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沙门果经4讲

  

沙门果经

  

(Sàma¤¤aphala-suttaü)

  

玛欣德尊者讲于广东六祖寺

  

2009.12.11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

  

  各位贤友,法师、居士、大德们,

  晚上好!

  前天晚上,我们透过学习这部《沙门果经》,浏览了与我们佛陀同一个时期出现的外道六师(六个宗教领袖)的学说、思想。经文里提到未生怨王去拜访这外道六师,听他们的解说,对他们的思想学说感到不满意。

  当时,未生怨王用同样的问题问世尊。为什么要问世尊呢?他知道:“好像想用沙子榨出油来是不可能的,同样地,我无法从外道六师的教理当中得到任何真实义。所以,我也同样去问世尊。”于是,未生怨王这样问:

  “尊者,我也问世尊:“尊者,是否就如这些种种职业,也即是:驯象师、驯马师、车夫、弓术师、旗手、元帅、粮草兵、高级军官、突击队、前锋、勇士、装甲兵、奴隶子、糕点师、理发师、洗浴师、厨师、花鬘师、染织工、织布工、编篮工、陶匠、算术师、印算师,或其他像这类的种种职业,他们都能在今生即享用现见的职业成果,他们以此使自己快乐和满足,使父母快乐和满足,使妻儿快乐和满足,使朋友快乐和满足,对诸沙门、婆罗门建立的崇高布施能导向生天、乐报和天界。尊者,是否能够告知同样在今生即现见的沙门果?”

  这个时候,未生怨王从其他外道、宗教导师那里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他同样用这样的问题来问佛陀。

  佛陀回答说:

  “可以的,大王。大王,我就此问题反问你,请按你的意思回答。大王,你认为如何?在此,若有一人是你的奴仆、佣人,是早起晚寝、顺从[你意]而作(顺着你的意思工作)、[令你]适意而行(所有的行为必须令你满意)、[对你说]爱语(说你喜欢听的话)、仰视[你的]颜脸者。他这样[想]:“福德之所至、福德之果报真稀有啊(福德之所至是一个人造的善业、福德所能带来的,称为福德之所至。)!朋友;未曾有啊!朋友。此马嘎塔国韦迭希(vedehi)之子未生怨王是人,我也是人。此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拥有、具足五欲功德而享受,犹如天神;

  也就是说:国王的福报很好,可以像天人一样享受五欲。为什么称五欲为功德呢?五欲是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可以产生欲乐的目标——美妙、好看的颜色;动听的声音;好闻的香味;好吃的味道;以及柔软的触觉——能够带来欲乐的享受,所以称为五欲功德。

  但我却是他的奴仆、佣人,是早起晚寝、顺从而作、适意而行、爱语、仰视颜脸者。我实应做诸功德,就让我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衣,出离俗家而成为无家者吧!”

  这里讲到的:“我实应作诸功德,且让我剃除须发。”意思是这个奴隶想要出家背后所蕴藏的动机。他这样想:“即使我想要做布施,尽我一生所能够做的布施,也不如这个国王一天所做的百分之一。所以,倒不如让我出家吧!”

  他于后时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衣,出离俗家而为无家者。他如此出家,防护身而住,防护语而住,防护意而住,满足于最低限度的食物和衣服,乐于远离。

  这里讲到的“满足于最最低限度的饮食和衣服”,是说他透过正当的方法获得食物以及衣服;或者由于衣服和饮食是作为一个人最低限度的要求,而他只是希望得到能够裹腹的饮食以及遮体的衣服而已。当这个奴隶出家之后,他乐于远离。

  有三种远离:第一、身远离;第二、心远离;第三、所依远离,又称为究竟远离。

  身远离(kàyaviveka),乐于出离的人身体独处。比如住在森林、住在林野,这称为身远离。

  心远离(cittaviveka),透过修习证得禅那,当他入禅的时候,心远离种种盖、种种烦恼,这称为心远离。

  所依远离(upadhiviveka),一个人已经证悟涅槃,当他进入果定,取涅槃为目标或者入灭尽定的时候,称为究竟远离。

  这个奴隶出家之后,被人发现了。

  假如有人这样报告你:“望大王明鉴:有个人是您的奴仆、佣人,是早起晚寝、顺从而作、适意而行、爱语、仰视颜脸者。大王,他已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衣,出离俗家而为无家者。他如此出家,防护身而住,防护语而住,防护意而住,满足于最低限度的食物和衣服,乐于远离。”

  当你听到这个人报告之后,

  你是否会这样说:“朋友,将那个人抓来,再做我的奴仆、佣人,做早起晚寝、顺从而作、适意而行、爱语、仰视颜脸者?””

  国王回答说:

  “当然不会!尊者。”

  我不仅不会抓他回来,见到他,

  “我们还会礼敬、起迎、邀请座位,以衣服、饮食、坐卧处、病者所需之医药资具向他作邀请,

  这里的意思是说:因为他已经出家了,出家之后,不再是以前俗人的身份,这个时候国王见到了都要礼敬他,见到他来,站立和让座给他,请他坐下来,然后,用四种资具来供养他。这四种资具是衣服、饮食、坐卧处(senàsana,住所)和医药,

  为他提供如法的保护、庇护、守护。”

  佛陀反问说:

  “你认为如何,大王,若是如此,有现见的沙门果还是没有?”

  也就是说,这个奴隶之前一直都辛勤地工作,他出家之后,是不是还会被你抓去做工呢?这是不是今生就可以见到的沙门果呢?

  国王说:

  “尊者,确实有如此现见的沙门果!”

  于是,佛陀说:

  “大王,这就是我为你指出的第一种在今生即现见的沙门果。”

  国王继续又问:

  “尊者,能够告诉其他同样在今生即现见的沙门果吗?”

  佛陀回答说:

  “可以的,大王。大王,我就此问题反问你,请按你的意思回答。大王,你认为如何?在此,若有一人是你的农夫,是家主(家主gahapati,意思是拥有妻子、儿女等等,作为一家之主的人,也就是在家人。)、纳税者、增长收入者。他这样[想]:“福德之所至、福德之果报真稀有啊!朋友;未曾有啊!朋友。此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是人,我也是人。此马嘎塔国韦迭希之子未生怨王拥有、具足五欲功德而享受,犹如天神;但我却是他的农夫,是家主、纳税者、增长收入者。我实应作诸功德,就让我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衣,出离俗家而为无家者吧!”

  他于后时,舍弃少量财产,舍弃大量财产;舍弃少数的亲戚眷属,或舍弃多数的亲戚眷属;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衣,出离俗家而为无家者。他如此出家,防护身而住,防护语而住,防护意而住,满足于最低限度的食物和衣服,乐于远离。假如有人这样报告你:“望大王明鉴:有个人是您的农夫,是家主、纳税者、增长收入者。大王,他已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衣,出离俗家而为无家者。他如此出家,防护身而住,防护语而住,防护意而住,满足于最低限度的食物和衣服,乐于远离。”

  当你听到了这个人的报告之后,

  你是否会这样说:“朋友,将那个人抓来,再做我的农夫,做家主、纳税者、增长收入者?””

  佛陀让未生怨王想一想,假如有一个他的国民跑去出家之后,当他知道了,会不会再抓他回来继续当农民呢?

  国王说:

  “当然不会了!尊者。我们还会礼敬、起迎、邀请座位,以衣服、饮食、坐卧处、病者所需之医药资具向他作邀请,为他提供如法的保护、庇护、守护。”

  佛陀反问说:

  “你认为如何,大王,若是如此,有现见的沙门果还是没有?”

  “尊者,确实有如此现见的沙门果。”

  佛陀于是说:

  “大王,这就是我为你指出的第二种在今生即现见的沙门果。”

  这是第二种在今生就可以看到的沙门果。

  当佛陀回答了未生怨王的这两个问题时,已经动摇了他作为一个世俗国王拥有世俗最高地位的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他一直都满足于世俗权威,一直也在追求世俗权威。但是,佛陀的这两个问题已经指出一个人如果选择了出家,那么作为一个世俗的国王也有义务要保护他,而且也必须免除他之前的工作等等。

  国王继续再问:

  “尊者,能够告知其他比此现见的沙门果更超越、更殊胜的在今生即现见的沙门果吗?”

  未生怨王为什么会这么样问呢?难道他听了前面两个答案之后还不满足吗?是的!为什么不满足呢?因为未生怨王坐在那里,他面对的是佛陀。佛陀是什么出身?佛陀也是王子,也是太子出身!而且他也知道佛陀选择出家,并不是为了逃避做奴隶,或者逃避做工,逃避成为纳税者,他肯定还有更高的追求。而在佛陀座下的很多弟子、比库们,也有王子出身的,也有是太子的,甚至还有是国王的,好像马哈咖比那(Mahàkappina)就是一个国王,舍弃王位跑去出家的。所以,未生怨王面对着跟他同样出身高贵的人,选择了过出家、无家的生活,他们肯定还有比不工作、不成为纳税者更高的追求,这样才能使他们抛妻弃子,舍弃国家、…

《沙门果经4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沙门果经5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