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黄念祖老居士述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得真乐。慧光破无明,正是自觉觉他,觉心除幻结,正是自他俱利。这个光明与安乐非一切世间诸法所能相比,故称之为大。
光明有两种:(一)、色光(指日月火珠及佛菩萨天人的身光)。(二)、智光或称智慧光,心光(指妙法能除众生愚痴的垢暗)。《大智度论》说:“光明有二种,一者色光,二者智慧光。”昙鸾大师说:“佛光能破无明闇,故佛又号智慧光。”憬兴师说:“光从佛无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故《瑜伽论》称之为法光明。以现法破暗为义,别于色光,但佛光具一切光,故《信生论》说:“佛光明是智慧相也。”蕅益大师九天写一部《弥陀要解》,人称这是从蕅益大师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思益经》说:“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如来身是什么呢?就是大光明之府库。《大日经》说:“大日如来所安住之处是——不坏金刚光明心殿。”金刚是表示坚固,永远不会坏,不会灭,不会减的。光明的心是赞叹如来觉心的胜德。殿原意是宫殿,此处光明心殿表示身住于心,心住于身的不思议妙境。《思益》中光明说的是如来身。《大日》中光明说的是如来心。由此可见,如来的身心就是大光明,也正是佛教的大光明。再看,禅宗黄檗的师父百丈禅师,他就说:“灵光独耀,回脱根尘。”司人的心回然超脱六尘,只是一片灵光单独照耀。这也是拿光明譬喻这个心不与万法为侣,心光寂然朗照之象。黄檗的弟子临济禅师说:“历历孤明。”“历历”是清清楚楚,绵密不断。“孤”就是不以一切为侣伴,罄然独存。“明”就是光明,明白,本明。也是同样说明本心,所以佛教都以大光明来表示本来的妙明真心(妙明两个字就是胜妙光明的简称)。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而且《无量寿经》里头十二光佛,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都是阿弥陀佛称号。法身阿弥陀佛所居的国土称为常寂光土,可见弥陀身土都是大光明。所以大光明就是佛之身,佛之土,佛之心,显示佛的本体。有体必定有用,从大光明的本体,自然流出大安乐的妙用,就普令一切众生都能因妙法光明消除自身痴暗,离苦得乐。更殊胜的是每一个众生常住于大光明的本体而得到大的安乐。
至于大安乐,更是十方诸佛的本怀。《毗卢遮那经》说:“大悲为根”,所以慈悲是诸佛的根本。悲是拔苦,慈是与乐。令一切众生都得彻底究竟的永恒的大安乐,才是如来的本心,普度众生都离苦得乐。《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唐译本里说:“无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经中有十一处称赞彼土甚可爱乐。《涅槃经》指出:“常乐我净”。不是无常,是常;不是苦,是乐;不是无我,是有一个真我;不是恶浊,是清净。常乐我净,很乐呀!是真乐,不是世间之乐。世间诸乐是坏苦,所爱之境都是无常,所爱破灭,成为大苦。所以世乐不能不坏,坏则成苦。更重要的是《涅槃经》里头四句偈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切行皆无常,都是生灭之法,有生有灭。“生灭灭已”,一切生灭都要放下,放下一切,生灭也灭了之后怎么样呢?最要紧的后头一句,那绝不是断灭呀!断灭,什么都没有了,那大家修行了半天,都变成了桌椅板凳了。“寂灭为乐”,寂是常寂光的寂,《首楞严经观音圆通章》观音反闻自性,在“生灭灭已”之后,“寂灭现前”,马上超越世出世间,得两种殊胜。正与《涅槃》的“寂灭为乐”同旨。寂灭为乐,这是真实究竟的大安乐。禅宗常说,火尽灰寒,忽然从冷灰里爆出一颗热豆。所以禅宗说必须大死才能大活,绝后更苏才是真活,这与《涅槃》,《楞严》同一气氛,冷灰爆出热豆才是悟境。如同万里寻亲,突于十字街头一眼看见亲爹,这时欢喜不可形容,这正是大安乐。由上可见,佛教的教化,就是从诸佛本有的大光明大安乐的本体,流出来令一切众生同得大安乐的妙用,普令一切众生恢复他本有的大光明的本体。永离诸苦,但受众乐,直到自他永受寂灭的大安乐。这样殊胜稀有的妙法真是不可思议。
(贰)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至于佛教当然是宗教,是宗教而超宗教,佛教是科学超科学,是哲学超哲学;也可以说佛教是一切超一切。佛教的超越就在于我们教主的超越,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世尊,他的殊胜正如赞佛偈所说的:“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未有如佛者。”至于我们教主在两千多年前降生在尼泊尔,是一位太子,聪明过人,文武全才,王妃也极其贤美,一切如意。但当他陪父亲在御花园里,父亲休息了,他看见鸟吃虫子,引发了极大的悲心。哎呀!众生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互相来吞噬,这真是非常可悲呀!因此他就要舍弃一切,出家求道。但父亲不答应,后来有一次看到一个老人,腰弯背驼,穷苦的老人。又一次看到病人,痛苦,面容憔悴,形容枯槁,很痛苦。最后看到死人,知道了这是一切人都不能免的,就决心出家了。出家之后,在雪山苦行修道,一天只吃一棵芝麻,一棵麦子的结实。浑身骨头都显露于外,活像一具活骷髅。后来忽然醒悟。如果这样成道,后世就以为要成佛就必须苦行,这是一个误解。所以就放弃了苦行。就起来沐浴,沐浴的时候几乎从水中起不来了。身体衰弱,攀著一棵树枝子才能够出来。出来之后,吃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煮的粥,体力就恢复了。于是发誓在菩提树下解决问题。到了腊月初八看见天上明星,这时候大彻大悟了。一切问题解决了。他这个之前,他曾经在印度遍访印度所有的一切外道诸师,他很快就把师父所有的都学会了。都认为不究竟,不彻底呀!所以只有自己来修证,当看见明星悟道之后,一切问题都粉碎了。惊呼:“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的众生,不但包括我们所有的人,白种人,黑种人,猫,狗,甚至于苍蝇,蚂蚁,以及地狱中的众生都在内呀!所以叫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从如而来。一切众生都有同如来一样的智慧和功德之相。佛就是彻悟了这件超世稀有,无上殊胜,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的大事情。这件事情确实是惊天动地,前无古人。
但是一切众生既然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还有我们这样在迷的众生相呢?世尊的下半句就说明了,“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本来跟佛一样的,但是他有妄想,有所执著。抓住不放是执,粘住不脱是著,众生为情所缚,著于情纲,执见不舍,困于见林,于是从妄生妄,从迷入迷。那么他就不能显现他的智慧德相了。这就是佛悟道证道时第一句话。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证,证明一切众生本有大光明大安乐的本体与妙用。所以这一句话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从他的大光明藏中所流现的,给我们从生的一个大安乐法门。也可以说,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是这一句话的注释。所以现在将来一切众生都依这一句话而得度脱。世尊所证就是这样。从这一句话,我们就看出佛教就不同于其他宗教,是超宗教。超在什么地方?就超在佛教是一个大平等法门。佛和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跟佛一样,同有这个智慧德相,彼此是平等的。这是个大平等的觉悟哇!佛不说我是最高无上,我是独尊的一个神,我高于一切,控制一切,创造一切,而只是平等。佛就是已经彻底觉悟的人,我们在座的任何一位是还没有完全觉悟的佛(彻底平等)。所以《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的心,和佛,和众生,无有差别。所以佛不是上帝,不是真主,不是什么无始天尊等等,不是这些神,只是一个彻底的大觉悟者。
佛之所证有法身,报身,化身。佛有三身,上面所说,人人本有的是法身。所以我们的法身同诸佛的法身的没有分别的,法身我们也有。但是报身现在没有显现,佛的报身是万德圆满所庄严,所成就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恢复本有法身,成就报身。那么化身哪!就是示现于印度这个太子,出家修道,后来以至于到八十岁涅槃了。这样示现到人间来,跟我们人一样,也有生也有死,也有成就也有说法,这是佛的化身。佛的报身众生就看不见了,只有菩萨才能看得见,报身是无量广大和微妙呀!多少万由旬(一个由旬是四十里)。我们不要说微妙,微妙我们看不见,那个我们还不大好体会,就是这个广大我们就看不见。我们登到华盛顿最高的塔上,一看吧!那就看见是一个圆形的景物,因为人们视力有限度,所以就把你视力当作半径画一个圆,所看见的只在这圆之内,外就看不见了。所见不过是几十里路,这几十里早稻,就是佛身上如果有一根毫毛,毫毛的万分之一你也看不到。凡夫看不到佛的报身,至于佛的化身是一个示现。释迦牟尼佛示现为一个太子,出家成道,示现了涅槃,这是为了度化我们而作的示现。在实际,在《法华经》开权显实,说出实际情况。那释迦牟尼佛在久远久远,无量劫无量劫,不可说不可说之劫之前早已成佛。那佛之涅槃呢?那也就是在凡夫就看到佛是涅槃了。隋朝智者大师,他读《法华经》,读到药王菩萨焚臂…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