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一一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11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七面,倒数第二行看起:
【就事作观,观其全非性有,只是假名。心中不存一丝之我,一丝之见。而行之於事,则远离幻有之名相,深照本空之心性。此约即非是名之义,以除我见之修功也。知此,则凡无明烦恼等一切应销除之事,其修功可以类推矣。】
这一段在我们实际修行用功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开示,也是最好的原则,但是我们很难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要会用,功夫自然得力。要契入《金刚经》上所说的标准,对这种人来讲不是难事。《金刚经》的标准,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个标准很高,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在禅宗里面就是成佛,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就包括这些人在内,所以这个境界很高。因此,这个要领我们要懂,要能把它掌握住。能够应用得上,当然是最好;用不上,我们可以学,尽量去学。学习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把宇宙人生真相搞清楚;真相明了之后,该放下的自然就放得下。凡是放不下的,都是没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清楚之后,哪里要劝?不需要劝,自然就放下了。
「事」是日常生活当中琐碎之事、点点滴滴,前面所举的,一举手、一低头,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在这些事相上去看,「作观」就是观察,在这些事相上观察。观察什么?观察它的真相。它的真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即非是名」。你这一观察,体没有,空寂的,「全非性有」,真如本性里头没有,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没有。那个性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真性,真心本性是真正的自己,真正自己里面没有这些假相,这是叫你要懂得。
这些相从哪里来的?真心里头没有这些假相,可是假相这么多,确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六根能够缘得到的,接触得到的,我眼看到了,耳听到了,身体接触到了,六根接触得到的,这是什么?完全是虚妄的。不但你所接触到的外面境界相是假的,六根本身也是假的。《金刚经》上不要看到经文少,文字不多,把这些事实真相都讲得很透彻,讲得很明白。要晓得,能所都是假的,叫假名,这是教你观察到事实真相。
佛在前面为我们举的例子,小而微尘,比举手、低头还小;大而世界,这个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说一个最大,说一个最小,当中就不要说了,全都包括在里头。无论是大是小,都是一个假名而已,决定没有事实。如果你以为这里面有事实,你就迷了,你就想错了,看错了。详细前面都已经说过,不必再重复了。了解事实真相,所有一切现相是业果的相续相,业是因,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变成果,果再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是怎么回事?就是业因果报相续轮回的现象,就这么个东西而已。
业因果报非常复杂,难怪佛在《华严经》里面讲「无量因缘」,就是说业因果报复杂的状况,没有人能够说得尽,真实不可思议。因为有这么一桩事情,佛才教给我们要而生其心。而生其心就是你起心动念造因,你要注意,你那个念头善,你的业果相续的相就善。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这是善。如果这个念头不善,你的业果相续的那个相就不善,就变出六道轮回这个境界。所有一切境界,怎么来的?都是自己念头里头变现出来的。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无论现前所受的是什么,绝对不会怨天尤人,不会去责怪任何人。为什么?自作自受!说是我这个苦难别人给我的,那你是迷惑颠倒,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给你。诸位要想想,如果有人能给你罪受,那当然也有人可以给你乐,这一定的道理。如果别人可以给我们苦乐受,那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还要修什么?他应当就要给我们乐。诸佛菩萨也束手无策,也无可奈何,自己变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变现的。
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问问阿弥陀佛从哪儿来的?极乐世界从哪儿来的?还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哪有阿弥陀佛?哪有极乐世界?所以给你讲真话,「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知道极乐世界是唯心所变的,我们眼前这个世界也是唯心所变的。极乐世界是清净心变的,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是心净则土净。不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得多,你就能往生,那你就搞错了。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还是不清净,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果然念到心清净,一天念个一声、两声就行了,就能往生。由此可知,念佛的功夫是在心清净,不是在佛号多少,这个要知道。我们现在鼓励大家佛号念得愈多愈好,为什么?不念就打妄想了。念的时候还打妄想,不念,妄想不就更多了吗?是这么回事情。真正讲功夫是要心清净、万缘放下。这么说来,《金刚经》对我们帮忙就太大太大了。他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看破,不知道事实真相。《金刚经》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了,我们真正能体会,自然就能放得下。放下,心就清净,晓得一切法都是假名,都不可以执著。
心中不存一丝之我,「我」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都是从我相里头变现出来的,我是四相的根本,我没有了,四相都破了。一丝之见,见就是四见,四见也从我见生的,我见要是没有了,四见就没有了。四相、四见破了就是法身大士,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四相破了,诸位要知道,不但六道里面没你住的地方;六道之外,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里头也没有你住的地方。为什么?四圣六凡都在四相里,能住的那个见也在十法界里面。所以四相四见破了,你不但超越六凡,也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呢?一真法界。不得已取了个名字,一真也是假名,不要执著真的有个一真,那就坏了。你要晓得,为什么不可以执著一真?你执著有个一真,一真对十法界讲,就是二法。二法没有入境界,一才入境界。
一是什么?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不但十法界念头没有,一真法界的念头也没有,这是真的契入。记住一个大原则,佛法是不二法。堕落在二里面,诸位要晓得,落在二、三里面就掉在十法界里头。二、三是什么?二是二意,三是三心。三心二意就是法相宗讲的八识,你就八识当家。八识当家,在十法界里头。法相宗讲到修行的总纲领,叫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八识里面有分别,有二、三;四智里面没有分别,没有二、三。四智说个四,那是法相宗讲的,方便说法,智哪有四?只有一个。一个智,从它不同的作用来讲,说四个。譬如我们今天讲电,电是一个,在灯泡上它放光,在录音机上它录音,作用不一样;实际上电是一个,这个要知道。真智是一个,在六根上起的作用不同,说它做四智,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要以为智真的是四个,那就错了。真的以为四个,是什么?放光的这个电跟录音那个电不一样,那就错了,哪里不一样!诸位从这个浅显的比喻里面去体会。
不再有一丝毫的我相,不再有一丝毫的我见。我相跟我见合起来,就是我执,我执没有了。不但我执没有了,法执也没有了。哪些是法执?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法执,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法执。四相、四见里头包含我法二执,了解事实真相,真的放下了,不再执著了。
而行於事,事是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这个意思要懂、要清楚。也就是说诸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穿衣服,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他跟我们差别在哪里?他没有四相、没有四见,并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本经开端示现的,释迦牟尼佛也著衣持钵,到舍卫大城乞食,这是而行於事。须菩提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城去托钵,赞叹「希有世尊」!赞叹什么?释迦牟尼佛有其事,没有见,没有我。一丝毫的我相没有,一丝毫的我见没有,这才赞叹「希有世尊」!我们学佛在哪里学?在这个地方学。你要是学会了,你的生活充满了智慧。你要是不会学,落在三心二意里面,你的生活充满了烦恼,那个生活不一样。生活在形式上、事相上一样,骨子里面完全不一样。一个人心地一尘不染,真正是快乐无比。一个是四相、四见,烦恼重重,苦报无边,这是绝对不相同的。所以要紧的是要把这个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行之於事。
「则远离幻有之名相,深照本空之心性。」诸佛菩萨,我们不要说诸佛菩萨,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禅宗,禅宗《语录》里面,记载得很清楚而且很多,开悟的人,这个悟不是小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悟了之后,那个生活境界就自在,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此地讲的「观其全非性有,只是假名」,也就像本经前面教你观察的「小而微尘,大而世界」,你彻底了解它的真相,它的本体,它的现相,它的作用,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见相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相,为什么?性相是一不是二。见到事就是见理,见理就是见事,理事是一不是二,到那个时候是法法皆如。前面读过,「如来者」,如来是什么意思?「诸法如义」,诸法如义就是法法皆如。法是从相上讲的,如是从性上讲的。所有一切的相都是性,性跟相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很难体会,所以古德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见到器,就是金;见到金,那就是器,它是一不是二,《金刚经》后半部说明这种深义。
「此约即非是名之义」,《金刚经》上佛用这个句子用得太多太多,「即非是名」。原来「即非是名」这四个字,就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你能提得起来,你在一切事相里面就不会迷,就不会执著。「以除我见之修功」,修是修行,功是功夫。修行,行是错误的行为,我们以前不知道这一切现象的真相,以为一切现象是实实在在存在,…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