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修三皈依(60~69)

  学修三皈依(12-7)(总第60)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6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走向群众,才能摄引群众,

  你们来这儿,都是法的功德

  提要:

  ·“一切时处,身心不离”,天涯海角随你走,千万不要离开佛法僧

  ·走向群众,才能摄引群众,你们来这儿,都是法的功德

  ·释迦佛希望我们修菩萨法,菩萨法要越修越童真,菩萨成就时就显童子相

  ·我们不离开众生,更不离开年轻人,可以让中年人恢复青春活力,让老年

  人越活越年轻

  ·笑最庄严,大殿里的释迦佛始终是熙怡微笑

  “一切时处,身心不离”,天涯海角

  随你走,千万不要离开佛法僧

  “一切时处,身心不离”,天涯海角随你走,千万不要离开佛法僧。你们会有种感觉,总感觉到我比一般老人好得多,医生也这么说我。你们用不着吃那么多的补品,你们跟我学学,生理上的变化都离不开心理上的变化,因为心是最最重要的,心能够调动一切。

  走向群众,才能摄引群众,你们来这儿,都是法的功德

  我从年轻开始,一直到老年,都是走到群众里去,我喜欢和年轻人相处在一起。我从前干心理疗法时来的多是年轻人,进了佛门我身边也是年轻人居多。

  你们走过的地方也多了,有人说:“全国佛门差不多我都走遍了,看来看去,老头子老太太居多。”一个老头子能吸引年轻人不简单啊,因为老头子不好看,这种丑样子谁喜欢?当然,你们年轻人能来,这都是法的功德。

  释迦佛希望我们修菩萨法,菩萨法

  要越修越童真,菩萨成就时就显童子相

  我在年轻人中间也得到了利益,使我身心始终在接受年轻人的影响。你们别看我走路常有人扶,扶久了也习惯了,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还在想肯定旁边有人会来扶我,所以我手向后一伸:哎,怎么没人啊?(众笑)没人我就解放了,我一个人自由自在,走起来干脆得很啊。

  有人说,“老师啊,你怎么一个人走得这么快了?”我本来就能走快的,他们来扶我,其实不是他扶我,是我扶他(众笑)。现在当然也有点老相,都是旁边人促成的,(众笑)把我培养成一个老人了啦。当然他们是好心,因为事师组有严格规定,我走路要有人扶,防止我摔跤要中风。

  你看我讲起法来,没有老相吧?你们跟我学学,你们到了八十一岁也是这个样子,那就对了。我们有个同学,一颗童心,非常天真活泼,真像一个童年的孩子。有个信佛的人就看不惯,说她:“你到八十岁仍然这个样子,怎么办?”(众笑)我把这句话学来了,常跟她开玩笑,看她很天真的样子,我说,“你到八十岁仍然这样,怎么办?”谁知道她回答我:“我八十一岁就不这样了。”(众笑)我说:“这句话要改一改,八十一岁仍然这个样!”

  释迦佛希望我们修菩萨法,菩萨法要越修越童真,菩萨成就时就显童子相,能海上师就是修童真文殊成就的。

  我们不离开众生,更不离开年轻人,

  可以让中年人恢复青春活力,让老年人越活越年轻

  我们要念念不忘释迦佛,要记住释迦佛的教导,我们不离开众生,更不离开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我们能这样修,我们自己也会老得慢。

  我这些学生的故事很多。从前在清凉山的时候,小住同学问女众部一位同学,“你们怎么都很年轻啊?”这位同学已经讲课当老师了,她说,“我还年轻啊?我今年快三十岁了。”说:“怎么看起来都很小嘛?”

  我喜欢青年组同学,要他们来带领带领你们中年人老年人,希望你们跟青年人学习学习,让中年人恢复你们的青春活力,老年人越活越年轻。

  笑最庄严,大殿里的释迦佛始终是熙怡微笑

  你看,咱们这儿气氛多好啊?从前我听法师讲法,哪怕你笑一笑,就有人提醒你,“听法要庄严,不要笑。”笑不庄严,难道哭庄严啊?笑最庄严啦!一笑整张脸就像花那样美。

  

  学修三皈依(12-8)(总第61)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6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只有尊重才能和谐,不尊重矛盾会很多,互相尊重,我们这个团体就和合了,听了法可就更高兴了

  提要:

  ·不离开佛,我们身心都会朝向佛转变

  ·无论天涯海角心里想着释迦佛,就得释迦佛的加持

  ·念念不忘法,起了烦恼,就把听法的笔记拿出来看,很快烦恼就没了

  ·念念不忘僧团,出家与在家不要有鸿沟,佛弟子是一家人

  ·只有尊重才能和谐,不尊重矛盾会很多,互相尊重,我们这个团体就和合

  了,听了法可就更高兴了

  不离开佛,我们身心都会朝向佛转变

  男女青年被迷惑的时候,大都是在笑的时候,不笑时的脸都是难看的,有的死板得像死人。大殿里的释迦佛始终是熙怡微笑,所以我们不离开佛,我们身心都会朝向佛转变,亲近越多,转变越好。相好庄严都是修出来的,修禅定就能修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要去追求,自会变的。

  无论天涯海角心里想着释迦佛,

  就得释迦佛的加持

  讲个故事,从前在清凉山佛学苑的时候,有个来小住的出家人要走了,我们很虚心地请他提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一般懂规矩的出家人,到了别的道场都是只赞叹,不批评。由于我们的请求,他才说:“你们大殿里为什么要供傅老师的像?我看不妥当。”同学们说,“那不是傅老师的像,那是能海上师像。”“傅老师怎么跟能海上师差不多啊?”

  为什么许多人都觉得我的相貌跟能海上师差不多,你们要知道奥妙吗?(众笑,鼓掌,答:要知道。)你们既然来听法,我就不保守了。因为我心中有能海上师,慢慢面相就变了。我房里有个小佛堂,天天看能海上师像,也很起作用。

  从前我妻生了孩子,要雇奶妈。我的妈要求高:这个奶妈,奶水不好,不要;那个奶妈长得难看,也不要。我说:“只要奶水好就可以了,脸长得丑就丑一点吧。”我妈说,“那不行的,孩子天天看奶妈的脸,将来脸也要像她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心里要随时随刻想着释迦佛,念念不忘释迦佛,无论天涯海角你心里想着释迦佛,你一想,就得佛的加持,加持力就是通过心理起作用的。

  念念不忘法,起了烦恼,

  就把听法的笔记拿出来看,很快烦恼就没了

  除了念念不忘佛,还要念念不忘法,经常把听到的法在脑子里想想,就会起放下烦恼的作用。许多同学常说,“我起烦恼了,我就把听法的笔记拿出来看,很快烦恼就没了。”所以一想到法,法就起作用,使你心情舒畅,烦恼消除。

  念念不忘僧团,出家与在家不要有鸿沟,

  佛弟子是一家人

  还要念念不忘咱们这个僧团,我们现在出家人比较少,因为中国佛门的风气就是出家人跟在家人的距离很远。其实佛在世的时候,每次佛讲法,四众弟子都具足的,有天人,有国王大臣,还有非人之类,都可以在一起的嘛。在家居士亲近三宝、亲近出家人,是应该的。希望四众弟子能相互恭敬亲近,希望出家跟在家之间的鸿沟快快消失。我们佛弟子是一家人,我们都为了修行,我们都是为了亲近三宝,走入佛门的。

  今天我们居士同学比较多,居士同学也是四众弟子之一,我这个老师也是个居士。几年前我听到一句话,有人称居士为小众,我不知道你们听了生气不生气,我听到这句话可没生气,因为我听惯了。我二十二岁进佛门,师兄们都称我小傅,后来称习惯了,我四十岁了也称我小傅,六十岁了还称我小傅。今年八十岁了,他们也不称我了,因为小傅不小了,称老傅又不习惯,就干脆不称了。所以我“小”字听惯了。称我“小”有好处啊,我会想,我还小呢。称我“老”,我就紧张了,因为“老”后面就是死啊。所以咱们还是小的好,小众就小众了,不要生气。

  只有尊重才能和谐,不尊重矛盾会很多,

  互相尊重,我们这个团体就和合了,听了法可就更高兴了

  出家在家要互相尊重,只有尊重才能和谐,不尊重矛盾会很多。互相尊重,我们这个团体就和合了,六和生活就过得起来了,就会天天心情愉快,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当然心情愉快了。

  这几天,看来你们都挺发欢喜的,那就好。我来的头一天,我看你们还没有这么高兴,第二天开始高兴了,一天比一天高兴,昨天听了法更加高兴,高兴好啊。

  

  学修三皈依(12-9)(总第62)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0年7月16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释迦佛就像明月那样照亮着我们的心房,

  释迦佛智慧的语言,也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消失,

  咱们和谐的集体、清净的僧团才是我们的家

  提要:

  ·有人为我唱了一支内蒙古的歌,我把这支歌的热情转告你们:“请你不要

  走”

  ·我不欣赏把精神病人抬得这么高,却欣赏“只要我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

  的魔王作斗争”

  ·无论你以…

《学修三皈依(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