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欲海回狂

  欲海回狂

  清朝·懷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欲海回狂原序

  欲海回狂卷一—法戒錄

  欲海回狂卷二—受持篇

  欲海回狂卷叁—決疑論

  內典字義譯注附

  《欲海回狂》原序

  辛酉季夏,余與周君納涼于荷亭之畔。握手論心,盱衡今古,因及福善禍淫之理,周君喟然長籲而作曰:“色欲之惑人,甚矣哉!賢智猶或不免,況其他乎?”余低回良久,竊思勸人于一時,不如勸人于千古。爰以編輯是書爲請。周君曰:“余刊《萬善先資集》,垂二年矣,竣工尚有待也,敢及其他。”余曰:“苟有利于天下,吾無惜乎锱铢。”周君喜,遂發心編輯。既而日複一日,倏至今秋七月庚午,余複舉前言,周君即于是日焚香盥手,握筆構思,每發一論,必欲洞見原本,豁人心目,而又廣搜叁教典籍,以備參考。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書成之日,蓂莢叁更,乃募工于鐵筆者,繡之梨棗,用廣流傳。惟願見者聞者,作清夜之鍾,饑鄉之谷,日置案頭,以供賞玩,則慧性既開,福緣自固。至于此集之探源發奧,光怪陸離,當世自有巨眼,余又何容贊一詞哉!

  康熙廿一年壬戌十一月既望,姑蘇顧萼青林氏題

  懿德堪欽(《揚州甘泉縣志》)

  元秦昭,揚州人。弱冠遊京師,已登舟矣,其友鄧某持酒送行,正飲間,忽擡一絕色女子至。鄧令拜昭,曰:“此女系仆與某部某大人所買之妾,乘君之便,祈爲帶去。”昭再叁不肯,鄧作色曰:“君何如此其固執也。即不能自持,此女即歸于君,不過二千五百缗錢耳。”昭不得已,許之。時天已熱,蚊蟲甚多,女苦無帳,昭令同寢己帳中,由內河經數十日至京,以女交店主娘,自持書訪其人。因問君來曾帶家眷否,昭曰:“只我一人。”其人勃然,愠現于面,然以鄧某之書,勉令接女至家。至夜,方知女未破身,其人慚感不已。次日即馳書報鄧,盛稱昭德。隨往拜昭,謂曰:“閣下真盛德君子也,千古少有。昨日吾甚疑之,蓋以小人之腹,測君子之心耳,慚感無既。”

  [按]秦昭之心,若非了無人欲,渾全天理,與此絕色女子,日同食,夜同寢,經數十日之久,能無情欲乎哉!秦昭固爲盛德君子,此女亦屬貞潔淑媛。懿德貞心,令人景仰。因附于此,用廣流通。民國十一年壬戌,釋印光識。

  凡例(十二則)

  ○是集分叁卷。首卷搜羅往事,所以興起其戒淫之心。次卷縷析條分,所以開陳其戒淫之道。末卷設爲問答,所以堅固其戒淫之根。由淺入深,不容倒置。

  ○集中所援因果及古人議論,出于何書者逐一注明,務期可考。設互見他本,則錯舉之,以例其余。

  ○古來貞淫二案,每多脍炙人口,苟非事迹顯明,概行刪去。其有現在因果,從未刊行者,間多錄之。

  ○昔人紀事,往往連篇書寫,不分門類,故閱者易于生厭。茲獨因事標名,因名立勸,處處豁人心目。

  ○首卷事迹,采于百家之書,其間雅俗繁簡,各各不同,今則僭加改削,如出一手。

  ○戒淫等書,前人多所發明,然大都征引舊事,用垂勸戒而已。欲其將下手工夫,一一屈指于中,卷之萬象包羅,則從來未有也。

  ○勸世之文,有初閱之如長江大河,甚是可喜。及細按之,直一二語可了者。茲集痛革其病,故受持一篇,皆言簡而意赅,名雖戒淫,而經世之道悉備其中,覽者幸勿如走馬觀花,沒其用心之苦。

  ○淫欲之源,皆生于愛。愛心不斷,如草留根,向春複發,故中卷“不淨等觀”,皆從未有淫欲之前,斷其或有淫欲之念,身體力行,方見其妙。若以躁心閱之,謂其無關于本旨,則伯牙爲之撫弦而泣已。

  ○前二卷中,戒淫之道幾備矣,要其所以然之故,不能無疑。故末卷作百番問答,以成一集之大觀。

  ○世人切身之患,莫大于生死,不問儒釋,皆當究心。今人視爲佛學,諱言久矣。是集既志在利人,何敢畏首畏尾。故中下二卷內,凡生死之故,幽明之說,姑就管窺,述其一二。

  ○本集叁卷,細分之有數十冊,皆算定字數,自爲起訖,不惟便于增補,且處處可作鬥方,粘之座右。

  ○著書問世,原系極難之事,俗則不合于文人,雅則難通于俦類,愚者顯之,猶疑其晦;智者精之,已病其粗。雖起聖賢于今日,猶不能盡慊斯人之意,況吾侪後學耶?此集所論戒淫,有爲保家而發者,有爲保身而發者,有爲獲福消災而發者,有爲修身養性而發者,有爲超生死出叁界而發者。譬之藥草肆中,萬物皆備,惟在自識其病者取之耳。

  玉峰懷西居士識

  援引大藏目次

  華嚴經 法華經 般若經 寶積經

  楞嚴經 圓覺經 涅槃經 佛本行經

  密嚴經 阿含經 法句喻經 過去因果經

  梵網經 雜譬喻經 禅秘要經 普耀經

  出耀經 威德陀羅尼經 維摩經 叁戒經

  八師經 處胎經 摩耶經 修行道地經

  僧護經 優填王經 提謂經 月上女經

  摩鄧女經 業報差別經 蓮華面經 尼幹子經

  造像經 七佛滅罪經 禅要呵欲經

  大阿彌陀經 優婆塞戒經 四十二章經

  日明菩薩經 賢愚因緣經 起世因本經

  樓炭正法經 十二因緣經 正法念處經

  觀佛叁昧經 佛般泥洹經 戒德香經

  瑜伽論 智度論 俱舍論 釋迦譜

  觀經疏鈔 顯密圓通 准提淨業 法苑珠林

  淨土文 正訛集 法喜志 竹窗叁筆

  現果隨錄 稽古略

  援引儒書目次(道書附)

  易經 書經 四書 禮記 左傳

  列子 莊子 周書異記 史記正義

  前漢書 後漢書 淮南子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唐書

  宋史 元史 文獻通考 北山錄 廣仁品

  廣仁錄 迪吉錄 懿行錄 知非集

  唐氏譜 節義傳 張子語錄 皇明通紀

  鄭景仲集 茅鹿門集 羅狀元傳 叁教平心論

  欲海晨鍾 戒淫彙說 科名勸戒錄 冒憲副紀事

  不可不可錄 續筆乘 文昌化書 文昌寶訓

  感應篇集解 感應篇說定 感應篇廣疏

  感應篇圖說 感應篇瀹注

  欲海回狂集卷一

  法戒錄

  總勸(共二則,一法一戒)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欲;塵寰擾擾,易犯唯有邪淫。拔山蓋世之英雄,坐此亡身喪國;繡口錦心之才士,因茲敗節墮名。今昔同揆,賢愚共轍。況乃囂風日熾,古道淪亡,輕狂小子,固耽紅粉之場;慧業文人,亦效青衫之濕(*白居易《琵琶行》詩中有“坐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表示白居易對琵琶女的同情。後借指對青樓女子的愛慕)。言窒欲而欲念愈滋,聽戒淫而淫機倍旺。遇嬌姿于道左,目注千翻;逢麗色于閨簾,腸回百折。總是心爲形役,識被情牽。殘容俗妪,偶然簪草、簪花,隨作西施之想;陋質村鬟,設或帶香、帶麝,頓忘東婦之形(*東婦,即“東施效颦”中的東施,凡指醜女)。豈知天地難容,神人震怒。或毀他節行,而妻女酬償;或汙彼聲名,而子孫受報。絕嗣之墳墓,無非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盡是貪花浪子。當富則玉樓削籍,應貴則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誅;地獄、餓鬼、畜生,沒受叁途之罪。從前恩愛,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勸青年烈士、黃卷(*指書籍)名流,發覺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面,須知帶肉骷髅;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縱對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淫邪者,宜防失足;曾行惡事者,務勸回頭。更祈展轉流通,疊相化導,必使在在齊歸覺路,人人共出迷津。若視勸戒爲迂談,請觀冒公之後報;倘以風流爲佳話,再鑒金氏之前車。

  冒嵩少(出《冒憲副紀事》)

  如臯冒嵩少,諱起宗,己未下第歸,注《太上感應篇》。于“見他色美”下,尤致意焉。時助寫者,其西賓羅憲嶽(*西賓:舊時對私塾教師或僚友們的敬稱)。後羅歸南昌,崇祯戊辰正月,夢一道妝老翁,左右二少年侍,老翁手持一冊,呼左立者誦,羅竊聽之,即“見他色美”注語也。誦畢,老翁曰:“該中。”複呼右立者詠詩,即詠曰:“貪將折桂廣寒宮(*月宮),那信叁千色是空。看破世間迷眼相,榜花一到滿城紅。”羅醒,決冒公必中,即以是兆寄其子。及榜發,果登第,後官至憲副(*地方省級政府副長官)。

  金聖歎(姑蘇盛傳)

  江南金聖歎者,名喟,博學好奇,才思穎敏,自謂世人無出其右。多著淫書以發其英華,所評《西廂》、《水浒》等,極穢亵處,往往摭拾佛經,人服其才,遍傳天下。又著《法華百問》,以己見妄測深經,誤天下耳目。順治辛醜,忽因他事系獄,竟論棄市(*被依法處死)。

  [按]原本作荊某,諱之也。今則久遠矣,特爲訂正。

  勸有官君子(共五則四法一戒 附吏役)

  均是人也,或勞心,或勞力,或安富尊榮,或食貧守困。豈天道之不齊哉?抑亦自有以致之也?《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今世富貴之人,大抵宿生修福之士;子孫享榮華之報,皆是祖父有厚澤之遺;理所固然。但享福之時,又須修福,譬如耕田,年年收獲,即當年年下種。若自逞威權之赫,縱心花柳之場,豈非得人爵而棄天爵乎?所難者,順境常樂,樂則忘善,忘善則淫心生耳。此處若能蓦地回光,便是福基深厚。

  韓魏公(《宋史》)

  宋韓魏公琦,執政時,買妾張氏,有殊色。券成,忽泣下,公問之,曰:“妾本供職郎郭守義妻,前歲爲部使者誣劾,故至此耳。”公恻然,使持錢歸,約以事白而來。張去,公白其冤。將調任,張來如約,公不令至前。遣人告曰:“吾位宰相,不可妾士人妻。向日之錢,可無償也。”還其券,反助行赀二十金,使複完聚。張感泣,遙拜而去。後公封魏郡王,谥忠獻,子孫昌熾無比。

  [按]昔司馬溫公(*司馬光)未有子,夫人爲置一妾,乘間送入書房,公略不顧。妾欲試之,取一帙問曰:“此是何書?”公莊色拱手對曰:“此是《尚書》。”妾乃逡巡而退。總之,欲心一淡,便有把持。韓公本領,全在寡欲耳。

  曹文忠公(《廣仁品…

《欲海回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西歸直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