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回狂
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欲海回狂原序
欲海回狂卷一—法戒录
欲海回狂卷二—受持篇
欲海回狂卷三—决疑论
内典字义译注附
《欲海回狂》原序
辛酉季夏,余与周君纳凉于荷亭之畔。握手论心,盱衡今古,因及福善祸淫之理,周君喟然长吁而作曰:“色欲之惑人,甚矣哉!贤智犹或不免,况其他乎?”余低回良久,窃思劝人于一时,不如劝人于千古。爰以编辑是书为请。周君曰:“余刊《万善先资集》,垂二年矣,竣工尚有待也,敢及其他。”余曰:“苟有利于天下,吾无惜乎锱铢。”周君喜,遂发心编辑。既而日复一日,倏至今秋七月庚午,余复举前言,周君即于是日焚香盥手,握笔构思,每发一论,必欲洞见原本,豁人心目,而又广搜三教典籍,以备参考。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书成之日,蓂荚三更,乃募工于铁笔者,绣之梨枣,用广流传。惟愿见者闻者,作清夜之钟,饥乡之谷,日置案头,以供赏玩,则慧性既开,福缘自固。至于此集之探源发奥,光怪陆离,当世自有巨眼,余又何容赞一词哉!
康熙廿一年壬戌十一月既望,姑苏顾萼青林氏题
懿德堪钦(《扬州甘泉县志》)
元秦昭,扬州人。弱冠游京师,已登舟矣,其友邓某持酒送行,正饮间,忽抬一绝色女子至。邓令拜昭,曰:“此女系仆与某部某大人所买之妾,乘君之便,祈为带去。”昭再三不肯,邓作色曰:“君何如此其固执也。即不能自持,此女即归于君,不过二千五百缗钱耳。”昭不得已,许之。时天已热,蚊虫甚多,女苦无帐,昭令同寝己帐中,由内河经数十日至京,以女交店主娘,自持书访其人。因问君来曾带家眷否,昭曰:“只我一人。”其人勃然,愠现于面,然以邓某之书,勉令接女至家。至夜,方知女未破身,其人惭感不已。次日即驰书报邓,盛称昭德。随往拜昭,谓曰:“阁下真盛德君子也,千古少有。昨日吾甚疑之,盖以小人之腹,测君子之心耳,惭感无既。”
[按]秦昭之心,若非了无人欲,浑全天理,与此绝色女子,日同食,夜同寝,经数十日之久,能无情欲乎哉!秦昭固为盛德君子,此女亦属贞洁淑媛。懿德贞心,令人景仰。因附于此,用广流通。民国十一年壬戌,释印光识。
凡例(十二则)
○是集分三卷。首卷搜罗往事,所以兴起其戒淫之心。次卷缕析条分,所以开陈其戒淫之道。末卷设为问答,所以坚固其戒淫之根。由浅入深,不容倒置。
○集中所援因果及古人议论,出于何书者逐一注明,务期可考。设互见他本,则错举之,以例其余。
○古来贞淫二案,每多脍炙人口,苟非事迹显明,概行删去。其有现在因果,从未刊行者,间多录之。
○昔人纪事,往往连篇书写,不分门类,故阅者易于生厌。兹独因事标名,因名立劝,处处豁人心目。
○首卷事迹,采于百家之书,其间雅俗繁简,各各不同,今则僭加改削,如出一手。
○戒淫等书,前人多所发明,然大都征引旧事,用垂劝戒而已。欲其将下手工夫,一一屈指于中,卷之万象包罗,则从来未有也。
○劝世之文,有初阅之如长江大河,甚是可喜。及细按之,直一二语可了者。兹集痛革其病,故受持一篇,皆言简而意赅,名虽戒淫,而经世之道悉备其中,览者幸勿如走马观花,没其用心之苦。
○淫欲之源,皆生于爱。爱心不断,如草留根,向春复发,故中卷“不净等观”,皆从未有淫欲之前,断其或有淫欲之念,身体力行,方见其妙。若以躁心阅之,谓其无关于本旨,则伯牙为之抚弦而泣已。
○前二卷中,戒淫之道几备矣,要其所以然之故,不能无疑。故末卷作百番问答,以成一集之大观。
○世人切身之患,莫大于生死,不问儒释,皆当究心。今人视为佛学,讳言久矣。是集既志在利人,何敢畏首畏尾。故中下二卷内,凡生死之故,幽明之说,姑就管窥,述其一二。
○本集三卷,细分之有数十册,皆算定字数,自为起讫,不惟便于增补,且处处可作斗方,粘之座右。
○著书问世,原系极难之事,俗则不合于文人,雅则难通于俦类,愚者显之,犹疑其晦;智者精之,已病其粗。虽起圣贤于今日,犹不能尽慊斯人之意,况吾侪后学耶?此集所论戒淫,有为保家而发者,有为保身而发者,有为获福消灾而发者,有为修身养性而发者,有为超生死出三界而发者。譬之药草肆中,万物皆备,惟在自识其病者取之耳。
玉峰怀西居士识
援引大藏目次
华严经 法华经 般若经 宝积经
楞严经 圆觉经 涅槃经 佛本行经
密严经 阿含经 法句喻经 过去因果经
梵网经 杂譬喻经 禅秘要经 普耀经
出耀经 威德陀罗尼经 维摩经 三戒经
八师经 处胎经 摩耶经 修行道地经
僧护经 优填王经 提谓经 月上女经
摩邓女经 业报差别经 莲华面经 尼干子经
造像经 七佛灭罪经 禅要呵欲经
大阿弥陀经 优婆塞戒经 四十二章经
日明菩萨经 贤愚因缘经 起世因本经
楼炭正法经 十二因缘经 正法念处经
观佛三昧经 佛般泥洹经 戒德香经
瑜伽论 智度论 俱舍论 释迦谱
观经疏钞 显密圆通 准提净业 法苑珠林
净土文 正讹集 法喜志 竹窗三笔
现果随录 稽古略
援引儒书目次(道书附)
易经 书经 四书 礼记 左传
列子 庄子 周书异记 史记正义
前汉书 后汉书 淮南子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唐书
宋史 元史 文献通考 北山录 广仁品
广仁录 迪吉录 懿行录 知非集
唐氏谱 节义传 张子语录 皇明通纪
郑景仲集 茅鹿门集 罗状元传 三教平心论
欲海晨钟 戒淫汇说 科名劝戒录 冒宪副纪事
不可不可录 续笔乘 文昌化书 文昌宝训
感应篇集解 感应篇说定 感应篇广疏
感应篇图说 感应篇瀹注
欲海回狂集卷一
法戒录
总劝(共二则,一法一戒)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唯有邪淫。拔山盖世之英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才士,因兹败节堕名。今昔同揆,贤愚共辙。况乃嚣风日炽,古道沦亡,轻狂小子,固耽红粉之场;慧业文人,亦效青衫之湿(*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表示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同情。后借指对青楼女子的爱慕)。言窒欲而欲念愈滋,听戒淫而淫机倍旺。遇娇姿于道左,目注千翻;逢丽色于闺帘,肠回百折。总是心为形役,识被情牵。残容俗妪,偶然簪草、簪花,随作西施之想;陋质村鬟,设或带香、带麝,顿忘东妇之形(*东妇,即“东施效颦”中的东施,凡指丑女)。岂知天地难容,神人震怒。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劝青年烈士、黄卷(*指书籍)名流,发觉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纵对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淫邪者,宜防失足;曾行恶事者,务劝回头。更祈展转流通,迭相化导,必使在在齐归觉路,人人共出迷津。若视劝戒为迂谈,请观冒公之后报;倘以风流为佳话,再鉴金氏之前车。
冒嵩少(出《冒宪副纪事》)
如皋冒嵩少,讳起宗,己未下第归,注《太上感应篇》。于“见他色美”下,尤致意焉。时助写者,其西宾罗宪岳(*西宾:旧时对私塾教师或僚友们的敬称)。后罗归南昌,崇祯戊辰正月,梦一道妆老翁,左右二少年侍,老翁手持一册,呼左立者诵,罗窃听之,即“见他色美”注语也。诵毕,老翁曰:“该中。”复呼右立者咏诗,即咏曰:“贪将折桂广寒宫(*月宫),那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间迷眼相,榜花一到满城红。”罗醒,决冒公必中,即以是兆寄其子。及榜发,果登第,后官至宪副(*地方省级政府副长官)。
金圣叹(姑苏盛传)
江南金圣叹者,名喟,博学好奇,才思颖敏,自谓世人无出其右。多著淫书以发其英华,所评《西厢》、《水浒》等,极秽亵处,往往摭拾佛经,人服其才,遍传天下。又著《法华百问》,以己见妄测深经,误天下耳目。顺治辛丑,忽因他事系狱,竟论弃市(*被依法处死)。
[按]原本作荆某,讳之也。今则久远矣,特为订正。
劝有官君子(共五则四法一戒 附吏役)
均是人也,或劳心,或劳力,或安富尊荣,或食贫守困。岂天道之不齐哉?抑亦自有以致之也?《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今世富贵之人,大抵宿生修福之士;子孙享荣华之报,皆是祖父有厚泽之遗;理所固然。但享福之时,又须修福,譬如耕田,年年收获,即当年年下种。若自逞威权之赫,纵心花柳之场,岂非得人爵而弃天爵乎?所难者,顺境常乐,乐则忘善,忘善则淫心生耳。此处若能蓦地回光,便是福基深厚。
韩魏公(《宋史》)
宋韩魏公琦,执政时,买妾张氏,有殊色。券成,忽泣下,公问之,曰:“妾本供职郎郭守义妻,前岁为部使者诬劾,故至此耳。”公恻然,使持钱归,约以事白而来。张去,公白其冤。将调任,张来如约,公不令至前。遣人告曰:“吾位宰相,不可妾士人妻。向日之钱,可无偿也。”还其券,反助行赀二十金,使复完聚。张感泣,遥拜而去。后公封魏郡王,谥忠献,子孙昌炽无比。
[按]昔司马温公(*司马光)未有子,夫人为置一妾,乘间送入书房,公略不顾。妾欲试之,取一帙问曰:“此是何书?”公庄色拱手对曰:“此是《尚书》。”妾乃逡巡而退。总之,欲心一淡,便有把持。韩公本领,全在寡欲耳。
曹文忠公(《广仁品…
《欲海回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