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住生心集

  无住生心集

  (一)

  真正发心学佛的人,在这个动乱的大时代之中,一定要认识清楚-佛家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要深深地体会这一句话,然后就晓得怎样去用功、怎样去修持。凡是带不去的,决定不要挂在心上;能带得去的,一定是分秒必争,决定不能把光阴空过。什么是能带得去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可以带得去,这是世间的小善;而诸佛如来期望我们的乃是成佛、成菩萨的大善。成佛、成菩萨就一定要深信净土,念佛求往生。

  怎样才做到“老实”呢?一定要万缘放下。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之中,保持自己心地的真诚、清净、慈悲。将这一句“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挂在心上。遇到有缘的众生,我们要真诚、恭敬、欢喜地将这法门介绍给他,劝勉他。这就是真实的供养。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这与阿弥陀佛、诸佛如来的本愿就相应。要这样的修学,我们一天的时间就没有空过。这一天一定能得到身心清净、法喜充满,而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

  (二)

  佛在《金刚经》里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万法因缘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众生以为自己能分别、能执著,能爱、能取、能有的自心;而“三心不可得”说明能有的心是虚妄的、不实的,是不可得的;“万法缘生,当体即空”,则一切万物也是不可得。

  “能得与所得,俱不可得”,这是佛为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不但一切法不可得,非法也不可得。佛为什么要说“非法”?“非法”就是空相。“法”是有;“非法”是空。在三界之内,欲界、色界执著「有”;无色界人执著「空”。空、有俱不可得,这才能超越轮回。然在三界之外,偏真涅槃也是空相。阿罗汉、辟支佛证入涅槃,往往就停住在其中。

  佛在经上说,“阿罗汉住在偏真涅槃是二万劫;辟支佛住在涅槃的时间是一万劫。”换句话说,这么长的时间他无所作为,工夫完全停顿在那个地方,毫无进展。这叫作“堕无为坑”。所以佛这两句话意思就非常深远,教导菩萨空、有两边都不住。这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无上菩提”。

  众生在世间,生生世世无论怎么辛苦,怎么忙碌,都是四种缘在主宰: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西方的资本家,他集聚雄厚的财富,我们仔细一观察,他还是为了讨债还债而来。他有公司、工厂和许许多多的员工。他养活这些员工,也就是过去世欠他的债务。欠他多的,养活他一辈子;欠他少的,养他一年、两年。员工离开了,那是欠得少的。所以,他自己天天精勤在那里策划、经营,都是讨债、还债。

  员工当中有对他很尊敬的,全心全力替他工作的,那是报恩的。有一些找麻烦的,想方法来捣蛋的,那是报怨的。我们看穿这一点,对于世间的真相便不难理解;而后对这个世间“留恋的心”自然也就淡薄了。唯有看清楚真相,才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知道念佛了生死,超三界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如果还是迷恋在这个世间,贪图世间的功名富贵,他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超越轮回。不能超越轮回,我们知道来生在三善道的机会少,在三恶道的机会一定多。

  (三)

  世间人很少知道生命的真相,无不执著这个身相以为就是自己。于是贪生怕死,发展成为自私自利,因而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能自拔。结果就是堕落。他在生命层次中,一世比一世低。像佛法里讲的十法界,从畜生道堕到饿鬼道;从饿鬼道堕到地狱道。如果明了生命的真相,他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舍去了。他知道堕落在六道里,纵然是天道也免不了受苦。佛法给我们讲的三苦、八苦,这些都是事实。

  受苦就如同世间受刑一样。世间受刑的人,是看你犯罪的轻重。犯罪轻的刑罚也轻;犯罪重的受刑罚也重。由此可知,三恶道,就好比是犯重罪的人受重刑;三善道,是犯罪比较轻的受轻刑。可见凡是在六道之中,都等于是在坐监牢,在受刑。佛在经上常讲“三界牢狱”,把三界、六道比做监牢狱。佛这种比喻,实实在在不过分。

  我们仔细观察,真正是名实相符。必须这些罪受完,才能出监狱,恢复自由。怎样才能服刑期满而出监牢狱?必须在监狱里有良好的表现。果然有良好的表现,有些时候还有特赦,不到期满的时候也可以出来。这种特赦就是我们断恶修善,努力修行,消除业障,提升生命的层次,这样才能早一天出离监狱,恢复自由。诸佛菩萨苦口婆心指点我们,教导我们,所以他的恩德超越父母。我们常念佛恩,常念师恩,依教奉行,才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佛菩萨的教诲。

  佛在《金刚经》上教诲菩萨“不受福德”。这句话对于权小、凡夫实在是非常重要。我们曾经看到过去现在许多发心修行的大德,早年他们的道心、修持都获得社会大众的肯定、赞扬,而到中年、晚年就变节、堕落。原因在那里?就是福报现前,享受福报而迷失了自性。因为享福一定会增长贪、嗔、痴、慢、疑、恶见。不但不能降服其心,不能消除业障,障恶反而与日俱增。这是堕落真正的原因。除非是见了性的大菩萨,他们虽然受福德,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可是这样的菩萨要是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度化众生,他还是示现“不受福德”。像世尊及历代祖师大德们的示现,这是大慈大悲,要做一个好榜样给我们看。在人间弘法,就要做人世间的好榜样;在天上说法,要给天人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说生活受用程度上有差别。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示现,都与经上的教训相应。真正能看破、放下,过著极其简单的生活方式。

  这是真实大慈悲的显示。教导我们预防在菩提道中堕落,所以“不受福德”这一句经训我们要牢牢记住,一生要依教奉行,不敢违背。

  (四)

  我们大家既然已经发心出家,当然是不容易的。觉悟的人就不应该再造罪业。可是我们毕竟还是凡夫,八识田中含藏著无始劫来的恶习气,遇到恶缘很难保持不堕落。因此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远离恶缘。佛教菩萨在六度中,特别重要的是行布施。也就是要舍,要放下。其次是忍辱波罗密。特别是对于物质生活一定要能坚忍,永远过著清苦的生活。世尊教诫子弟,“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这些教训都是保障我们在菩提道上远离恶缘,而不至于堕落。特别是接受供养,在世尊那个时代,出家人接受在家信徒的供养,只限于简单的生活必需品: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所谓“四事供养”。今天的社会由于科技发达,一般人生活水准提高,金钱财物的供养多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我们看到许多例子,初出家的时候没有人供养,手里没有钱财,还有道心。等到供养一多,生活享受奢侈了,道心没有了。贪、嗔、痴、慢,无始烦恼不但是现前,而且是加速度的在增长。他怎么不堕落?谚语上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话是有原因的,不是随便说的。因此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信徒对我们的供养,我们要知道保持简单的物质生活:衣服穿得暖,吃得饱,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避风雨,就足够了。道场是为弘法利生用的。建立一个大道场,目的何在?过去丛林寺院就是佛教大学,提供四众同修研习、修行的场所。道场多半是国家建立的,也有大富长者捐献供养的。

  所以,一般道场有山有田地,也就是有恒产。这些山林、田地可以租给农夫去种植,寺院向他们收租,这是道场生活的来源。绝不靠信徒的供养,也没有化缘募捐。住在这个道场,心安理得,随缘而不攀缘。不但没有超度的事,连一般法会都很少,一年偶尔有一两次法会。那是真正修行道场,那是在农业时代。

  弘法利生,就是要帮助一切人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人改善他的生活。给予他智慧,帮助他从烦恼、充满种种压力的苦难生活中,解脱出来。过一种像佛菩萨,充满大智慧的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叫做弘扬佛法,这才是真实的修持。现代科技、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因此,现今道场的形式,不再是庄严的硬体建设,而是利用现代科学的工具,用广播、用电视、用录音、录影,用CD来传播大乘佛法。由此可知,信徒们对我们的供养,除了让我们保持极简单的生活之外,都要用来弘法利生,也就是帮助一切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才不造罪业,才能免于堕落。

  出家人是不是要做这些事呢?不可以的。如果存心一定要做这些事,那就是攀缘心,对于了生死出三界产生严重的障碍。信徒对我们的这些供养,我们要以随缘的心来看待。真正要懂得像古代庞居士所谓“好事不如无事,多事不如少事”。真正学佛,一切都是诸佛菩萨的安排,自己不要加一点点意思。这样才如法。所谓“如法”,就是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自己的正念。

  念佛人保持这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信徒多的供养,我们要看做是他委托我们替他做善事;委托我们替他修福。如果我们将这些钱财用之不当,不但他没能修福,我们造了很重的罪业。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遇到大的因缘,我们也不能消极的去做自了汉。譬如说,念佛人已有能力生死自在,可以随时往生了,现在有位信徒,有一个很大的因缘供养。这就是佛菩萨要你再多住世几年,因缘成熟,要多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也不能拒绝。你若想:我就走了!你是可以走,但是有失慈悲。所以,请佛住世,请善知识住世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口头说说的,这些我们都必须明了。明了之后一定要依教奉行。这样虽然多住世间几年,对于往生净土绝无妨碍。这就对了!决定不能在这个地方起贪、嗔、痴、慢。这是你们发心出家,我见到的一些事实。这些事实,那些是有利的,那些是有害的?我不能不告诉你,才不负我们大家在一起同参共修一场。

  (五)

  在这几天讲席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尊真诚、恳切的教诲。佛弟子一生中,如果能领略几句,正如同经上所说的四句偈,一偈、半偈,一句、两句,毕生都受用无穷。

  不仅在佛…

《无住生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