烦恼心,所以看到的世界是这么龌龊,其实它本来也没有什么清净或杂染之分,是因为我们众生有烦恼才产生这些现象。所以,如果我们能证到诸法实相,就会发现三界的一切本来这么清净,当我们以清净心来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是很美好的。

  七、发心悉知众生心乐烦恼习气

  “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发心。”

  为了度众生,你必须了解众生的根性,知道他喜欢什么法门,他有什么嗜好,他的烦恼习气有哪些,怎样去对治他。所以你因此发菩提心来信佛学佛。

  八、发心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

  “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心。”

  这个很不容易。你问我说:师父!你前世是从哪里来的?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如果你禅定工夫很够,就可以知道自己前生,也可以知道别人前生来世是怎样。但是请你记得,佛法不是要我们学算命,具有知前世今生的能力是为了要利益他人,如果我们能知道这众生前世修过什么法门,有什么业障,就方便帮助他、利益他,而不是帮人算命哪,此种预知能力加上名利心就麻烦了。所以佛法要我们修智慧,并不是为了用来赚钱,完全是为了利益众生,必须有智慧知道众生的过去生、今生、来生等种种的情形。如果你知道他的业报,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提升他,所以这是为了了解众生生死轮回的现象,而发菩提心信佛学佛。如果你故意的、刻意的学紫微斗数、八字去算命的话,就不属于佛法范畴了。算命准不准?会算的还有点准,因为那也是一种统计学,过去的人用生辰年月日时来排出人的命盘,那当然有他的统计学根据,不能完全予以否定;但是佛法与此不同,佛法上是修禅定智慧到某一种程度时自然了解到所有现象的始末,不必用生辰八字来推算。

  

  九、发心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

  “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心。”

  众生有上等根基、中等根基、下等根基,有些要用方便的法门,有些要用究竟法门去度,所以菩萨为了了解众生根器不同,方便去度化他而发菩提心。

  十、发心悉知世界一切众生心行

  “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发心。”

  随时随地都能够了解众生的起心动念,这样去摄化他就比较容易,所以菩萨因这样来发心。

  十一、发心悉知一切众生之三世智

  “为悉知一…

《菩萨学处·第二讲 菩提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