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三皈依(13-8)(总第70)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8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要帮善知识去救度更多的人,
可别受邪恶观念影响,求人把自己勒死
提要:
·回世俗生活里又抽烟了,又来求忏悔,如真求忏悔,就回来,别再堕落下
去了
·有人把苦海当游泳池,竟然不想喊救命
·怀疑自己,怀疑善知识,以死为解脱,这些人还会把救他的人看成冤家
·要帮善知识去救度更多的人,可别受邪恶观念影响,求人把自己勒死
·佛门是最清净最安全的地方,贪瞋痴泛滥的地方,你能跳得出苦海吗?
回世俗生活里又抽烟了,又来求忏悔,如真求忏悔,就回来,别再堕落下去了
跑了几年,突然来一只电话:“我很想念老师同学,我想回来。”来了以后,我说:“你这次来,要不要走啊?”她说:“我是来看看老师同学的,我住一个时期要走的。”我说,“你过去的病虽然好了,可还不够稳固。你又回到世俗里去,万一这个病再发怎么办?你的病是在这儿好的,这儿的氛围是治你的病非常有利的因素。”她好像很听我话,我总以为她会住下去,等我一走,(众笑)她又走了。
昨天我收到她一个邮件,来向老师求忏悔,既不忏悔签了常住自己跑掉,中断学业的罪过,也不忏悔对不起老师同学,却忏悔“我很多年没抽烟喽,(众笑)我回家后禁不住环境的引诱,我又抽烟了”,还忏悔,“我唸的经中断很久了。”同学问我该怎么回答?我说:“如果她打电话来,你们劝她赶快回来,不要再堕落下去了。”
这几个例子就足够说明,救起来的人又跳下去了,你说怪不怪?跳到哪里去啊?无非是回到世俗里去。回去以后他们的品德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堕落了?
有人把苦海当游泳池,竟然不想喊救命
还有一种情况非常好笑,一般掉在苦海里的人看到船,总是喊救命,总想得救。偏偏有一种人掉在苦海里,他不喊救命,因为他搞错了,他把苦海当作游泳池,掉进去了他还高兴:这么游游不错。(众笑)总有一天会沉下去的。
也有人掉在苦海里了,神经过于紧张,拼命想自己怎么逃生,看到船,他脑子一下转不过来,反应太慢了,在慌乱中拼命地挣扎,不求人救,你一个人救得了自己吗?
怀疑自己,怀疑善知识,以死为解脱,
这些人还会把救他的人看成冤家
还有一种人也不喊救命,因为他怀疑自己不一定会淹死,也许自己会爬起来,还怀疑别人:他们能救我吗?所以掉入苦海的众生,各种各样都有,就好比这儿所说的:有求救的、有把救人的看成陌路人、有认亲为冤家的,你真的把他救起来,他对你有意见。
比如有人觉得活在人间苦,以死为解脱:我跳海目的是想死,你好心把我救起来,让我死不掉,要我再在人间受苦受难,真是我冤家了,我欠了人家的债,你给我还啊?
要帮善知识去救度更多的人,
可别受邪恶观念影响,求人把自己勒死
还有一种人也不想你去救他,他们说娑婆世界多苦啊,你救我是阻碍我到极乐世界去,你把我杀了你才是我亲家,我一口气上不来,就能往生了。
是有事实的,我的学生告诉我,她从前在一个佛学苑里,有一天一个学生把绳子套在头颈上,叫两个同学帮帮忙,两边用力拉,“快把我勒死,我今天就要往生!”(众笑)这到底是佛教还是邪教?所以希望大家提高觉悟,千万不要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那么非但你自己能得救,你被救起来了,还能帮善知识去救更多的人。
佛门是最清净最安全的地方,
贪瞋痴泛滥的地方,你能跳得出苦海吗?
苦海是在佛门外面的世俗生活里的贪瞋痴形成的,是众生贪瞋痴三毒形成了苦海。我们度众生,要先把众生度到佛门里来,佛门是最清净最安全的地方。如果你不进佛门,一直在佛门外面,世间上贪瞋痴泛滥,你能跳得出苦海吗?
学修三皈依(13-9)(总第71)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8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我们是佛弟子,一切要根据佛教的教义教规,
不能让别的教派到佛门来影响我们的修行成就
提要:
·皈依佛你才能跳出苦海,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那不是发展贪瞋痴吗?
·佛教的五戒杀盗淫妄酒,在儒教那里,并未做到,反是放纵发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间早就知道,后人又拿自己的解说,去描绘丰富
了孔子说的这句话
·由于现在有很多佛弟子受了三皈依,还在学儒教道教违犯三皈依戒,还在对
儒教道教敬礼、信顺、爱慕、钦仰,我们既然来学佛法,就要学圆满的、
纯粹的佛法
·我们是佛弟子,一切要根据佛教的教义教规,不能让别的教派到佛门来影响
我们的修行成就
皈依佛你才能跳出苦海,追求功名利禄、
荣华富贵,那不是发展贪瞋痴吗?
皈依佛你才能跳出苦海,你依靠儒教、道教、依靠发财、依靠老板,以及依靠你的吃喝玩乐,这些全是在发展贪瞋痴,能使你跳出苦海吗?儒教最突出的就是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那不是发展贪瞋痴吗?儒教里没有五戒,而是发展了杀盗淫妄酒,苦海就是在他们那里形成的。
佛教的五戒杀盗淫妄酒,
在儒教那里,并未做到,反是放纵发展
杀,网上有不少批判孔子的文章,从巴金写的书上看到,当时奴隶反抗奴隶主,奴隶主杀死了很多奴隶,孔子知道了,大为赞叹,“应该杀!凡是作乱犯上全要杀。”一个孔子最最得意的门生,就问他:“老师,请问仁字怎么解说?”孔子回答:“仁字就是爱一切人。”那么奴隶不是人?
盗呢?过去念孔子书的人,贪污腐化犯法的,就被抓起来,坐牢的坐牢,杀头的杀头,他们都是封建时代受儒教思想影响的读书人。还有孔子认为父亲偷盗,儿子不该去报官,应为父隐瞒。这种包庇偷盗也是在助长偷盗。
淫,读书求功名,还不是为了光耀门庭、可以娶好几个老婆?所谓一妻二妾,娶得越多越光荣。据说唐伯虎娶了九个老婆,发展了他对女色的贪爱,秋香只对他笑了三笑,他就迷倒了,不顾自己身份,宁愿卖身到相府做书童,根本不是光明正大把秋香娶回去,是半夜里偷偷带秋香从后门溜走的,那不是拐骗吗?
妄语呢?鲁迅从前有篇文章提醒国人,对孔子要提高警惕,因为他言行不符,说的跟做的两样。
酒呢?差不多读书的、做官的全喝酒,一直喝到现在二千多年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流传了二千多年。(众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间早就知道,
后人又拿自己的解说,去描绘丰富了孔子说的这句话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道理,民间早就知道了。
打个比方:一个男青年,女儿也不喜欢他,女儿的妈也不喜欢他,这就没有问题了。假如女儿不喜欢他,女儿的妈却同意,孔子时代有句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你就是不孝。这顶帽子一压,女儿只好嫁给他。梁山伯祝英台,还不是因为祝英台父母之命不能违抗,结果两个人都死掉了?如果是因为男方给了女方的妈很多钱,这个男孩子虽然我也不喜欢,可是钱我是喜欢的。这种做法,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么解说?!
由于现在有很多佛弟子受了三皈依,还在学儒教道教违犯三皈依戒,还在对儒教道教敬礼、信顺、爱慕、钦仰,我们既然来学佛法,就要学圆满的、纯粹的佛法
再说说敬礼呢?佛弟子对释迦佛都以崇敬的心情,合掌恭敬顶礼,有些人皈依了佛,又去学儒教,儒教主张对老师要恭敬,在老师面前,都是弯着腰低着头,就像封建时代臣子不敢看皇帝的脸。(众笑)你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偶像,还能圆满自己的人格吗?
信顺:信了佛还去信仰他们,顺着他们讲的,冲淡了自己的信仰。
爱慕:你爱慕了儒教道教,发展了你的贪瞋痴,还会好吗?
钦仰:我在小学时,某个学生表现不好,老师就罚他在孔丘像前跪上一支香。我只记得他是一个老者,前两天在报上见到了孔丘像,哪有释迦佛那样庄严、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你们别嫌我讲得太多,因为现在有很多佛弟子受了三皈依,而儒教道教这个偶像心中始终倒不下去。
我们既然来学佛法,就要学圆满的、纯粹的佛法。你们听佛法越听越欢喜,好比已经救上了法船,希望你们不要再回头。好马不吃回头草,凡是不清净的,凡是带有贪瞋痴、发展贪瞋痴的地方,咱们要有觉悟,要有警惕,不要受染污,要远远离开。
我们是佛弟子,一切要根据佛教的教义教规,
不能让别的教派到佛门来影响我们的修行成就
佛教、儒教、道教,互相尊重是应该的,可不应该互相混淆。我们是佛弟子,一切要根据佛教的教义教规。既然是互相尊重,就不能让别的教派到佛门来影响我们的修行成就。前一个时期宗教局领导也讲: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佛教的教义教规,其他的东西就别学啦!
今天讲到这里。(众鼓掌)
学修三皈依(14-1)(总第72)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20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
《学修三皈依(70~7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