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心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前面世尊说了,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功不唐捐。因为生怕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福,释迦佛就用比喻来告诉我们。
六十二亿,这个数字是很大的,下面是恒河沙菩萨名字,这个恒河知道是什么河吗?我们前面有一条叫汉江,是通长江的,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汉江只是长江的一个支流,恒河贯穿印度全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
甚至比长江还要大,它的发源地也是在喜马拉雅山。在藏地有一座山,名叫冈仁波齐旁,这是它的发源地。下面有一个圣湖,叫玛旁雍措。那里开了一条口子,水每年源源不断的流下去,流到喜马拉雅山南部。
在玛旁雍措的南部流下去,就形成了恒河的源头。长江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再往上就是金沙江,沱沱河。包括有个江堆寺,在甘孜地区,就处在长江的源头,叫雅砻江。
这恒河也是世界级的一条大河,它有个特点,它的沙子和长江的沙不一样。门口就是掏沙的船,对不对?庙的边上一堆一堆的沙子汽车拉去造房子。我们这个沙子、沙粒不算细。汉江、长江的沙子都有这个特色,恒河的沙特别特别细,像面粉一样细。
恒河的这个河比长江还要大,沙子又比长江细,你说这个数量怎么样?数量肯定要比我们长江的沙的数量要多吧?你说一条恒河的沙算得过来吗,不要说一条恒河的沙子,就是汉江,这么粗的沙子你能算得过来吗?我看现在再好的电脑也算不过来。有多少沙子有多少数字,我们这个汉江有多少沙子啊?一船一船拉的话或许能算过来,可以拉多少船就能把它算出来,但是一粒一粒地算,你能算出多少啊?所以“恒河沙菩萨名字”就有多少呢?有恒河沙子这么多的菩萨,一条恒河里的沙也算不过来,不要说六十二亿恒河沙。
所以佛就告诉无尽意菩萨,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不单单受持他的名字,称“南无”这某某菩萨,我们拜万佛经就不得了了,万佛忏,一万尊佛,这个能不能算得过来?称这么多的名字,“复尽形供养”,只要活的一天我就供养一天,只要生命在,就供养不间断,这叫尽形供养。
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种具备,四种具备叫四事供养;供养佛、供养僧也就具足这四种供养就可以,饮食,所以有供佛及僧,打斋;衣服,出家人的衣服有的人拿布料来供;卧具,有的人供床上用品,我们受戒的时候供养衣袍、供养卧具、医药,出家人有时候修行,四大不调的时候供给医药,令出家人身得平安、给他治好,这是护持出家人修道。
所以以这四种供养,而且是尽形寿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供养多少菩萨,可以说是无量无边尽虚空遍法界这么多的菩萨,数量有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这么多的菩萨。你说;这个概念我实在是想不过来,我这个脑子已经太笨了,想不过来,我们不要说供养多少菩萨,就供养一位罗汉,你知道有多少功德吗?我们前两天讲,现在打千僧斋,至少十万元打一个千僧斋,就为供养到一位真的罗汉,供养到一位真的罗汉你说有多少功德。
我们佛经里有这样的例子:一个老太太又老又穷,沿街乞讨。乞讨到后来身体也病了,讨也讨不动了,就坐在一家大户人家的墙的外面,这墙外有一个洞,这淘米水、刷碗的水从这洞里面流出来,这个老太太就坐在墙的洞外边,拿着一个破碗,这个碗已经破的剩下一半了,就舀一点淘米水就那样喝。
已经就快死了,大迦叶尊者出来寻化,就看到这样一位老太太坐在院子外面,一观看这个老太太他就知道,他有神通,他知道八万大劫的事情,他知道这个老太太今天晚上就要命终,又很可怜这个老太太,前世没有种福,没有供养过圣者,平时不修布施,才使得这一生这么贫穷、落魄,如果她死了之后,更要堕落到三恶道去,所以他就走到她的面前,就向那个老太太化缘。
这老太太很吃力地睁开眼,看到前面站着一位修行人,出家人,这老太太就赞叹,她说:您到我这里来干什么?尊者跟她说,你有没有能布施给我的东西,布施一点给我吧。老太太就说,哎呀!我看你是特别修行的样子,我非常想供养您,但是我没有东西啊?我的衣服已经破得不能遮体了,而且又臭又脏,我没有东西可以供养您,这个碗也这么破,碗里就只有一点淘米水。
尊者就跟她说,你已经有了供养的心,而且也为你自己的这种贫穷而感到惭愧,你这种心态已经是修行者的心态,那你就把你的掏米水供养给我吧。这个老太太就把那个有点发馊、发酸了的掏米水倒到尊者的钵里面,尊者一仰头就把掏米水给喝了。
喝完了以后尊者就说,我已经得到供养了,我这一天的生命可以养活了,我可以回去修行去了,这老太太由于供养了尊者这一小碗发酸、臭的掏米水,当天晚上去世的时候马上就升到天上去了,生忉利天。你看本来是要堕落三恶道的,她就供养了一位罗汉就这一小碗掏米水,当天晚上就升到净居天去了。
你说要供养一个菩萨,要供养十万个菩萨,一亿个菩萨,一亿尊,六十二亿尊,一恒河沙数菩萨,你说要有多少功德啊?而且尽形寿,不是尽形寿的供养掏米水,而是尽形寿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你说这个功德大不大。
所以佛就反问无尽意菩萨,“于汝意云何”就是你想一想怎么样?“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做这样大的功德,这样一个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多,“无尽意言:甚多,世尊”,甚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计量的意思,很多很多……而且每说一句话都很尊重地说,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世尊马上又告诉无尽意菩萨:“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能够受持名号,或者能在这样子的因地里修行,能够礼拜供养,或者对观世音菩萨果地的这种神通自在能够礼拜供养,是二人福”。这二人福是什么?就是后面这个称观世音菩萨名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还和前面那位尽形寿供养成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的功德,这两种人的福正等无异。
佛说,这两个人比起来他们的功德是一样的,前者是尽形寿来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后面这一位只要受持观世音菩萨一位的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这两个人的福是正等无异,正等无异有多少呢?他到底有多少功德呢?“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这个福会不会消失掉呢?这个叫不可穷尽说明是无漏的。
不是我们世间,做一点善人做一点善事,就像这次我从普照寺出来一样,普照寺有一个护法居士他钱很很多,是深圳股票公司的总裁。
他想每年拿出五百万来做好事情,这多吧?那不得了,一年拿出的一点钱就把我们的观音阁就给造好了对不对,钱很多肯定功德很大,我想拿来做善事或者是给孤儿、或者给老人啊!印一些善书啊!或者造一些寺庙等等这些。
但是他的发心如果是以世间的发心来做的话,纵使是五百万、五千万、五个亿,他也是有漏的福报、有漏的善为,但是在这里我们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这个是无漏的福报。所以无漏的福报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百千万亿不要说劫了,年都不得了了,劫是什么概念?劫是一个很长很长的一个天文数字的概念。所以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意思是说无漏的福报,无漏的福、无漏的慧,所以我们相不相信?我们就是相信了脑子里面的这个概念也形成不出来,为什麽知道不知道?因为我们是凡夫,所以佛一出世的时候不敢讲这样的经,讲这样的经大家疑惑不相信,反而会堕落到三恶道里去。
就是相信也不可思议,所以佛出世的时候不讲这样的经,先讲大家能够听懂的,讲我们个体的,你到底在哪里?然后你所持的这些法,到底有什么规律?然后我们通过人、通过我们平时思惟的这些法,世间的这些法则,佛陀来破我们这些执著,这些东西看得到想得到,在佛的果地里想都想不到,所以佛在最后将入涅槃之前,才来讲这个经,所以佛陀自己当初也这样,佛的智慧怎样,佛的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的根钝,对这些微妙最第一的智慧不能明白。
所以现在观世音菩萨有这么大的功德,我们平时很少会能够想得到,所以这个完全是佛的金口所宣。由于佛法在这个世间,已经将近有三千多年了,在这三千年当中人类有很多智者,都已经证明佛法是正确的,也有很多智者这样子去恭心的实践,证得了佛法的这些功德,修证到了解脱的境界。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相信佛陀所说的话,一字都不会虚假的。所以在这里,在讲这个经的时候,有一些根机还没到的人就自己退掉了,佛陀来讲这样的经典。所以在这里呢佛陀也不说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
在以前讲《金刚经》的时候,佛还要重复的这样讲,生怕我们众生不相信,还说我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这以后我们对佛陀都百分之百的相信,都相信持颂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有无量无边的福不可穷尽的福。
所以在《楞严经》里面,观世音菩萨修行的第十四种的功德有,“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名号,二人福德,正等无异”在《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自己说:由观音如来教我这个法门,我证得这个法门之后,其中第十四项功德,就是这样子的,有人持我名号与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诸法王子名号正等无异。
诸法王子都是等觉菩萨果位,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名号,二人福正等无异,在因地里面观世音菩萨就这样说,文殊菩萨出来证明,说是的是的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也点头,在《妙法莲华经》里世尊亲自这样说,亲自来赞叹观世音菩萨。
“无尽意,受…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