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四十二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42

  请掀开经本,第九十九面,第五行,从注解第十一段看起:

  【由实信故,而能离虚显实,一念相应,其功德已成就第一希有之菩萨,有成佛之可能。】

  就本经的教义,因为实信前面说过,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心性现前。「而能离虚显实」,这一切虚妄的境界都舍离了。显实,这个实就是大乘经上讲的一真法界;实是一真法界,虚当然就是十法界,不仅是六道离了,四圣法界也离了,这是契入一真。所以他「一念相应」,相应就是与真如本性相应,这当然是「第一希有之菩萨」。第一希有之菩萨,就是法身大士。前面讲他离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有佛,那佛也离了,不错,佛也离了,佛怎么可以离?诸位要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是相似即佛。天台家讲六即,名字即,像我们现在就在名字位中,有名无实。再高一个层次叫「观行即佛」,观行是真正在修,是真修,观行位;虽然没有证果,他是真修。稍稍有了一些功夫,也能够证得果位,证得菩萨的果位、佛的果位,相似的菩萨,相似的佛;像天台家所说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没见性,叫相似位。别教的佛见性了,别教佛住一真法界,圆教在一真法界,所以他这个离虚,离藏教佛、通教佛,这两个是虚不是实。第一希有之菩萨,就是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就叫第一希有菩萨,因为他们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有成佛之可能,这是《华严》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指他们。

  从净宗来说,这一念相应是要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是要与净宗的三资粮相应,三资粮就是信愿行。信愿行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相应,信了没愿没行,不相应;我有愿,我也不肯念佛,也不相应;念佛人不想往生,这也不相应。必须是一念之中,信愿行统统具足就相应,这样的人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第一希有之菩萨,比前面讲的第一希有还要来的希有。为什么?前面第一希有的标准,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只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的位次而已。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我们从《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以及经文里面都可以看到,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立刻就把你的地位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一般的菩萨怎么能比!这个真叫顿超,一下就超越,超到七地以上,所以更是希有。不但说有成佛之可能,很快就成佛了。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就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

  有一些同修听到这个话,很感慨的说:往生恐怕很难!我们在净土经论里面读了很多,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往生的确不难,世出世间法里头,最容易的事情无过於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比这个再容易了,一点都不难!怎么说不难?只要你真信。你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真有,相信真有阿弥陀佛,相信我一心持名,佛就来接引,只要你能够具备这个条件,就成功了。什么时候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你看看多自在!不一定要等寿命终了,随时都可以去。去的方法,一定要依照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些道理方法认真去做。古德常常勉励人一句话很重要:老实念。老实念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凡是不成就的人,你仔细去研究他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不老实。什么叫不老实?念佛里头夹杂就不老实,念佛间断也不老实,念佛不能夹杂、不能间断。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这样的人决定往生,而且往生得非常自在,人人可以做得到。再看底下这一小段:

  【信为入道之门。学佛必当首具信心。此经全部,是以生信、开解、进修、成证,明其义趣。】

  江味农居士一生研究《金刚般若 》,他对於全经章法脉络的看法,是遵守《金刚经新眼疏》。在古大德科判本经,《新眼疏》确实有它独到之处。古德当中,还没有看过其他人是这个判法的,他说《新眼》确实有这么一点意思,新式新旧的新,眼睛的眼,《金刚经新眼疏》,它将本经的正宗分分成四大段,这四大段是信解行证,与清凉大师判《华严》一个模式,一样的模式。我们这个本子后面有科判、有表解,诸位一看就很清楚,信解行证四大段,就是此地讲生信、开解、进修、成证。信摆在第一位,所以信为入道之门。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念佛不但没得一心,功夫成片都没得到,参禅不能得定,不能开悟,研教不能大开圆解,毛病在哪里?就在不信。不要以为没有,我信佛了,我都皈依了,我都出家受了戒,那是形式,不见得是真的。

  我记得,我过去出家受戒,受了戒之后,当然第一桩事情要去看老师,到台中去见李老师。李老师跟我一见面,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你要信佛!」我那个时候学佛已经七年,好像讲经也讲了好几年,出了家受了戒,见面第一句话,「你要信佛!」我都愣住了。然后李老师跟我解释,我才恍然大悟。信不是嘴里说信那叫信,信了就要做到,没做到就没信,他那个信的标准是在这个地方。譬如《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空有两边不住」,「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我们是不是空有两边都离开?如果还是有分别、有执著,这《金刚经》确实没信。没信,说实在话,你也没懂,你不要以为,《金刚经》我研究不少年了,看了许多的大德的注子,我很懂,我也能讲,讲得天花乱坠,说实在话,你还是不解,真正解了没有不肯干的。

  过去孙中山先生提倡知难行易的学说,用在学佛非常恰当,佛法的确知难行易。行,以我们净土宗来说,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多容易!你要把净宗这个道理、理论搞清楚,这经上说了,等觉菩萨都办不到,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大菩萨们如果不得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他没有办法理解的。往生不退就成佛了,可见得修行成佛不难。释迦牟尼佛用四十九年的时间,为我们讲经说法,苦口婆心的在教导。干什么?解。解难!不解他不肯行。四十九年的时间都在讲解,可见得是知难行不难,我们行不到,就是知得不够透彻,依旧迷恋六道里面的五欲六尘,你对这个东西还是迷恋,你没有肯放下。虽然听说了,佛在这个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听得很熟,也会说,也会讲给别人听,就是做不到。样样事情还当真,样样事情还执著,哪一桩事情你放下了?这个原因就是你虽然知,你知得不够透彻,不够透彻的那个知不管用。

  这是劳累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他说了四十九年,我们用四十九年能不能真的省悟过来,真的明白过来?很难说!知得不够透彻,如何能信?有能信的,这个能信,佛在经上说,不是没有原因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所累积的善根,他这个善根要成熟了,对於佛的话他相信,他不怀疑。所以许许多多不认识字的人,对於佛法一窍不通之人,教他念佛,他就死心塌地的去念,念没多久,他能坐著往生、站著往生,预知时至,也不生病。这个事实我们现在明白了,佛在大经上讲清楚了,累世善根福德的成熟,所以他不需要解,他能信;信了他就真干!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二念,他就成功了。念佛人心里面还有妄想杂念,这个心不诚,这是妄心。那个念佛就很难在这一生当中往生,这样念佛只是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而已。哪一生、哪一劫再遇到了,你真的能放下万缘,没有杂念了,一心专念,你那一生就成就,那一生才能往生。

  所以这个信字,关键就大了,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全在这个字。我们在一生当中,尤其现在修学的环境不好,善知识难遇,好的同参道友也难遇,恶缘特别多,解就难了,太难太难了!唯一的方法,要把我们宿世的善根引发出来,这个引发是:「我专信,我不怀疑」,那就有成就的可能,这是从宿世善根里面建立清净信心。佛讲的话决定是真实的,决非妄语。信心到清净的时候,自然就开智慧了,那个经自自然然读了都会懂。为什么懂?你心清净。清净心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今天说老实话,再好的老师,诸佛如来到我们面前亲自指点我们,我们也没有办法开悟。原因在哪里?心不清净,妄想太多、分别太多、执著太多,佛来指点你、帮助你也没用处。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明了。然后进修、成证,明其义趣,《金刚经》的义理趣向,不外这四分。

  【故吾人闻得此经,对经中所说之如何生信、如何开解、如何进修、如何成忍。】

  这个成忍就是证。忍简单的讲是无生法忍,如何成就无生法忍。

  【首当一一信入之。然后方为实信,乃能开解修证也。】

  这一段依旧是强调信心,如果没有信心,本经解行证三分皆不得其门而入,那就非常可惜!古德常常教给我们,什么人是世间最有福报的人?信佛之人,是世间最有福报之人。信佛,这个人必定能依照佛的教诲去修行,一定能够断恶修善,一定能够修行证果,这是功德。这就是古人所讲,带得去的!这是真实的福德。

  【当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这一句经文是《华严经》上说的。括弧里头是个小注,「一是任一,非是专一」,这就解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如果专一就错了,佛法是平等法,如果专一的话就不平等,所以任一。

  【《华严》明此义。故约信解行证言之,若以信为主,则一切皆归信。若以解为主,则一切皆归解。余可类推。(主伴之主,也是任一,而非独一。)】

  这一段意思很深,必须要加以说明。依佛经而论,如果我们专攻《金刚经》,《金刚经》在一切经当中第一,一切经都是《金刚经》的注解。如果我们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一切经当中第一,《金刚经》也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所以这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哪一个法门独大,没有这个意思。佛法告诉我们,「法门无量无边,殊途…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