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八十三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83
请掀开经本一百九十七面,最后一行看起。
【若心不随相而动,便除一切苦。所谓了生死出轮回,心了耳,心出耳。修行人第一步,便当明了此理。】
这是说到三心不可得的事实真相,通达之后你所得到的实际受用。凡夫不明事实真相,所以心随境转,就像前面的河沙比喻一样,烦恼重重,无量无边,因此长劫无法脱离轮回。其实解决这桩事情并不难,难在没有智慧,看不到事实真相。若有智慧,这个心就不动了,不会为外面境界所转,所有一切苦都离开了,正如同《般若 心经》里面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包括三界里面的三苦、八苦,都没有了。只要你有智慧,能够看出五蕴皆空,这个地方所讲的三心不可得跟五蕴皆空意思是一样的,这就了生死出轮回了。「了」是明了,明了是把事实真相彻底看清楚;了也是了断,永远与三界生死轮回脱离,永远脱离了。由此可知,了是心了,出也是心出。心了、心出,我们这个身了不了、出不出?实在讲这个身没有关系。
诸佛菩萨,乃至於阿罗汉,示现在三界六道度化众生,他有没有生死?有没有轮回?给诸位说,没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八十岁入般涅槃,一般人就说佛灭了。佛到底有没有灭?没有!《无量寿经》上就讲得很明白,佛示现八相成道,是为中下根人所示现的。由此可知,上上根人他明了,佛出现在世间,也没有生;佛入般涅槃,也没有灭。正是不生不灭,与本经旨趣所说的不一不异完全相应。佛如是,菩萨如是,罗汉如是,我们再问,哪一个众生不如是?如果说众生不如是,诸法如义就讲不通。万法皆如!可惜我们凡夫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见不到事实的真相。我们见不到,诸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说修行人首先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而后我们用功,真的才有下手之处,才有入门之处。不了解这个道理,实在讲怎么样勤修都不得其门而入。
【分别执著,妄也。妄是虚妄。不分别执著,真也。】
离开一切分别执著,那是真心起用。分别执著是妄心在起用,妄心不是真心,这个要搞清楚。我们修行要断妄、要求真;可是真,实在讲不能求。有一个求真的念头,又是个妄想,妄去了之后就是真。
【真心无念】
无念是决定没有一切妄念。什么是妄念?妄想、分别、执著。什么叫妄想?《金刚经》上说得很具体,「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些是妄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是执著,真心里面没有。
【起念即妄。修证者无他,除妄是已。】
修行人没有别的,离一切妄念、妄相而已。千经万论,不但是世尊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乃至十方一切诸佛所说无量经法,也不出这个原则,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妄云何除】
妄想、妄相怎么个除法?
【离念是已】
只要你把妄念念头断掉就除了,这个诸位不能不清楚。真心离念,真心里面没有念头,有念都是妄念。
【离念则分别执著自无】
念头没有了,真心就现前,妄想分别执著自自然然没有了。
【真心自见,生死自了。】
真如本性当中没有生死。所以见性之后,两种生死都了了,变易、分段都了了。可是问题摆在我们眼前,我们现在知道离念重要,也明白佛教给我们离念的方法;可是这个方法用不上,怎么离都离不了。也许诸位会觉得,我不离好像还没事,愈离愈多,妄念愈多。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已经养成习惯,这也显示出大乘法中,理可以顿悟,古人讲事须渐除,慢慢的除。我们今天的人来看这个,事简直是无法除,不是渐除,是没办法除。这才幸亏有一个念佛法门,这个法门真的是救了我们。念佛法门的好处,就是不要断念,不必要离念,把念头换一换,换成阿弥陀佛这一念就行了。换念头容易,离念难!这是净宗法门的殊胜,就是教你把所有的念头都换成阿弥陀佛。
【一切众生,所以认妄为真,由於不知其是不可得,不辨其是生住异灭、刹那相续。】
这两句讲的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我们今天讲宇宙万有的真相,众生不知道不可得。我们学佛的人虽然天天读经,读归读,行归行,是两桩事,它不相应。《心经》几乎每天都读,《心经》到最后最重要的一句「无智亦无得」,此地跟你讲「三心不可得」。你偏偏以为这也可以得到,那也可以占有,这就错了!所以说经典读归读,行归行,不相应。如果你说读了之后你觉悟了,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你在万法当中这个希求的心就断掉了。希求是妄想、是烦恼,所以说希求、忧虑、牵挂这些心全部都舍掉了。纵然不能恢复圆满的清净心,我想一半以上决定恢复了。这个就是说,在念佛人来讲,理一心不能证得,事一心是没有问题的,确实可以证得的。证得事一心不乱,往生净土就生死自在了。不知道真相是一法都不可得,包括自己的身体,身体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不辨其是生住异灭、刹那相续,这是讲所有一切形相、色相,总不外生住异灭,这就是说的无常。现相怎么会存在?那是刹那相续,并不是真的存在,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的念头,相续相。
【实不可得,执之何为?】
你为什么要执著?实实在在不可得,身心世界都是刹那相续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为什么在这里面打妄想?为什么在这里面造罪业?学佛、听经、念佛、参禅,如果不开悟,不开悟就是对於这个事实真相不能够彻底的明了,不能彻底放下,没用处!我们从无量劫前,就听经、念佛、修行搞到今天,今天还是这个地步,还是照样打妄想,还是照样要造业障。你要问这什么原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原因就在此。由此可知,若不看破、放下,决定不能解决问题;六道轮回还要继续去干,还要继续去受报。
【且自以为能执,而实无可执,徒增妄想业力而已,真愚痴可怜也。】
佛说一切众生「可怜悯者」,这句话讲得很好!为什么一切众生可怜悯?道理就在此地。他自己以为能执著,自己以为能分别,自己以为能得到,其实他什么也得不到,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只是在那个地方打妄想,妄想从来不间断,妄想就造业,业力改变这个相续相,刹那相续相,业力在那里变。法相宗所说的「唯识所变」,变好、变坏,也是我们常讲变苦受、变乐受,就在你妄想里面的善恶。一念善的妄想,变的境界是乐受;一念迷的妄想,变出来就是苦受。佛门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迷惑颠倒,善恶不能辨别,这是非常非常之苦。有很多人以为自己做了好事,出钱出力,以为做了好事,殊不知他造了恶业。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能力辨别利害得失,实在讲需要相当的智慧。如果能辨别邪正,能辨别真妄,那更要高度的智慧。谁造业?谁叫人造业?迷惑、愚痴。愚痴就叫你造业,愚痴就促使你造业。
学佛最要紧的就是开智慧。我们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大家都能觉察到,现代的社会变了,人心变了。如果与三十年前的社会做一个比较,你一定会感觉到,三十年前的人心纯厚,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比现在人诚实。这个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我们中国人讲,三十年是一世。世界那个世,是三个十。这里面的因素,佛经上讲得透彻,讲得明了。迷妄这个发展,就像癌细胞一样,到扩散的时候不可收拾,太可怕了!所以古圣先贤建立一个国家,维持社会的安定繁荣,用什么方法?教学。中国《礼记》里面所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办教育。学佛的人为什么比较善良?因为接受佛陀的教诲,起心动念自己知道约束。
现代这个世间,学校里教的是什么?教的是科学技术,这个不是教育。中国古代的教育,它是教人怎样做人;换句话说,教你了解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大众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让你了解这些。实在讲就是佛法里面说的,教你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后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有规律,自然於情、於理、於法就相应,所以社会和谐。现代我们把这种教育舍掉了,於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只知道有利害,这还得了!没有道义,这是今天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人之所以异於禽兽,就是在於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辨别真妄,能够辨别邪正,能够辨别是非,这是人之可贵处。今天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无限的感慨,不能责备任何一个人,这里面的因素太复杂了。如何挽救?实在讲,唯一有效而快速的,只有推行佛陀的教育,这真正能够救世间。这些理论与事实,正是此地所说,
【此理惟佛知之说之,修行宜急觉悟也。】
实在这个太难太难了,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了,让我们真假莫辨。行善,现在大家都知道,善行里面常常为诸佛菩萨所赞叹的是法布施。《金刚经》上有不少次的比较,一切大乘经里面较量功德,我们看到的太多太多了。财布施,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不如为人演说《金刚经》上的四句偈,这才晓得佛法超过一切世间法。法布施里面又以什么为最胜?无过於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无比的殊胜,你想转这个业力是最快最快的。过去我们在学讲经的时候,老师很慈悲,看到学生命相很薄,我们俗话讲短命相,真的能看得出来,一看就看出来了,而老师劝这些人发心出来学讲经弘法。那个转业最有效,最快速,真的能够延年益寿,变换体质,非常快速,这是发心弘法利生。它的理在哪里?道理就是用愿力把你的业力换过来,原本你这一生是受业力支配,发愿弘法利生这是愿力,愿力超过业力就是乘愿再来,所以他能够延年益寿,这是道理。这是晓得这个功德第一大,你看连寿命都可以延长,何况其他的?身体有一点毛病,算不了什么,念头一转自然就好了,这都是真正的事实。
说到弘法,我们就想到办佛学院,办佛学院的功德第一,不是培养一个、二个,培…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八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